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部落     
在灾难中绽放美丽,张泉灵算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从雪灾现场到圣火登顶珠峰,再到四川灾区第一线,张泉灵冒着生命危险采集第一时间的  相似文献   

2.
看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张泉灵作的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只见张泉灵声情并茂,台下的听众中也有多人在擦眼泪。不过我记住的是她说的一句话:灾区需要我们的坚强去支撑,需要我们的关爱去抚慰,需要我们去尽记者的天职。以后几天,《人民日  相似文献   

3.
在5月15日CCTV直播的抗震救灾英模报告会上,央视记者张泉灵坦言,自己在灾区也曾完全失控,"转身躲进一个帐篷里痛哭,直到把心里的痛苦和积郁都痛快哭出去",才走出帐篷继续播报灾情.[1]作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见证惨烈景象的人群之一,记者在执行报道任务的同时也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同样需要适当的心理调适和心理救援.为此,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联合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针对赶赴灾区的新闻记者进行了一项有关心理反应及调适等方面的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4.
晋世芳 《新闻世界》2010,(11):131-132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新闻现场报道越来越普遍。在央视众多的出镜记者中,张泉灵的现场报道可谓思维敏捷,说话层次鲜明,逻辑清晰,报道语言简练精确,信息量大,现场采访应变和行动能力都很强,在一次次的重大的现场采访报道中表现出新闻记者应有的职业素质。本文通过对张泉灵的新闻直播理念的研究,探讨其在当下新闻环境中对现场采访报道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媒体受“报喜不报忧”观念的影响,几乎是谈“灾”色变,对灾难性新闻的报道也讳莫如深。从媒体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的集体失语到1998年的洪灾报道,媒体对灾难采用了这样一种态度:灾难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一直以来,媒体的灾难性新闻报道基本上固定由几个部分构成:一笔带过的灾情、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关怀和指示、灾区人民的抗灾决心以及抗灾英雄的英雄事迹。显然,这样的灾难报道并不能彰显媒体对灾区人民的终极人文关怀和政府的“以人为本”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6.
很早就想采访张泉灵,一直没有好的由头。3月24日,中国援助阿富汗物资从新疆喀什启程。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子栏目《时空连线》节目组派出记者张泉灵全程跟踪报道。3月26日,阿富汗发生地震,由于环境恶劣,外国记者无法到达震区,作为惟一来自中国的声音,张泉灵的报道成为沟通中国人民与阿富汗人民的桥梁,她出色地完成采访任务。回国后的张泉灵对这段独特行程感触深刻,为此,在《时空连线》会议室,我专门对她进行了采访。当开始讲述这段经历时,张泉灵滔滔不绝:“现在阿富汗的情况是从危险的战争状态逐步走向和平,所以,基…  相似文献   

7.
新闻主持人在灾难事件报道中的情感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在中国的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立即中断原先的播出计划,转变成全天24小时直播方式。CCTV在报道灾区现场时,记者鄂文松讲述一所学校的孩子遇难情形,她泣不成声;海霞在播报震区灾情时,泪水盈盈;赵普在介绍前方近况时,强忍悲痛,声音哽塞。四川电视台的主持人宁远在介绍灾情时语音低沉,悲恸不已;亲历现场的记者张倩在演播室讲述见闻时,泪如雨下。还有央视的康辉、文静、张泉灵、张羽等在播报新闻时都情感鲜明,与平时的镇定、冷静大不相同。即使是老牌主持人敬一丹、白岩松等也声音哽咽,眼圈发红。  相似文献   

8.
五年前的汶川大地震报道,是中国记者第一次大规模投入到一场灾难报道中的集体行动,也是对中国记者专业水平、职业操守的一次集体检阅。五年之后,芦山地震发生,勇敢的中国记者们再度集结起来奋勇进入灾区为公众报道新闻,但记者们也遭到了质疑:记者进入灾区是帮忙还是添乱?近期,深蓝财经记者联盟组织了关于灾难新闻的专题研讨会,多位嘉宾和同仁通过QQ群线上交流的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下面刊发研讨会内容。  相似文献   

9.
1月24日(腊月二十九),温家宝总理第七次来到北川,与灾区人民一起过年。在北川吉娜羌寨,温家宝总理接见了山东援川志愿者代表,并通过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向“山东人民问好,拜年”。在这次特殊的采访中,温总理还对山东人民支援灾区建设给予了高度肯定。他通过大众报业集团新闻志愿服务队捎话:“谢谢山东人民对灾区的支持!”这也是温家宝总理灾区一行接受的唯一一次记者采访。作为新闻工作者,面对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又该如何冷静、忠实地履行记者的责任呢?看似简短的对话,其背后又有记者怎样的心路历程?且听亲历者—大众报业集团新闻服务队队长、齐鲁晚报·生活日报副总编辑朱德泉讲述新闻背后的新闻。  相似文献   

10.
王思聪 《视听界》2010,(5):104-105
江苏广电总台人事部先后请来了两位成功女主播“布道”,一位是“北大才女”、央视女主播张泉灵,一位是CNN知名女主播维特费尔德。维特和张泉灵都不是播音主持专业科班出身,都是从一线记者做起。由于她们的水准和能耐,决定了她们在节目中不是传声筒,而是参与到节目策划和播出的全过程中。她们会从观众、各工种沟连、实际操作等细节提出实用高效的建议,并拥有充分的发言权和决定权,是栏目的灵魂人物。  相似文献   

11.
4月14日7时49分,无情的地震将玉树这片美丽的高原草原撕裂得支离破碎。一个个灿烂的生命瞬间消失,成千上万名群众倒在废墟和血泊之中。几分钟后。记者从网上得知这一消息。12个小时后,记者站在了满目疮痍的灾区大地上。从14日13时30分接到命令.随国家地震灾害救援队飞赴玉树灾区,到17日中午,记者已在灾区穿行72小时。  相似文献   

12.
近日从报上读到一条奇闻,某地组织记者,赴洪涝灾区来访,曰:“新闻扶贫”。新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既不象衣被可以防寒,也不象救生艇可以救人,如何“扶贫”?细读之后才知道,所谓“扶贫”,乃是记者勤奋采访,及时报道灾情和抗洪救灾情况,把灾区人民的斗志和困难迅速告知全国人民和国际社会。奇闻奇就奇在这里。赴灾区采访的新闻记者辛勤工作,当然是值得表彰的。这些同志的精神无疑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骄傲。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仍然是职责范围内的正常工作,难道就因为到了灾区,记者  相似文献   

13.
春节期间,新闻战线按照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了新春走基层活动。许多新闻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走边疆、进哨所,访老区、赴灾区,到厂矿、  相似文献   

14.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第二天,杭州电视台《新闻60分》栏目播出的“寻找玉树灾区的29个小伙伴”的新闻,牵起了两个城市、两座学校、两个班级,也,牵起了人们关爱地震灾区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5.
重大新闻向来是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尤其是重大灾难事件,如今年的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一两天内,灾区就汇集了数千名手持肩扛“长枪短炮”的记者。新闻记者这种排除万难深入一线的敬业精神值得肯定。但殊不知,这么庞大的新闻队伍对灾区群众带来的心灵“余震”已经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电视现场新闻有如下特点:一是及时迅速。现场报道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特别是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往往成为记者抢新闻头条的主要干股。比如中央电视台关于南方雪灾的报道,除背景新闻、新闻述评外,大量的现场报道从灾区源源不断传回来,极大程度场报道,画面地满足了观众对事态发展的最快了解欲望。二是现场感强。电视现、场景、同期声同时摄入,体现了现场报道的“第一时间”.  相似文献   

17.
女性参与和主持的电视新闻现状 在我国目前的电视新闻栏目中,已出现越来越多的由女性参与主持或是单独主持的栏目。比如柴静主持的《新闻调查》、张泉灵主持的《东方时空》、敬一丹主持的《焦点访谈》等。同时,节目的类型由原来大部分集中在社会新闻的领域更多地转向政治、经济、军事、体育等男性较为擅长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牛年春节过后,武汉晚报用11个整版的篇幅,加一版头条消息配言论,强势推出6位记者到四川地震灾区与灾区群众一同过年的特别报道——《春到汶川》,成为春节过后新闻淡季时的一大亮点和卖点。系列报道一经推出,立刻激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反响,一千多条短信和800多个电话,称赞《春到汶川》专题报道,稿件精彩、极富人情味,图片真实、细腻、感人,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说,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是十分重要的。而这些意识的最后落脚点,都要体现在对新闻事实特点的把握、新闻意义的追求,新闻效果的预测、分析和思考上。 陕西电视台播发的新闻《总理带灾区孩子上课》,报道的是2002年夏,陕南佛坪县发生洪涝灾害,温家宝副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亲赴灾区视察,慰问灾民的事。报道的特点是,不走以往报道领导人活动踪迹的老路,而着重选取温家宝同志在佛坪县沙坝村临时搭建的灾区小学里,与师生交谈,带领孩子们朗读板书  相似文献   

20.
动态新闻怎样“出彩”“出花”,对于电视新闻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今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一),河北电视台在联播《来自地震灾区的最新消息》栏目中播放了记者从灾区现场发回的报道:《181名灾区伤病群众在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