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刘咸忻是近代蜀中著名学者,在方志学研究方面造诣非凡,独树一帜。他认为地方志应“自有其精神与体例”,指出“方志者一国之史”,明确提出秉笔直书的编纂原则和广搜材、慎择材、重考材的选材主张。在方志的编纂体例方面,刘咸忻指出:应在方志中新建《事纪》一目;方志中的《地域志》应“图表”兼备;应对方志各目进行整合,并他目于《地域志》中;将方志中的《政略》改为《治者略》。  相似文献   

2.
背景介绍1、关于教材:《项脊轩志》是明代杰出散文家归有光的作品。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语),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  相似文献   

3.
前人有“文学地理”之说,就文体与地理的关系而言,则赋体文学与地理关系最为深密。赋与地理的关联,首先在历代大量的“地理赋”与“都邑赋”的创作,其最初体现于汉京都赋代志乘(帝国总志)之用,又与汉“天子礼”的构建相关。而对自然山川与方镇疆域的人文关怀,对区域人文礼俗的描写与礼赞,对大一统帝国德化政治的向往与颂扬,充分表现出赋家的地理情怀。考察赋家的史地观与历代方志编纂的共同文化取向,有三大显征,即重现实、明致用与观风俗。这也是赋家创作内涵的方志价值。  相似文献   

4.
方志史书作为地方性的历史书写方式,在湖南史学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宋代以前的早期湖南地方志,在形式上主要有三国两晋时期的“郡书”、南朝“地记”和唐代“图经”,这与全国范围内方志演变的过程是一致的。宋以前的湖南方志目前仅有唐人的《南岳小录》保存完整,其他均已遗佚,仅有零文碎篇见于清人的辑佚书。通过对诸史《艺丈志》、《经籍志》以及清人辑佚书的考察,可以大致重构宋以前湖南方志史书的起源、发展和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5.
诗道性情是黄宗羲基本的诗学观念。黄宗羲充分肯定“情”在诗学中的价值,并进一步提出形而上的“性”,力求以性统情。黄宗羲的诗学性情论是其学术思想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的延伸,与其师承的刘宗周之学有着密切关系。黄宗羲主张“以孔子之性情为性情”,但“情”、“性”之间的紧张关系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项脊轩志》被公认为是“太仆最胜之文”(姚鼐语)。“余读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黄宗羲语)。“不俟修饰而情辞并得,  相似文献   

7.
黄宗羲的历史哲学以《周易》的变通思想和历算学的研究为理论基础,在论述历史发展时,强调变革的重要,对“变”与“不变”、“时”与“势”等重要历史理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于“一治一乱”这一传统历史哲学问题,黄宗羲既怀疑它的可靠性,又没能走出这个圈子。在导致历史运动的诸因素中,黄宗羲强调人的“仁义之心”的力量,考察了人的主观动机对历史事件的重要作用,明显带有阳明心学的印迹。黄宗羲提出一切历史变革的目的都是为了万民利益,并在此基础上极力批判君主专制,要求变革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8.
今年距明末清初杰出思想空黄宗羲逝世整整300周年了。为纪念这位中国十七世纪的时代巨子,由余姚市政协、省社会科学院及我院联合发起、召开“纪念黄宗羲逝世300周年暨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次国际黄宗羲学术讨论会将邀请国内外学者专家70余人,就黄宗羲研究领域中的诸多方面展开研讨,有利于推动黄宗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发展。我院浙东文化  相似文献   

9.
白云庄在宁波市城西管村,也称“证人书院”,是明末清初时期的重要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黎洲)讲学的地方。“浙东学派”导源于宋代金华人吕祖谦,讲求历史文献的实学;几百年来,代有传人。到了明朝末年,余姚黄宗羲继承这一派的学术,成为清代史学派的鼻祖。鄞县万斯同是黄宗羲的学生,全祖望也是私淑黄宗羲的。  相似文献   

10.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可以说是作者家  相似文献   

11.
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是明清之际反对封建专制政治思潮的主要代表.怎样评价黄宗羲的政治思想?不少人认为,黄宗羲已或多或少地具有了“民主主义”或“近代民主主义”思想;有的甚至将《明夷待访录》与卢梭的《民约论》相类比.这是值得商榷的.毫无疑问,黄宗羲的政治思想是当时封建正统思想的异端,后来又成为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但是,  相似文献   

12.
历代都有不少学者认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中的“待访”对象是清朝统治者,并据此认为其有失士人气节。其实,黄宗羲于明清鼎革之际,潜心著就《明夷待访录》一书,其目的是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阐明封建帝王制度的弊端,设计出理想的政治制度。黄宗羲在书中自道“如箕子之见访”,其真实意图是要寻找与他志同道合、追求“天下为公”理想的仁人志士。  相似文献   

13.
黄宗羲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是清代浙东学派的开创人,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著名启蒙思想家。他是余姚黄竹浦人,与宁波地处近邻。当时的余姚县属绍兴府,不属宁波府。由于行政区划的分割,一般情况下,当时余姚与宁波的关系,没有今天这样密切。中国封建时代士大夫署名,习惯上冠以里籍,黄宗羲的通常署名是:“余姚黄宗羲”或“姚江黄宗羲”,个别地方也有署“山阴黄宗羲”(如梅文鼎《勿庵历算书目历志赘言提要》有:“最后以属山阴黄梨州先生宗羲”云云),这是因为当时余姚县既属绍兴府,后一种署名当然也是对的。诚然如此,但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黄宗羲在宁波逗留之久,各方面关系之密切,  相似文献   

14.
《岩镇志草》是清代徽州歙县岩镇儒士佘华瑞撰著的一部重要地方镇志,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清乾隆以前岩镇及其周边的人文历史和社会风貌。《岩镇志草》不仅是徽学研究的珍贵史料,也是开展乡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存史、资治、教化”的生动教材;是一部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文献著作。  相似文献   

15.
黄宗羲的法制思想,一方面指陈和批判了专制制度下“一家之法”的种种弊端,弊端之大是保护君王一人一姓之私,成为君王专制的护身符;另一方面对“天下之法”进行了精心的构想和设计,指出真正的法律应兴“公利”、除“公害”,保护天下人的利益。黄宗羲无论是对传统法律的反思与批判,还是对新法的设计与构想,都闪烁着深刻的智慧和耀眼的光芒,散发着近现代的气息。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三大家”“三大师”“三大爱国主义者”“三大诗人”,这是人们给予黄宗羲和王夫之、顾炎武的头衔,有的则用另外一些称谓,比如:说黄宗羲是我国十七世纪“最伟大、最有成就的学者”“浙东史学的一面旗帜”。在浙江,又有另外的说法,比如“东浙三黄”、“姚江三哲”,等等。在历史上,真正无愧于这样一些称号的人物,实在是不多的。但是,人们在考核史实之后,却不能不认为:这些称谓对于黄宗羲来说,并非溢美之词,黄宗羲是足以当之的。但是,迄今为止,这位学识渊博、著述宏富、有多方面贡献的文化巨人,却并没有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历次并税改革最终都陷入了“黄宗羲定律”的怪圈。当代中国要避免费改税之后陷入“黄宗羲定律”的怪圈,根本出路在于尽快建立起规范的农村公共财政制度、现代农村税收制度和廉洁高效精干的农村政权。  相似文献   

18.
论黄宗羲的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宗羲(1610—1695),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进步思想家,与同时代的顾炎武、王夫之,号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家。他的伦理思想的特点是:把道德问题同政治、法律问题紧密联系起来,提出了初步的民主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禁欲主义,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一些要求,是中国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人物。对近代梁启超、谭嗣同等资产阶级维新派有着重大的影响,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高度重视。一、“心性统一”的人性论黄宗羲从“无气则无理”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出发,反对宋明道学家把人性分为“气质之性”和“义理之性”(即“本然之性)的观点,论述了他的“心性统一”的人性论。黄宗羲认为“天地之间只有一气充周,生人生物,人禀气以生”(《孟子师说·浩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黄宗羲东渡日本这一史实的探讨,颇为引人注目。有些研究者认为这是黄宗羲“生平行事中不可忽略的”又是“不值得称道的经历”,“弄清楚这段经历,对于全面评价黄宗羲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对于深入研究南明史和中日关系史,无疑又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及学术分歧 笔者所在学校使用的是人教版教科书,必修三在讲到黄宗羲思想时,有这样一句话,“黄宗羲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这句话如果教师不去深究的话,只要让学生记住就行了。但是讲授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历程时,必然涉及孔子的“为政以德”、孟子的“民贵君轻”、苟子的“君舟民水”以及董仲舒的“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等民本思想,还要涉及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如黄宗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