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形位公差教学的点滴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该文分析了形位公差、尺寸公差、表面粗糙度选择的原则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合理确定零件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3.
讲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基础》时,要启发学生记忆基本术语及定义,注意联系实际,要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要教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在形状和位置公差公差带基本特征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形状公差与位置公差的关系和一些常用易混形位公盖项目之间的关系及合理选择,以及选择形位公差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是机械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技术性,实用性强,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了解、认识各项机械基础标准,会查各项公差表格,更重要的是具备了机械产品精度设计及检测的初步技能。因此,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的教学中,要根据培养目标,确定实用化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采用过程化的考核模式。  相似文献   

6.
公差技术测量课实验教学改革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专业课程设置调整后,公差技术测量课程实践教学的新模式,提出了实验教学的创新举措,实践了教改的新思路、新手段和新考核办法。介绍了改革后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8.
机械设计中形位公差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产品设计中,合理确定形位公差,是关系到实现设计的目的和生产经济性的问题。位置公差的公差带包容整个被测要素,位置公差确定后,当作用上已能够控制规定的形状误差且能满足使用要求时,一般不再提形状误差的要求;在具体选择设计的零件公差时,首先,在根据零件的使用要求提出形位公差,在不影响使用的情况下,应考虑加工设备,加工工艺、检测等的经济合理性;对一般零件相对尺寸精度,形位公差精度要求较低,形位公差能被尺寸公差控制,可不再提出形位公差;在选用形位公差时还应随时考虑独立原则和相关原则及最大实体则。  相似文献   

9.
跳动公差以其检测方便在回转类零件设计中被广泛使用。不少人认为:跳动公差是专为检测方便而设置的一种位置公差项目,国家标准形位公差(GB1182-80)也将跳动公差项目归类为位置公差。其实,跳动公差除了可以综合控制部分形位公差项目外,当跳动与零件的实际工作状态吻合时,就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所以说,跳动公差不是简单的位置公差,而是形位公差的综合项目。  相似文献   

10.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任务在于使学生获得机械技术人员必备的互换性与检测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文结合教学实践,着重介绍了这门课程的教学体会,并对课程改革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如何合理并正确地确定零件形位公差的项目、基准要素、形位公差的等级及公差值.并叙述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以便于合理的分配和给定尺寸、形状或位置公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讨论公差原则在尺寸链计算中的应用,分析了采用独立原则或相关原则时,某些形状和位置误差对尺寸链的影响以及它们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合理地选择形位公差项目是保证零件使用要求,提高产品经济效益的重要方面。本文阐述了形位公差各项目间的关系及其合理选择与标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中《公差原则与公差要求》一节在课时少、内容多、难度大的条件下进行的教学改革。通过探索和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本课程其它章节及类似其它课程的改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中,要根据课程的特点采用分类总结记忆法、多媒体教学法以及与其他课程相结合的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公差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机械零部件的几何精度设计。文章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和实践,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体会,分析教与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考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专业高职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教学模式陈旧僵化,采用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学习理论的同时还可以对未来从事的行业有一定了解。  相似文献   

19.
根据江苏省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要求,对中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标准的制定,本文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材编写、教学建议、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并在教学中也积极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职业教育特点,分析提出《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主要职能是培养学生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检测能力,并针对课程特点提出了技术交流和技术检测能力的培养措施。实践证明,改革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