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作为新闻文体中地位最为重要,运用也最为普遍的一种,消息的写作,是写作学研究的一个必然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消息的写作手法不断灵活、写作样式也不断丰富。仅以消息写作的结构而言,在传统的所谓倒金字塔结构之外,又有正金字塔结构、倒金字塔结构和金字塔结构并用式结构,还有  相似文献   

2.
郭玲春散文风格消息写作技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息是新闻队伍中的一支主力军,它以短,平,快见长,特别适合简明扼要,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长期以来,消息写作沿用传统的“倒金字塔”结构,可读性差。如何改进新闻的写作手法,使其更加贴近受众,吸引受众,新华社记郭玲春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她一改传统的消息写作模式,开创了一条以散风格为主线的消息写作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凡对新闻写作略懂一二者皆知,消息的写作,主要采用叙述手法。但这并不排除在适当的场合也可运用白描。运用白描手法撰写的消息导语叫描写式导语。那么,有人会问,以叙事为主的消息为什么在适当场合也可采用白描手法呢?笔者以为,这大概基于三点:一是消息的段落需要简短,而白描手法数笔即可勾画出一个场面,一个人物;二是消息的文字以朴素为宜,而白描往往是淡淡一抹;三则消息的内容要求绝对真实,而白描的作用如同一面  相似文献   

4.
《新闻前哨》2005,(11):79-79
李淑华在《今传媒》杂志2005年第8期上撰说,凡对新闻写作略懂一二皆知,消息导语的写作,主要采用叙述手法,但这并不排除在适当的场合也可运用白描。运用白描手法撰写的消息导语叫描写式导语。  相似文献   

5.
新闻导语     
导语,是消息特有的一个概念,是区别于其他新闻文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导语是消息的开头,一般由最新鲜、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它要求:一、以经济的笔墨反映出新闻的要点或轮廓;二、引出主题以及阐述、解释这个主题的新闻主体来;三、唤起读者注意,使阅读者对某一条新闻先得到一个总的印象,并吸引他继续看下去。导语写作,是消息写作重要的一步。某一条消息能否抓住读者,首先取决于新闻导语。新闻界历来注重导语的写作。由于大家都刻意求新,所以导语的表达方式是花样繁多的。为  相似文献   

6.
通讯也是新闻写作的主要体裁之一。从事新闻报道工作,除了经常而大量的写消息之外,运用最多的一种报道体裁便是通讯了。通讯写作,在讲究新闻要素、真实准确、主题集中等方面同消息写作具有共同的要求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要求。一般地说,运用通讯体裁写作,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率下,可比消息写作容纳更丰富的材料。在表达形式上,通讯写作也比较多样,可以用具体叙述、形象描写、细节穿插、夹叙夹议等多种手法,能够较详细地报道某一事件,或者深刻地反映某一人物的精神面貌,或者描绘某一地区的新貌。因此,通讯写作同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消息的写作弱化,消息的主体地位在削弱。主要表现为:重通讯轻消息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写消息的人越来越少;消息的整体质量差,远远比不上通讯和新闻专稿,见诸于广播电视大量的是内容平淡、手法陈旧的平庸之作,精品佳作少,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为什么消息的写作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消息没有份量”。不如通讯和新闻专稿有份量,有影响,有的认为“写消息没有水平”,容易写得很,不能反映水平,有失自己的身份。二是作风上存在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正"新闻写作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写作导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麦尔文·门彻的这句话说明了导语写作在新闻写作中的重要作用。无论是极有造诣的资深记者,还是权威的新闻学者都认为,导语不仅是新闻重要的部分,其写作也是新闻写作最难的部分。如果记者在写作消息导语时做到了在三言两语之中感染了读者,把新闻主要内容传递给了读者,那么他的消息就写好了一半。然而,在实际的新闻报道中,却屡屡  相似文献   

9.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最常见的一种新闻体裁。它的最大特点是言简意赅,概括性强。如果不在写作的手法上和技巧上加以研究和重视,就会使人读起来或听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而注重描写就是写活消息不可忽视的一个手法。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一个重要会议的召开、一个新闻人物的出现,写得生动传  相似文献   

10.
一部小说,最能打动人的是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最能感染人的是人物的喜、怒、哀、乐。小说与新闻,二者虽然截然不同,但新闻也可以借用小说的写作手法,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为什么要用小说写作手法写新闻?我以为一张报纸中,以人物为主体的新闻作品,虽然不像其它消息那样占有大量版面,但任何报纸都离不开此种题材的作品,很多先进模范人物首先都是通过人物新闻这种作  相似文献   

11.
在历届中国新闻奖作品中,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获奖比例远非其他新闻品种所能比拟。然而,综观一些报纸获各级新闻奖的作品,动态消息获奖的比例却不高。究其原因,除了题材、角度、主题把握不够之外。写作手法的陈旧和老套,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家。他在革命的一生中,始终把新闻工作作为指导革命运动的重要手段,并亲自参加新闻工作的实践,写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新闻作品。这些作品是无产阶级新闻写作的典型范例,达到了鲜明的政治观点和完美的表现形式的高度统一,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文风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的新闻作品主要包括新闻消息和新闻评论,本文只就他的新闻消息的写作特色试作赏析。毛泽东同志的新闻消息的写作有着多方面的特色,主要可概括为: 篇幅短小 简洁明快 毛泽东同志写的新闻,很少超过千字,多是一、二百和三、四百字,如《爷台山战事扩大》203字,《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78字,《我军解放郑州》150字。特别是《南京国民党反动  相似文献   

13.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现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六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说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谈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14.
新闻通讯作为"比消息更详尽的新闻",是一种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写作体裁.在内容上比消息容量大,叙述更详尽、形象.它不仅具有新闻价值,而且还具有可读性,是新闻媒体广泛采用的一种重要新闻报道形式.其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新闻性、形象性和议论色彩较浓等. 熟练地掌握各类通讯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是作为一名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新闻采编一线工作的实际需要.为此,笔者结合多年通讯写作实践,对通讯的分类和基本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归纳,以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5.
细节是指作品中的细小情节。在通讯写作中大量应用,在消息的写作中,也常用这种技巧,只是消息的写作中细节的应用更加精炼。西方的新闻研究者很是强调细节在表现新闻事实中的作用,这从普利策新闻获奖作品中可明显地看出来。当然普利策新闻奖作为美国的一项新闻奖,评选自然离不开美国的新闻价值取向,但新闻作为人类社会共有一种文化现象,其写作技巧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如果说情节是骨骼的话,细节便是血肉。细节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在新闻写作中同样也很重要。当然,新闻与文学中的细节不同,它要求情节和细节的绝对真实…  相似文献   

16.
如何把新闻写“新”写“活”,这是新闻写作者人入关心的问题,也是新闻写作改革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把新闻写“新”写“活”,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需要选好新闻写作角度。本文简要介绍几种选择新闻写作角度的方法。一、平中见奇法所谓平中见奇法,就是从平凡事物中,发现木平凡事物的写作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事物多如牛毛,而奇特的事物则凤毛激角。许多事物看似平凡,但就在这平凡之中却孕育着不平凡的东西,看你是否独具慧眼,从平凡中提炼出不平凡的东西来。1992年1月24日,《贵州邮电报规发了一篇消息…  相似文献   

17.
我想对初学新闻稿件写作的通讯员朋友,谈谈如何克服新闻稿件写作中的“一、二、三”公式化现象问题。 因为很多同志在写新闻时,尤其是写反映工作内容的消息时,往往自觉地受政工研究和经验材料写作思路的影响,不是写成“首先、其次、再次”,就是写成“做法有一、二、三”,不像个消息体裁,同时也把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内容淹没在这“条条”之中了。  相似文献   

18.
消息是新闻的主要体裁,但是近几年来,消息的写作不很景气,以至于中国新闻奖的评委们一再呼吁新闻界要重视消息写作,不少新闻界的知名人士亦有同感。改进消息写作,多出消息精品已成了新闻界同仁们改进新闻写作的共识。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笔者重新学习了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部分新闻作品,颇受启发。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而且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写了许多新闻作品。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辞约意丰,简练洒脱,堪称是消息写作中的精品和典范。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新闻实践,对于改进我们的消息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总是十分重视新闻工作,他不仅为党的新闻工作拟订很多政策,而且还抽空写了不少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19.
《细说消息写作及其他》一书,已由北京出版社出版。这是北京市新闻学会顾问、新华社高级记者孙世恺撰写的第6本新闻专业书。全书55万多字,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详细说新闻写作“十八般武艺”中的“常规武器”——消息写作即一条消息从头到尾及其“组成零件”怎样写作。这是本书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谈谈新闻采访的一些方式方法及其经验。因为,写好消息首先要在采访上下功夫。第三部分,主要收入作者采写首都文化名人和名胜古迹的种种心得作品。第  相似文献   

20.
目前,写作视觉新闻的人越来越多,这种采用现场耳闻目睹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注重形象表现新闻事实,使人读后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以强烈的事实真实性打动读者,因而倍受人们的青睐。 视觉新闻的概念是新华社穆青同志于1983年首先在我国提出来的,对于这类新闻,有的称之为“现场速写”,有的称之为“直观新闻”、“目击式新闻”或“视觉新闻”等。笔者认为,这类新闻主要分两类:一类是目击记,包括通讯、特写、专访等,这类视觉新闻大多篇幅较长;一类是现场短新闻,主要是动态消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