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教这个字时还把中间部分描红,看来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怎么办7思忖片刻,我决定还是把球踢给学生。由学生自己解决。[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多年教毕业班,到下学期时,总会教到《十六年前的回忆》和《詹天佑》这两篇课文。这两篇课文中分别有“严峻”和“竣工”这两个词。每教完一课,进行词语听写,当“竣工”一词未教时,学生写“严峻”一般不会错。可教完“竣工”后,学生听写“竣工”,总有许多人把它写成“峻工”;再写“严峻”时,又有许多人把它写成“严竣”。面对这种情况,我总是一味地认为这是学生对偏旁的混淆,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3.
刘立君 《山东教育》2005,(13):11-11
每到学期末,学生的操行评语一般都是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校表现等方面写成“一言堂”评语。自2002年以来,每学期结束,我将“一言堂”评语变成了“协定”评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夏斌 《辅导员》2011,(14):24
在一次练习中出现了一道看拼音写词语题,内容是"shi fu",结果学生多数写成了"师傅",少数写成了"师父",并且他们各持一理。甲学生说:"在《谈礼貌》一文中,周总理称给他剪头的人为朱师傅。因此应为‘师傅’。"乙学生说:"在《二泉映月》中,有阿  相似文献   

5.
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要在阅读中受益无穷,首先对学生必须强调一个“读”字。教师抓好“读”这一环,学生有了自觉的读书习惯,加强了阅读能力,就能开启智慧之窗,在知识海洋中遨游;只要教师及时引导,让学生把课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用通俗的话说出口和写成文章,那么,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就有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学完古诗《回乡偶书》后,我让学生默写,收上来一看,我大跌眼镜:只有一半学生默写得全部正确,另一半学生问题全出在"乡音无改鬟毛衰"的"衰"字上,有的写成"哀"字,有的写成"衷"字。我在  相似文献   

7.
在考试当中,因学生疏忽大意而导致的失分,谓之“过失”失分。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两占一、学生自身的原因1抄错题目,造成失分。有些学生在计算时,审题不严密,注意力不集中,急于求成,出现数字书写错误。如把1078写成078,把35写成53等。还有些学生抄错运算符号,如把“+”号抄成“+”号、“X”号等。2字迹潦草,造成失分。有些学生平时不注意训练,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甚至有时自己都认不清到底写出来的是几。如9与4书写不清,把0写成6,把8写成3,等等。3由于“懒惰”,造成失分。有些学生缺乏认真刻苦、一丝一苟的学习精神。…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语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底蕴。现代白话文脱胎于文言文。文言是白话的根基,现代的文学大师,比如鲁迅、胡适、郭沫若、老舍、巴金等等,他们作品多是用白话写成的,可以说是文言教育造就了他们的文学功底、纯粹而典雅的汉语语感。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多背诵一些古诗文,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文精神,以及今后的成长都有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刚开始教学“落”时,只有少数学生把它写成左右结构,后来学了“满”以后,许多学生对“落”和“满”的结构混淆不清,有的把“落”写成左右结构,有的把“满”写成上下结构。  相似文献   

10.
在有的化学资料和学生的化学作业中,把“电解质”写成了“电介质”。而有些老师也认为只不过是将“解”写成了一个不规范的简化字“介”,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和纠错。其实“电解质”与“电介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电解质是化学学科中的一个概念,它是  相似文献   

11.
读一本书或看一部电影 ,往往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感受和体会 ,把它写成文章就叫读后感。就体裁而言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 ,因为文章所议论的问题是由“读”的内容所引发的。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 ,可以促进学生总结读书成果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怎样指导学生写好读后感呢 ?笔者认为有下面四法可供参考。扣“读”写“感” ,“感”要集中。 读后感的“感”是从“读”引发出来的 ,所以写“感”时 ,必须紧扣“读” ,要在读上下功夫 ,力求把握文章的中心和要领。不同的文体在“读”时 ,把握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如读记叙文 ,是必须…  相似文献   

12.
词和辞都是读作ci的同音字。这两个字有些地方是通用的,例如贺辞可写成贺词,开幕词可写成开幕辞,词令可写成辞令,词典可写成辞典等等。但在某些地方,两者却有不同之处不能通用。例如宋  相似文献   

13.
让学生默写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竟有一半学生将“萧萧”写成“潇潇”,这让我很是吃惊,这两个词怎能分辨不清呢?《现代汉语词典》上说“萧萧”形容马鸣声或风声,“潇潇”形容刮风下雨或小雨。于是我对学生解释:“无边落木萧萧下”即无边无际的枯叶在萧萧秋风中纷纷落下,“萧萧”形容风吹树叶的声音,《登高》中并没有写雨,  相似文献   

14.
闫学功 《甘肃教育》2014,(22):88-88
正作文训练应从认真撰写评语开始。认真撰写评语,既要关注评语撰写的角度和尺度,更要注重评语的效度。针对不同的作文训练目的和学生作文个性,一般可以通过不同的评语模式来达成。多数教师经常采用的是以下几种模式:1.商讨尊重学生,就该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商讨。商讨,似绵绵春雨,如涓涓细流,一润禾苗,一入心田,能促使学生各抒己见。在给学生写作文评语时,我采用商讨式的语气和句式。例如这样的评语"收尾时能不能去掉‘总而言之’?以后能不能不把作文的结尾写成这样的模式?语言再美一些、  相似文献   

15.
今日,翻阅《课堂写真集》(我把自己的教学日记美其名曰“课堂写真集”),发现我在教《暖流》一课中“滕王阁”的“滕”这个生字时,对三届学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法,收到了三种不同的效果。前年教“滕”,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它写在黑板上,然后对学生强调:不要将此“滕”写成彼“腾”。批改完作业,发现全班62名学生有27人将此字写错,错误率达43.5%。其中,多数是把“滕”写成了“腾”,小部分是把“滕”字右下的部件写成了“水”。过后,我反思这么多学生出错的原因,觉得是自己上课强调、比较得不好,加重了学生的前摄抑制,使学生对两个字产生了混淆…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中小学生群体中,怕写作文、不愿写作象普遍存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激励学生写作兴趣尤为重要。下面,笔者结合实际工作谈点粗浅认识。一、一题多写,培养兴趣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是按照文体训练的重点来进行编排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一种文体向另一种文体的过渡,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例如,学生刚刚进入初二,写说明文时,往往不能客观地、准确地把握事物的特征,说明事理,常常是写着写着就写成了记叙文,甚至既不是说明文,也不是记叙文,弄得不伦不类。这不仅使学生感到沮丧,也使教师感到苦恼。为了比较两种文体的区别,我进行了“一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南充方言“篾”、“鲰”之义逐条进行训释。“蔑”是小的意思,字又写成“蔑”或者“懱”等。“鲰”是脾气古怪固执,心胸狭小的意思。字又写成“邹”、“奏”或者“纣”等。  相似文献   

18.
朱世杰(13世纪~14世纪初),元代著名数学家,北京人。他有两部数学著作流传至今。一部是1303年写成的《四元玉鉴》,另一部就是现在初中代数第一册中提到的《算学启蒙》。《算学启蒙》写成于1299年,从数学入门知识讲起,包括了乘除口诀、面积、体积、各种比例问题、开方、一元高次  相似文献   

19.
作文激趣三法一、高分激励法学生每次拿到作文本,迫不及待地要看的是分数。分数高低,最先触动学生的兴趣神经。如果老师总用成人的眼光看学生的作文,用分数卡学生把标准订得挺高,把分数控制得挺严那么学生冥思苦想写成的文章,分数总在“万岁”周围打转,还有什么作文...  相似文献   

20.
今日 ,翻阅《课堂写真集》(我把自己的教学日记美其名曰《课堂写真集》) ,发现在教《暖流》一课中“滕王阁”的“滕”这个生字时 ,对三届学生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教法 ,收到了三种不同的效果。前年教“滕’ ,我先是工工整整地把它写在黑板上 ,然后对学生强调 :不要将此“滕”写成彼“腾”。改完作业 ,发现全班62名学生有27人将此字写错 ,错误率达43.5 %。其中 ,多数是把“滕”写成了“腾” ,小部分是把“滕”字右下的“”写成了“水”。过后 ,我反思这么多学生出错的原因 ,觉得是自己上课强调、比较得不好 ,加重了学生的前摄抑制 ,使学生对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