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企盼中,又收到了《工人日报》通联部关于续聘我为第十届特约通讯员的通知和新的特约通讯员证。高兴之际,我刻骨铭心地感受到《工人日报》留在我生命中的深深印记和给予我的信任。自1985年参加《工人日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优秀特约通讯员表彰会至今,我已连续十届近20年担任《工人日  相似文献   

2.
在《工人日报》第9届特约通讯员代表大会上。当我双手接过瞿祖赓社长授予的《工人日报》“十连冠”优秀特约通讯员奖杯的时候,我既激动又自豪。正如许多朋友所说,接连十次获得《工人日报》优秀特约通讯员称号,十分难得,十分珍贵,当属殊荣,在常州市、在江苏省,我还是第1位。作为《工人日报》10多年的特约通讯员,在报社领导、记者和编辑的指导、帮助下,我先后被《工人日报》刊用的稿件有145篇,其中10篇,或被新华社转发,或被中央台转播,或被评为好稿,或被选编入书出版。回顾10多年的实践,我体会到作为特约通讯员应该具有“四得”,即:献得出爱,受得了苦,经得住退,站得稳脚。  相似文献   

3.
7月15日,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这天我有幸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工人日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会议期间,经报社领导瞿祖赓、张宏遵的介绍,我作为《工人日报》特约通讯员的代表和齐齐哈尔市长跑爱心协会的代表,十分荣幸地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全国总工会主席尉健行同志简要汇报了工作。听后。尉健行同志高兴地握着我的手说:“好,好。《工人日报》和工人心连心。”随后我与尉健行同志手拉手留下难忘的瞬间。这也是会议期间,尉健行同志惟一同与会者的一次单独合影。  相似文献   

4.
劳模靠报纸出名,报纸靠劳模争光这是长期以来在广大职工中流传的两句口头语,也是广大职工对《工人日报》创刊四十五年最好的实践总结,是最公正的评价。我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老通讯员。对此感受最为深刻。四十多年来,经《工人日报》宣传过的各个时期英雄人物,劳模先进,很难说是有多少个。但是,《工人日报》每报道一个选进典型、每宣传一个英雄人物,都会在全国职工中引起极大的反响,都会收到最佳的社会宣传效果。就拿我们山西晋华纺织厂来说吧,《工人日报》每报道一次我厂的劳动模范,都要在全厂职工中掀起一次学赶先进的浪潮,都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马永红 《新闻三昧》2007,(11):46-47
2007年8月18日,工人日报四版以整版的篇幅刊出了《4位武汉长江大桥建设者50年的珍藏》,面对这个版面,我被震住了。那是我陪同工人日报摄影记者于文国采访的结晶。作为采  相似文献   

6.
我是地方报社的记者,一九八五年以来,我在完成本报报道任务之外,还在全国三十多家报刊、电台发表稿件四十余篇。许多报刊、电台编辑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使我不能忘怀。去年二月份,我给《工人日报》写了篇小言论《招聘一定要实事求是》,就社会招聘中出现的乱许诺条件,事后不予兑现的现象议论了一番,原稿仅三百来字。三月十二日《工人日报》以《招聘人员不可开“空头支票”》为题在群言堂专栏发表。  相似文献   

7.
《新闻三昧》编辑:收到第四期杂志,认真填了“读者调查问卷”以后,觉得还有一些话没说完。贵刊作为一份业务刊物,我觉得首先应是为《工人日报》服务的业务刊物。通过阅读贵刊我感到,其栏目设置还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点。《工人日报》作为全国第二大报,发行量高达百万之巨,在这些订户中,  相似文献   

8.
《工人日报》要过45岁生日了,我兴奋的心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40多年来,我个人的进步与成绩与《工人日报》有着难解难分的缘分。记得1952年,《工人日报》连续宣传了鞍钢工人王崇伦创造万能工具胎,大幅度提高工效的事迹。当时我在沈阳机床厂当车工。看了报道后,就给自己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都是新中国的工人,为什么王崇伦能找“窍门”(当时流行这个词),进行创造性劳动,我只满足于平平常常地过呢? 那时我们厂正加工车床上的油窗,每加工一个工件要换五把刀,工效低,质量还不能保证。在王崇伦事迹的启发下,我边加工边琢磨,终于想出将五把刀捆在  相似文献   

9.
近两年我通过自己的摸索和实践,试着写了一些短新闻,先后在中央电台、《解放军报》、《工人日报》、《前卫报》等省级以上报刊、电台刊用各类稿件150多篇,其中有三  相似文献   

10.
10余年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新闻出版报》、《中国煤炭报》、《四川日报》和《四川工人日报》等20多家报刊发表读者来信近百篇。我的愿望是:用手中的笔,为群众分忧解愁,鼓与呼。我原在井下工作,发现个别矿工在井下动辄骂爹骂娘,污言秽语不堪入耳。有的在女工友面前故意说下流的话题,有的矿车、风门上被人画上一些裸体像,写些无聊的打油诗,等等。对于这些,在井下上班的女工感到十分委屈和气愤。当我专门了解这方面的情况时,一些矿工不以为然地说:井  相似文献   

11.
从2000年11月6日起,《工人日报》全新改版。我们欣喜地发现,《工人日报》比以前更好看、更耐看了。在感受到报社改革冲击波的同时,我也在深思:作为特约通讯员,我们该怎么办?结合个人的新闻实践,我认为:只有在“两心两广三研究”上下功夫,特约通讯员才能适应改革的新形势,才能在写出高质量稿件的同时提升  相似文献   

12.
有位记者曾经问过许多企业家:“你最需要的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个:“最需要被人们所理解。”一提起《工人日报》,我就想到自己是很幸运的。因为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工人日报》不仅深深理解我,而且坚定地支持我,实在是改革者难觅的知音。 1984年,我在本溪率先租赁了消防副食商店,引起舆论一片哗然,围绕着姓“社”姓“资”问题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3.
十余年来,我先后在《人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企业报》、《新闻出版报》、《中国煤炭报》、《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等20多家报刊发表读者来信近100篇。我的愿望是:用手中的笔,为矿工鼓与呼,为群众分忧解难。我原在井下工作,发现个别矿工在井下动辄骂爹咒娘,污言秽语不堪入耳。有的还在矿车、风门上画一些裸体像,写些无聊的打油诗,等等。我认为这种现象不利于矿山文明生产,应当制止。于是,我采写了(井下也应讲文明)一稿。这篇来信很快在(广旺矿工报)和(中国煤炭报)上发表了,并在矿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  相似文献   

14.
我看《工人日报》2000年7月1日第四版,有首题为《镰刀斧头的辉煌》的诗,该诗中将“锤头”误为“斧头”。于是,我即写一意见寄给《新闻三昧》。不几天,该刊编辑即打长途电话给我说:“你的意见正确,表示谢谢!欢迎多提意见,帮助办好《工人日报》……”随后在当年第9期刊出我的意见,题为《是“锤头”而非“斧头”》。《新闻三昧》上辟有一栏目名为《三昧书屋》。我认为“三昧书屋”应为“三味书屋”才正确。因为“三  相似文献   

15.
我长期订阅《工人日报》,深感这是一张比较严谨的报纸。而读了2001年10月31日《工人日报》的几篇报道,我觉得有几处毛病。虽是“白壁微瑕”,但有指出的必要。“他们”不能代替“一个”第一版通讯《首钢为何要实施战略大调整》的开头一段这样写道:“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首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世纪之交,他们又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首钢’的奋斗目标。”这句话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16.
《工人日报》是我钟爱的报纸之一。长期以来,不管工作和学习多么紧张,我都坚持每天把它的主要内容阅读一遍,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报纸,我感到它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始终不渝地坚持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记得80年代初期,曾有一段时间,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否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的错误思潮,对此《工人日报》没有半点迎合和含糊,而是旗帜鲜明地予以有力抵制。这点,使我感触  相似文献   

17.
1997年岁末,由《工人日报》摄影部组织的“新闻摄影研讨会”,在北京物探局石油工人疗养院召开,来自《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及《石油物探报》等报社新闻摄影部的负责同志、《工人日报》新闻版主编近30人参加了会议。《工人日报》总编辑张宏遵、副总编辑申宜芬也到会并在会上发言。会上,在谈到时下新闻摄影界颇为关注的报纸“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问题时,与会者发言踊跃。  相似文献   

18.
<正>1988年1月,《工人日报》的一则简明新闻引起了我和《解放日报》同事熊能的注意,那就是在河南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共和国前主席刘少奇之子刘源当选为副省  相似文献   

19.
值此《工人日报》创刊45周年之际,我谨代表工人日报编委会和全体同仁,向一直关心、爱护、支持、帮助我们工作的中国企业报协会的所有领导、各个企业报刊的所有同志以及广大读者,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相似文献   

20.
我写的《铁路有个“雷锋部落”》稿,被《工人日报》、《湖南日报》、《人民铁道报》、《湖南工人报》等多家报刊采用,而且引来《人民日报》记者专题采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