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本文主要按照"实基础、适口径、重实践、能创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针对地方院校的化学各个专业的社会定位不同,提出新的物理化学实验课程内容-按专业设定实验教学内容的设想。实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品质为核心,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化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邵泽增 《考试周刊》2014,(95):180-180
模块化教学模式以模式技能训练和能力本位训练最具有代表性,在我国中职教育界,总结出了相对适合我国国情的"宽基础、活模块"教育模式,也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全面育人的教育理念。根据职业教育的要求,培养中职学生基础的人文素质、基础的从业能力,继而培养他们的专业汽修能力。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和工作能力,在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形势下,中职学校应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上不断进行总结和探索。中职汽修采用模块化教学,能够弥补学生在物理基础知识方面的不足,增强学生学习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3.
面对新的国家发展形势、学科特点、学科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应不断完善,培养应用型、综合型、国际型的汉语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在注重汉语言文化功底的基础上,突出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构建"汉语言文化基础+跨文化交际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湖南省地方高职商科院校"订单"培养多年的实践表明,传统的"订单"培养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而"集合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则可有效规避传统的"订单"培养存在的问题。"集合式订单"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关键在于具备良好的运行机制。该运行机制包括校企合作子系统、项目引领子系统以及基础保障子系统。实施中要明确项目培养与实施目标,构建基础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职教育生源渠道的多元化,不同渠道来源的学生在求学目标,基础素质、价值观念、情感认知等方面差异较大。在教学中沿用统一的培养方案和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多样化的人才培养实际需求,很多院校以"分类、分层"人才培养为基本思路,不断探索研究多样成才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课题组所在学院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提出"基础培养、分类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并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试点,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在培养方向上做分类,在培养过程中做分层。配合使用"学生成长档案",建设"一班双导师"工作机制,努力构建以生为本、职业引导、差异发展、多样成才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以内蒙古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为例,通过分析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年来组织教学积累的经验,从构建多维结构实践创新体系、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机制、创新教师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三进"、"三结合"实践模式、建立多层次、多类型的实习基地五个方面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7.
"订单式"教育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模式。"订单式"培养模式将人才培养直接与社会人才需求挂钩,人才实践技能得到了提高。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普通高校高年级本科生的培养采用"订单式"模式有利于培养出一批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教育部门等共同关注的焦点.从WSR系统方法论视角,对新时代经管类成人高教双创教育进行了WSR三维分析,提出了"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的复合应用型经管人才的培养总目标,构建了基于物理—事理—人理(WSR)综合集成思维的人才培养模式体系,即物理集成:探寻新时代教育规律,重构双创人才培养新课程模块;事理集成:资源整合优化共享,构建社会、企业、政府和学校的多维互动平台;人理集成:处理好利益关系,创建和谐共荣共生的育人环境.为有效解决我国成人高教双创人才培养这一复杂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晓玲 《文教资料》2013,(17):138-13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承担培养具有高技术、高技能专业型人才的重任。本文在介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成要素,对国内几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案例说明,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0.
根据计算机和软件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为更好地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本文探究"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文章以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校企合作项目为研究基础,通过对校企合作模式与课程体系的研究,分析在协同创新引领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及内容,探究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措施,培养"重基础、重实践、突显领域特色"的协同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1.
"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目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GIS专业的宽口径人才培养也成为大势所趋.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高校GIS专业人才培养现状,针对当前社会各行业对GIS专业人才需求多层次、宽领域的特点,基于GIS专业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通识教育、专业基础培养、宽口径方向培养、实践教学环节、课外创新培养等...  相似文献   

12.
学科竞赛是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某一领域实际问题的竞赛活动,它是一种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解释了学科竞赛的基本含义、分类及其主要特点,分析了石油工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了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提出依托"基础—创新—综合"多元化学科竞赛培养石油工程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新模式,论述了"基础—创新—综合"三个层次学科竞赛下的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多元化学科竞赛在培养石油工程创新人才方面的功效,对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为了全面深入探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更好的发展与改革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订单培养"模式有效评价进行了研究。讨论了"订单培养"模式的内涵、"订单培养"模式有效评价的意义和原则,构建了"订单培养"模式有效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结果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强化物理基础课程群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现状,集成电路学科的人才培养对物理基础课程群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介绍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中的物理课程群相关探索和实践,以"工科量子力学""高等电磁场理论"课程为例,介绍了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科研结合3个方面的举措和经验.  相似文献   

15.
郭雷霆 《考试周刊》2013,(73):11-11
<正>传统物理教学存在诸多弊端,再加上学生对基础物理课程中一些内容的忽视,使得学生在物理学习中容易混淆很多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我们对基础物理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逐步使学生掌握物理的思维方式和物理的学习方法。一、改革课堂教学形式传统的"填鸭式"的上课模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  相似文献   

16.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有效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对比了"全程订单式"和"半程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缺点,结合实践提出了"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优化方案——基于"校企联盟"的"全程、合作、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其培养模式特点、培养过程、优势等做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17.
传统教育培养的单一专门人才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形势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按"专业招生、大类培养"与按"大类招生、大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特别强调加强人文素质与科学精神教育,注重提高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按照"厚基础,提高能力,因材施教,培养特色"的差别化战略来构建的符合目前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共同点是通过加强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好的成才环境,但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考招生、管理机制、学生培养流程等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18.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核心特征,集中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人这一根本要求。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培养理念、目标、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价等方面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忽视学习主体的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职业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了技能型人才培养标准、课程框架与课程开发、教学改革与教学活动设计、教育资源配置与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评价等方面,应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治理理念转变等方面推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优质、包容与公平的现代化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高师物理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师教育改革由于缺乏对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了解和有效沟通,其培养模式已显出诸多弊端。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师资,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定位,已成为高师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以高师物理教育改革为切入点,通过调查研究,从办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20.
物理实验在开发智力、激发学习兴趣方面有着关键作用,在现代高校物理实验教学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对我国人才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通过阐述高校物理实验教学资源丰富性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探究对人才综合能力、创新培养模式等方面的影响因素,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