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以禅喻诗与《沧浪诗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佛教传入中国之后的繁衍与嬗变,及其对文人士大夫的影响,由此带来了诗与禅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化,并阐述了以禅喻诗的时尚性以及以禅喻诗的理论性著作《沧浪诗话》。  相似文献   

2.
说诗而以禅相喻,这是《沧浪诗话》的主要特色。尽管沧浪自认为“以禅喻诗,莫此亲切”,并为誉之者所盛赞,然而自此书传世以来,最为后人诟病处,亦在于此。清人冯班说:“以禅喻诗……自余论之,但见其漫漶颠倒耳。”(《严氏纠谬》)影响所  相似文献   

3.
1 随着禅宗哲学思想对唐宋时期士大夫的普遍濡染,用禅学观念来比喻、说明诗歌艺术特征的情形勃兴于诗坛。其中南宋诗论家严羽的《沧浪诗话》,是最有代表性意义的一部著述。“以禅喻诗”,就是严羽首先明确提出来的。而实际上,《沦浪诗话》的“以禅喻诗”,并非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宋人论诗“借禅以为喻”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宋人论诗,常好借禅以喻。在以以禅喻诗而著称的《沧浪诗话》那里自不必说,即在为沧浪所严厉叱责且又是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那里又何尝不是如此?曾季狸谓:”后山论诗说换骨,东湖论诗说中的,东莱论诗说活法,子苍论诗说饱参,其实皆同一关捩,要知非悟不可(《艇斋诗话》)。”这里所说的“悟”,即为以禅喻诗的表现。宋人诗论的这种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严羽的《沧浪诗话》所运用的思维方式——以禅喻诗入手,具体分析了以禅喻诗的契合之点,以禅喻诗所体现的新的诗学境界,以及以禅喻诗对中国古代文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严羽《沧浪诗话》是宋代众多诗话中最具有系统性的诗话之作,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著名的文学批评之作。《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历来颇引人注目,现就其中的"妙悟"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一是对唐宋时期盛行的诗禅思想的继承与总结;二是严羽认识到了诗与禅的相通,以禅作比,形象明白。  相似文献   

9.
作为宋代诗话压卷之作,《沧浪诗话》在当时及后世均有巨大影响,而探究"以禅喻诗"巨大影响力,无疑要兼顾其诗学的创新、内容的体大虑周,以及颇多争议,以求从中找到以禅喻诗巨大影响力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以禅喻诗是中国古代诗话中一个重要现象。但历来学者,多只注重研讨严羽如何将禅宗思想及思维方式运用于论诗,而对诗禅特质本来就有相通之处不甚了了。其实严氏正是在认识到诗禅关系十分“亲切”的基础上,借禅为刀,揭示出中国古代诗歌审美特征的。本文即以《沧浪诗话·诗辨》为中心论题,结合其他受严氏影响的诗话家的有关论述,对诗禅在特质上的异同以及在审美体验、表现方式诸方面的渗透影响作出辨析。  相似文献   

11.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在我国诗学发展史上别具特色,颇为引人注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以禅喻诗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描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他的观点影响深远。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南宋严羽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在我国诗学发展史上别具特色,颇为引人注目。他是中国文学史上以禅喻诗的集大成者,他的作品描述了一种空灵的境界,他的观点影响深远。可从以下几方面来探索:一、佛教“禅”对严羽的影响禅,首先是一种宗教,在其从印度舶来与中土柔和的过程中,顺势融合出一种精湛的人生之道,也在文化领域里演绎出了别样风景,尤其对文学艺术,一千多年来,犹如风过树摇,其响不绝。到了宋代,禅宗得以高度发展,士大夫谈禅成了一种风尚,以致到了不谈禅无以言诗的地步。诗与禅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以禅喻诗更是成为他们之间互相附庸风…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中,曾有过一种独特的气象:汉魏以后,由于佛教的传播和禅宗思想的流行,以诗论禅、援禅入诗渐成风气。诗人谈禅,禅师占诗成为雅趣,历代诗人以此相沿成习,诗学与禅义似乎结下了不解之缘。及至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之论一出,却又引发了一场是非之议。争论的焦点就是诗歌的创作欣赏和学习是否等同于参禅。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沧浪诗话》中所包含的三个问题做了理论上的评述,希望通过此番评述能够对严羽论诗的总体特色有进一步的把握,从而理解其“以禅喻诗”对于中国传统诗论所具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沧浪诗话》是一部从独特角度探讨诗之艺术性的理论著作。作者以禅喻诗,提出了“妙悟”、“兴趣”、“入神”的审美论题。从“妙悟”到“兴趣”再到“入神”是一个完整的审美过程,这一过程充分表现了作者师古人、尊盛唐、准李杜的诗学主张。  相似文献   

16.
禅学自传入中土以来,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宋以来,"禅"在文学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了,以《沧浪诗话》为切点,通过对禅与诗各自特征的把握,及诗禅交涉的缘起,来阐明"禅"对我国传统诗学创作的影响,以及严羽的"以禅喻诗"的文学创作理论的形成及其对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解读《沧浪诗话》为目的,以探讨诗论体现的诗与禅的关系为主线,以其所提出的重要概念和观点为切入点,整体全面、细致地分析了《沧浪诗话》体现的美学思想。总体来看,《诗话》在明确意识到了诗与禅相似之处的基础上,坚持了诗歌的独立审美品格和诗歌审美风格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沧浪诗话》大体包括理论和批评两个部分,其理论与批评之间是一种复杂关系。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同时批评有对理论的补充,也有与理论矛盾之处。理论与批评关系的厘定对于诸如"兴趣"、"以盛唐为法"、"以禅喻诗"等关键性范畴有更全面的认识,廓清《沧浪诗话》研究史上的种种误解,揭示出严羽作为有责任感的诗论家的精神品格。  相似文献   

19.
严羽"以禅喻诗"的提出,在诗歌理论创作上无疑是一面旗帜。进一步说,"以禅喻诗"上升到审美意义层面,其审美意义上的贡献也是毋庸置疑的。审美活动作为人的一种精神上的高层次追求,其审美主体不同,审美需求也会随之不同,审美的心理动因也必然会随之表现出多元化的倾向;反之,即使审美主体相同,表现出的审美心理动因也会不尽相同。旨在从审美心理等方面揭示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审美动因。  相似文献   

20.
解读妙悟     
匡晶 《考试周刊》2014,(92):20-20
"妙悟"、"以禅喻诗"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有关诗学理论的著名论说。诗人结合自身学诗与品诗、作诗的体悟,提出"妙悟"说以阐述自己独特的诗歌理论,还将禅学引入诗学,使禅理与诗理融会贯通,由诗意求禅意,以禅理喻诗理,使诗歌理论得到突破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