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后勤改革中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机制的改革中,人事制度改革和分配制度改革可以说是高校改革发展进程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一环。现就我校在这两个方面的改革实践做一回顾。一、改革人事用工制度,激发企业生机和活力1999年,学校成立了后勤服务总公司,实行企业化管理。在人事用工问题上,我们首先裁减临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分析了我国高校后勤用工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以实例证明改革用工制度是高校稳定后勤队伍、提高后勤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1.加强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后勤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的生活。后勤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尤为重要,它关系到学校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功能的发挥。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干部队伍是后勤社会化改革成功的关键。 1.1 高校后勤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后勤干部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高校后勤工作的  相似文献   

4.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实体在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孕育产生,高校后勤和谐文化是在高校后勤服务、管理和改革中形成的,以服务于高等教育为其核心价值观、具有特殊性质的企业文化。好的高校后勤文化,能够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能够建立一套保障高校稳定运行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能够培育严谨工作作风,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能够优化后勤形象,改善后勤环...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建设,对后勤服务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队伍中的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到后勤服务工作的开展与高校的日常后勤保障.在后勤改革中,培养一支服务意识强,专业技术精湛的高素质后勤队伍,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6.
用工制度改革一直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高校后勤用工过程中的不规范和不合法、用工方式混乱、劳动关系不平等、管理水平和效率低下等现象普遍存在,用工制度改革所对应的关键性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1].随着《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的相继颁布施行,一方面为维护和保障劳动者权益提供了法律依据,另一方面使高校后勤用工成本和用工风险大幅提升,已成为倒逼高校加快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步伐的重要因素.如何依法推进高校后勤用工制度改革,值得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7.
后勤社会化是高校后勤从单一投资、服务主体向多元投资、服务主体的转变。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存优汰劣,使学校和师生员工得到更加便捷、丰富、质优价廉的服务。原有的高校后勤改制成企业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后勤改革的必然选择。一、改革的先决条件——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支撑与保障.做好后勤管理与服务工作,对于高校安全稳定以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的队伍结构、用工机制等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后勤编外用工的现状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事业编制日趋紧张,高校对后勤在编职工普遍采取自然减员的态度,编外用工队伍则日益壮大,已成为后勤管理服务工作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高校后勤的现状和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高校后勤改革之路必然是通过强化服务意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后勤队伍,构建和谐后勤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是一所以工为主、石油特色鲜明的多科性高校,也是国家教育部最早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所高等院校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后勤物业管理和石油特色文化,尤其是近年来在落实国家高校后勤改革精神及"三服务、两育人"方针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支独具特色,适合自身学校后勤的"和谐校园"物业文化. 一、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物业管理建设情况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后勤社会化改革最早启动于2000年,是国家教育部最早实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几所高等院校之一,也是国家落实"三服务、两育人"方针和高校后勤改革实施战略的先进单位之一.十多年来,学校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以"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为目标,以管理体制运行模式改革为导向,建立起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管理体制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通过学校提供市场,后勤提供服务,利用市场机制,建立了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发展模式,实现了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人才队伍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人才队伍的素质决定着后勤管理的水平、质量和效率,也影响着学校整体水平和育人目标的实现。因此,在高校后勤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后勤人才队伍,提高后勤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处置后勤现有资产在后勤社会化改革中,大家最为关注的是如何处理好学校后勤服务实体从学校剥离后与政府、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高等学校后勤系统规范分离,是整个后勤社会化的前提条件。由于过去高校后勤主要由国家投入和学校全包全管,其服务只能是公益性和福利性的;后勤规范分离和重组后,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随着高教事业的发展和人事用工制度的改革,高校后勤职工队伍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原来以正式工为主的后勤队伍逐步被临时工所替代,临时工已成为高校后勤战线上的一支主力军,这支队伍状况的好坏,对“三服务,两育人”任务的落实和高校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认真研究临时工的管理问题。本文仅就这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改革要有利于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有利于减轻学校负担,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改善教学条件和学生生活服务条件,创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培养更多的四化人才。一、提高后勤队伍素质,搞好服务育人高校后勤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实现后勤社会化的进程和质量,关系到后勤工作服务有人功能的发挥。提高后勤队伍素质,建立一支良好的后勤队伍,是实现后勤社会化的组织保障。后勤职工的敬业精神是后勤社会化前进的基础,是后勤事业的兴衰成败的关键,我们要以勤勤…  相似文献   

15.
加强高校后勤职工队伍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后勤职工是建设和谐校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高校统一的人文群体,他们担负着维护高校稳定,服务教学、科研、师生员工及为高校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的重任。重视和加强高校后勤职工队伍建设,是不断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升后勤服务质量,做好后勤服务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后勤管理长期实施的是制度管理模式,学校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对后勤服务实体和师生各项活动进行约束,这种模式更多地强调了后勤服务实体和师生的义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大学扩招、后勤社会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统一思想 ,转变观念。后勤改革事关学校大局 ,首先必须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把各级人员的思想都引导到加快高校后勤改革的步伐上来 ,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艰巨性 ,转变在以前计划体制下形成的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观念。2 .坚持产权明晰 ,盘活资产存量 ,引入现代企业制度。高校后勤服务部门占用的资产在校方往往没有明确的底帐。在后勤改革过程中 ,学校应由相关职能部门对后勤服务部门占用的资产进行全面的简单评估。学校所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并能给学校带来经济效益的经济资源是学校的资产。而目前的后勤资产所发…  相似文献   

18.
一、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对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决定》没有加以论述。长期以来,对这个问题说法不一,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近来,有的学校提出“优质服务,服务育人”作为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比较科学的,只有把后勤服务工作提到育人这个高度上来,才能充分认识后勤在高校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管理精细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服务质量的优劣和师生员工的满意度是判断其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同时也是决定高校后勤未来前途和命运的关键因素,通过细化后勤内部管理,加强后勤各岗位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内部运行机制,提高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水平,使后勤服务工作处处以人为本,更加细致完善,从而在改革的道路上,探索出一条适应时代需要,与时俱进,能够为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后勤保障的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社会化为高校后勤工作改革既带来了机遇 ,又带来了挑战。那么怎样因地、因校制宜地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起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兴办后勤产业与后勤社会化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兴办和发展高校后勤产业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高校后勤产业是由“学校办社会”向“社会办学校”转变的重要环节 ,是学校后勤向社会化过渡的桥梁。因此 ,各地区、各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依托社会力量和调动社会资源 ,为高校承担和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应着力兴办后勤产业 ,这对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