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朱是战国初期道家的代表人物 ,按照庄子的说法 ,杨朱曾学于老子。其时 ,“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 ,天下之言 ,不归杨则归墨。”(《孟子·滕文公下》)杨朱之学是与儒、墨并列的“显学”。杨朱本人并无著作传世 ,我们今天研究杨朱的思想 ,只能依据后人著作中有关其学说的零星记载。现存的《列子·杨朱》 ,系后人伪托之作 ,其中有的思想可以看作对杨朱思想的阐发。在极其有限的可据资料中 ,“一毛”与“天下”之辩 ,是关于杨朱思想的基本论题 ,辨析这一论题 ,是解读杨朱思想的关键。《孟子·尽心上》说 :“杨子取为我 ,拔一毛利天下 ,不为也。…  相似文献   

2.
杨朱大概是中国学术史上最倒霉的一个人。关于他 ,学人很自然地想起孟子对他的指责 :“杨朱取为我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这是非常形象的揭露一种极端自私的品质的描述 ,给后人留下的印象极深 ,以至于只要一提杨朱 ,人们就把他作为极端自私的典型。但是 ,这恰是被歪曲了的杨朱。杨朱是春秋末战国初期著名的道家学者 ,他的学术思想在当时影响很大。《庄子·徐无鬼》称 :“儒、墨、杨、秉四 ,与夫子为五。”在庄子时代 ,以杨朱为代表的学派能够与儒墨并提 ,可见其学术地位之高。直到战国末期 ,韩非依然将杨墨并提 :“杨朱…  相似文献   

3.
试析孟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析孟子思想的生态伦理学价值张云飞一生态道德是生态伦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它是指规范和评价人类生态行为的准则体系。孟子说:"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以下引文只注篇名)这里的"爱物"略约相当...  相似文献   

4.
行已有耻──做人的根本态度钱逊"行己有耻"。──《论语·子路》"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孟子·尽心上》在上一篇文章《他们的死值得吗?》中,我们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讨论过关于"是否值...  相似文献   

5.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慈爱思想。《礼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论语》"仁者爱人";《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兼爱"、"非攻";《老子》"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损有余而补不足"、"圣人不积"、"利万物而不争"等均体现出丰富的慈爱思想。及至汉末,《太平经》出现,道教兴起,继承与发展了上述诸慈爱思想,并做了宗教意味的改造与阐释。同时《太平经》的慈爱思想还在早期道派——太平道与五斗米道中得到了实践。  相似文献   

6.
儒家经济文化思想漫谈:“义利之辨”胡伟希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开篇就讲,"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一段时间以来,孔孟的这些言论很为人们所诟病,以为儒家思想将义与利对立,与现代经济生活格格不入。其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下面试...  相似文献   

7.
闻华 《华夏文化》2006,(2):63-63
战国的百家争鸣,杨朱、墨翟盛极一时。孟子数次说:“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滕文公》);“逃墨必归杨,逃杨必归墨”(《尽心》)。然而,杨墨的历史命运都不好,墨家虽然有几个弟子,有些杂七杂八的著述传世,但却无可挽回地落魄了;杨子更惨,几乎无声无臭,无著作,无弟子,只是偶尔  相似文献   

8.
袁刚 《华夏文化》2009,(1):7-10
《孟子》七篇,共三万两千来字,从语言风格分析是孟子自撰,朱熹即持此观点,司马迁也这样认为。但也有人说有其弟子参与编撰或根本就是弟子编撰,如韩愈即主此说,也有些证据,如文中出现了孟子死后才有的王公谥号,当是后学改定。《孟子》是论说文,对自体,很严谨,逻辑性很强。不像《论语》为语录体,弟子追忆,全无逻辑性,多格言警句、道德箴言。我认为《孟子》真实地表达了孟子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孟子亲撰,弟子在传授过程中或有所改定。  相似文献   

9.
有所不为而后有所为孟子说;"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人要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作为。此话对今天应该有所启示。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爱好,如果专心致志,也许会有所收获。但现实生活五彩缤纷,一个人难免有许多选择的机会,如果在任何时候...  相似文献   

10.
一条规律     
一条规律《孟子》书有句名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五世而斩。"意思是,不论是君子或小人,即全社会的人都抗拒不了这个规律:依靠祖业而发家,是不会长久的,最长也不过是五世,三十年为一世。这是孟子对战国以前社会的总结。随着社会的进步,依靠祖业而发家,...  相似文献   

11.
思想文化的现代价值问题陈春晨我们此次老子思想研讨会的主旨是:探讨老子思想的现代价值。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历史上流传至今的思想文化都有现代价值。比如,2500年前产生的儒学,经过了长时期的历史演变发展,人们仍然喜欢读《论语》、《孟子》和《荀子》等书,...  相似文献   

12.
论《太平经》中的儒家思想龙晦道教在古代号称"杂而多端",作为道教最重要的经典《太平经》,经王明先生加以整理后,为它写的《合校序》文中,也说《太平经》"全部内容多而且杂,杂而不纯"。王先生从宇宙观、认识论、社会思想三方面举出《太平经》里"自相矛盾的言论...  相似文献   

13.
《孟子》文章批评作为一种阅读和学习方法逐渐被汉文化圈各国学者所接受,不同国家的《孟子》文章批评又呈现出“同中有异”的状态。日本江户学者赖山阳从文学的角度认为《孟子》文章是平易明快的“战国语调”。他主张“以文视《孟子》”,以选本、评点、札记等形式进行《孟子》文章批评。赖氏发扬溯源意识,注意分析《孟子》与唐宋古文的渊源关系,建立了推崇韩苏、贬斥曾王的文章风尚。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赖氏将《孟子》视为日本人文章取法对象,从字法、句法、章法、篇法以及修辞等方面解析《孟子》文章。作为异域学者的赖山阳在《苏批孟子》的影响下与明清时期诸多中国学者“不约而同”地进行《孟子》文章批评活动。可以说,赖山阳的《孟子》学研究是中国《孟子》文章批评传统的“域外回响”。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兵法姜国柱自古以来,《周易》就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和称颂,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其思想"致广大,尽精微",影响百代。本文只就《周易》的兵法,作粗浅探析,以就教于方家。综观《周易》的兵法,主要有以下诸端。一、兵为大事,重战习武人类为...  相似文献   

15.
荀子的和平思想[日]村濑裕也著刘平译荀子的肖像说到荀子,很多人都记得他是一位与孟子的"性善说"相对立的"性恶说"的首倡者,相比孔、孟自不用说,就是比起老、庄来,也不是那么为人所熟知的。但是,在多少带有世界性眼光的欧美人眼中,对荀子则好象完全是另一番印...  相似文献   

16.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值得人们深思。上面喜欢什么,下面自有人照着做。上面如果喜欢听好的,那么,下面肯定报喜不报忧。上面要求严格,那么下面往往不敢做假。因此各方面的负责人应当自律严格,带头遵守法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文化名著(篇)20种编者按:我们给读者朋友提供一个书目,并作简要的说明,供大家选择书籍时的参考1.《论语》说明:这是儒家创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汇编,由其弟子或再传弟子追记写出。可读当代学者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出版。2.《孟子》说明:战国...  相似文献   

18.
舜象故事的母题蠡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舜象故事的母题蠡测陈星灿舜象故事①最早见诸《尚书·尧典》。经先秦诸子比如《孟子》和稍後的《史记》的传播,到了魏晋已经是家喻户晓,以至於在北魏司马金龙墓出土的屏风上差不多描绘著这个故事的完整画面②。历代的研究者或著眼於这个故事的道德解释,如《孟子》,或...  相似文献   

19.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思想的发展──从《老子》到《淮南子》[新加坡]刘笑敢著陈静译无为是道家的一个重要概念,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家那里,含义却各不相同。在译成英文时,无为可以译为"Inaction"或"Absenseofbehavior",但通常译成"Non-act...  相似文献   

20.
仁义、公正与市场经济张书琛公正(公平)是保证市场经济体制正常运行的一个总体性的原则;而东方的仁义与西方的公正在概念涵义上又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孔子和孟子都把"爱人"作为"仁"的基本涵义。孟子又进而释曰:"亲之,欲其贵也;爱之;欲其富也。"仁即爱人,亦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