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现在,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被大家所认识,各种信息报也应运而生。信息与新闻有所不同,但两者的内涵是一致的。新闻要真实,信息也一定要准确可靠。为了说明问题,先举几例说明。不久之前,光明日报曾在头版头条报道,河南有些农村专业户轻信了有些所谓经济信息,掀起了饲养“蚯蚓热”,但实际上投资的钱和卖得蚯蚓的进益是“倒挂”的,弄得有些农民几乎倾家荡产。  相似文献   

2.
当今的信息传播已经进入"读图时代",新闻领域的图像传播则要依靠电视新闻与新闻摄影。前者用连续的动态画面传播信息,后者用静止的单幅画面传递新闻情景。新闻摄影无法记录事物的全程,只能跳跃性地摄取某一瞬间情景,将其定格在平面的静止画面之内。如此摄下的画面情景有些让人一扫而过,有些却能传递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这说明,新闻摄影的瞬间把控是有章可循的。本文将结合数码时代的影像观念和当代世界新闻摄影探索成就探讨新闻摄影瞬间  相似文献   

3.
新闻写作要不要提炼主题?一般讲的新闻写作,主要包括消息和通讯。通讯写作必须提炼主题,这是没有争议的。消息写作是否也要提炼主题呢?我们认为,有少数消息,如简单地报道一种自然现象或一个社会动态,仅仅给读者提供一个新的信息,就无所谓提炼主题的问题。但就大多数消息来说,仍然需要通过提炼主题来说明某一问题,或宣传某一种思想,观点的,不可能都作“纯客观”的报道。新闻主题是从对客观事实、具体材料的分析研究中产生的。过去有些人习惯于“主题先行”的办法,“坐在家里想点子,跑到下面找例子,关起门来写稿子”;或把事实当作“面团”任意搓捏,用来说明自己想要说明的问题,或  相似文献   

4.
新闻作者署名中的种种不规范现象时有所见。一则短讯,署名好几个;有些署名,三四个人每人取一个字组成;还有些署名虽不是挂张带李,但不是真姓真名。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不少同志对新闻作者的署名在新闻中的意义和作用并不完全了解,甚至有些同志只知道出名、得利。因此,对这个问题有统一认识的必要。新闻作者的署名,也是新闻事实的组成部分。未经报道的新闻和没有作者的报道,都是不可思议的。例如:“新华社×  相似文献   

5.
新闻的发现     
有些新闻事实是显性的,自然呈现在人们面前;但也有些事实是需要我们发现的。我认为新闻的发现有六种方法: 由浅入深——我们之所以常常把现象称之为“表象”,正说明事物外在呈现的现象往往是浅层化、表层化的,只有把表层的现象深化剖析了,才会从平常中读解出  相似文献   

6.
当代所有新闻媒介——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以及它们拥有的新闻品种——消息、通讯、评论、照片、录相、录音,都应有表达眼前现实的新信息,又要有有关过去情况的交代,即背景。新闻当然必须是新的,但缺乏背景也常常不行。新闻中所引出的有关历史,是为了烘托、说明新闻本身的重要。这种背景,  相似文献   

7.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但提起会议新闻,却存在“三头疼”的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一头疼是记者头疼,记者几乎每天泡在各种会上,对于会议这种获取新闻信息的形式几近麻木,基于这种状态,记者或许错过了很多获取新闻信息的机会,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会议内容的空洞和重复性。二头疼是编辑头疼,每天开编前会,  相似文献   

8.
新闻图片,首先是新闻,其次才可考虑画面视觉形象的表达是否恰当、完美。那么,是新闻就要符合新闻的基本要求。而相当多的新闻图片来稿,只注意了画面视觉形象的“好看”,忽视了新闻信息的传达。一些摄影者以为只要画面漂亮,就是好新闻图片。他们尤其忽视了最重要的“时间”要素,要么没有,要么模糊或者模棱两可。在信息时代,读者重视的是新闻的时间和速度。因此,要想提高新闻图片的信息质量,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重视用画面说话。新闻图片也可以说是视觉新闻,它的冲击力在画面上,而不是在说明词中,如果图片本身吸引不了读者,说明词写得再好也起…  相似文献   

9.
对于报纸来说,提倡写现场短新闻,不仅是活跃版面的需要,也是使报纸贴近群众的需要。有人说,现场短新闻应该使读者如经其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就是强调现场感的重要。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去努力。思维要敏捷。采写现场短新闻,除了要有新闻敏感外,还应有独特的视角。有些新闻记者可以提前获得信息,有一段从容的准备时间。但记者无意中碰到的突发性新闻,就不容许记者有一个准备过程。记者必须随机应变,于转瞬之间迅速调整和部署好自己的采访意图,  相似文献   

10.
新闻是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它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同时,新闻也是一项组织性的产物,它是由专司搜集、传播新闻的专业组织生产出来的.在这一过程中,有些信息被发表,有些信息则受到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一张报纸犹如一个小超市,各种新闻商品摆上货架,读者自行选择。这时你会发现,有些商品前面人头攒动,有些商品前的顾客是三三两两,有些商品却无人问津。“人头攒动”,说明多数读者对新闻的需求与兴致是有交叉点的,或者说是反映了多数读者的需求;“三三两两”,说明阅读的兴趣爱好是因人而异的,这类读者也是属于市  相似文献   

12.
张永 《新闻世界》2008,(8):59-60
非典、手足口病、药品回扣、医疗纠纷……大众对于医疗卫生的信息需求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对卫生行业的关注也超过了任何时候。这一社会背景为医疗新闻的传播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媒体在医疗新闻的报道中也确实起到了应起的积极作用。但由于医疗新闻具有其独有的特点和专业性,有些医疗新闻出现了一些不该有的失实,甚至引发纠纷。  相似文献   

13.
新闻作品,特别是消息,往往要运用新闻背景,对新闻事实加以说明。新闻背景虽不是消息的固定部分,也不一定每篇都需要,但运用得当,可以使消息生辉,使事实的新闻价值充分展现。  相似文献   

14.
做任何工作都要讲职业道德。通讯员虽不是专职新闻工作者,但也应象编辑、记者那样严格要求,遵守新闻纪律,讲究新闻道德。有些通讯员往往就因为对这个问题缺乏认识,随意  相似文献   

15.
参加县(市)的一些会议,是记者搜集新闻的一个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如果只是听会、要材料、写会议消息,或编发领导人的讲话,那是很不够的。必须坚持用新闻的标准来衡量事实,必须注重新闻的作用和社会效果。往往是有些会议并无多大新闻价值,可是在会议中听到了情况,获得了信息,发现了线索,这就有了新闻资源。如果能抓住那些是新闻的事实,进行再采访,就有可能写出好的新闻作品。去年,我们参加旗里的扶贫工作会议时,感到有些事过去已经报过了,又觉得报个开会消息意义不大。可这个大会只开了一天就结束了,而以往每年都要开四五天,这本身不就是新闻吗。于是我们抓住这个新事,  相似文献   

16.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笔者经常为报纸写稿。虽然所写的只是某一方面的新闻,但笔者注重从会议和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将工作信息变为新闻信息,有效提高了上稿率。告别程式化,突出新闻性不可否认,当前有些专业部门的文章是不太受读者欢迎的。究其原因,往往是作者没有抓住中心内容,写法上程式化。这样的文章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认为要写好专业部门的文章,首先要善于从会议材料中抓"活鱼",从新  相似文献   

17.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来,笔者经常为报纸写稿。虽然所写的只是某一方面的新闻,但笔者注重从会议和日常工作中挖掘新闻,将工作信息变为新闻信息,有效提高了上稿率。告别程式化,突出新闻性不可否认,当前有些专业部门的文章是不太受读者欢迎的。究其原因,往往是作者没有抓住中心内容,写法上程式化。这样的文章很难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笔者认为要写好专业部门的文章,首先要善于从会议材料中抓"活鱼",  相似文献   

18.
新闻稿子虽然一般来说也是文章,但与一般文章不同,有其明显的特点,它要求写得简短、明快、浓缩度高,容涵量大。一句话:篇幅要短,内涵要丰。道理很简单,新闻是信息。各种信息都是通过一定裁体传播出去的。新闻信息的载体,无非是电波和新闻纸。电波的传播要受时间的  相似文献   

19.
什么是经济信息?经济信息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经济信息指包含了新闻样式在内的一种信息,而狭义的经济信息指一种经济性的信息新闻或是信息性的经济新闻。我们通常所指的经济信息是一种狭义的经济信息。目前我们经常接触的、能够理解的是通过新闻媒介传递,并以新闻样式出现的那种经济信息。目前,社会上有些人将信息新闻与经济信息划等号,一谈到信息新闻就认为是经济信息,这是由于对信息新闻和经济信息的区别缺乏了解所致。要知道,经济信息是信息新闻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传递量居各类信息新闻之首,约占总信息传递量的50%以上。近几年,我国创办的以信息新闻为主要载体的报刊大都以传递经济信息为主,一些报刊则干脆冠之“经济信息”,各级报社、电台开设的信息专栏或信息节目中传递多的也是经济信息。经济信息之所以得  相似文献   

20.
当前社会上传播的各种经济信息,一个普遍的毛病就是或多或少带有新闻味(或称之为宣传味)。有些名为经济信息实为经济新闻,因而实用价值不大,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就不大,甚至没有。要解决上述经济信息报道中的问题,真正给信息用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要掌握好信息和新闻的不同特点,把握住两者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信息与新闻的主要不同之处是: (一)在报道的目的性上,经济信息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为了获取社会和经济效益。新闻报道的目的是为了宣传,着眼于政治。信息作为一个产业之所以在世界上得到迅速发展,经济发达国家把它列入战略产业,就是因为信息具有实用性(效用性),能从中获得社会和经济效益,这是信息的一个重要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