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晨和李娟在《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第11期撰文指出.我国社区教育形成之初并没有“全能化”的构想和设计.可以说.“全能化”的产生是被动和仓促的。我国社区教育走向“全能化”主要来自各级政府的积极引导.其动力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创建学习型社会.标志是国务院于1999年1月批转的《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2.
问题的提出:社区作为地方性的社会,具有各种社会功能。其中社区的教育功能,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而走进政府和人们的视野。研究和实践社区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和共为之举。目前,社区教育已成为我国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社区教育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必要性,是现代人“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现代社会“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必然趋势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区职业技术教育的涵义、社区职业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电大构建职业技术教育“社区”平台的措施等方面,探讨了电大应紧密结合当前社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实际,把握时机,不断创新,为建设和谐社区、构建学习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新形势下,在统筹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新要求下,第二届“长三角社区教育发展论坛”2004年10月27日至28日在江苏南京举办。参加本次论坛的有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领导、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的分管领导,长三角社区教育实验区的代表,国家社区教育专家组成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等共250人。  相似文献   

5.
近20年来,中国农村社区已经从传统的“全耕社会”演进为“半耕社会”。乡村社区的转型导致乡村教育也面临一些新的困惑:学校管理以县为主还是以乡村为主?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就近入学”还是“集中办学”?学校对社区是开放教育资源还是实行封闭式管理?乡村学校如何开展素质教育?面对这些困惑,笔者建议:一要根据乡村社区发展的需要重新界定乡村教育的性质与功能;二要重现审视教育管理体制,避免乡村学校管理中出现的权力真空;三是在多元文化理论背景中重新构建农村教育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社区,建立和完善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我国社会经济与时代发展的强烈召唤。在建立社区性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中,教育决不能无动于衷,社区教育就是第一个必须研究的问题。社区教育的开展没有现成经验,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在实验中深化,在推广中拓宽,在创新中与时俱进。开展社区教育实验既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在教育领域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一、发展社区教育,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江总书记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提高广大劳动群众和全体人民的素…  相似文献   

7.
社区教育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环节,在新时代构建以“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为基本内核的社区教育共同体,是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善治的题中之义。在社会治理共同体视域下探讨“新时代社区教育”的构建,是一种趋于融合型社区教育发展的思路,有着严密的理论逻辑和清晰的现实逻辑。基于此,文章从社会系统、学习者、学习资源、教学互动等四个维度,分析了构建新时代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实践路径,以为基层社会治理善治贡献新时代社区教育力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和谐教育"论--基于"和谐社会"构建的教育发展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构建“和谐社会”新命题的提出,为我国社会建设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对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挑战。“和谐社会”的构建呼唤“和谐教育”。“和谐教育”的构建原则是:确认教育公平的独立价值;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法制做保障。  相似文献   

9.
一、社区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为” 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纷繁复杂,如保持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提高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使各阶层社会公众和谐相处,缓解深层次社会矛盾,等等,其中各大目标内又包含许多子目标。在诸多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中,特别是在促进教育公平及社会正义和公平、阶层和谐、社区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社区教育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承担着伟大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0.
社区教育体现了教育发展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动态平衡, 发展社区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浙江省的社区教育紧密结合"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总战略, 以服务社会为宗旨, 以数字化社区教育平台与资源建设为突破口, 以农村社区教育为重点, 在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