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  相似文献   

2.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  相似文献   

3.
古诗文中哪一种修辞手法用得最多呢?很明显,就是"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或叫互言、互辞、互体,相对为文,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人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4.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是说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犹如数学当中的合并同类项。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它的基本意思是"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上文  相似文献   

5.
互文     
互文,又祢互文见义,是在两事各举一边的情况下省文,但意义可以互相注释,互相阐发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具有较好的突出、强调的作用,且在句型上又有工整、对称的特点,所  相似文献   

6.
互文,是互文见义的意思,又名“互言”、“互词”、“互相备”等,往往两事并举,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为求文句统一,音韵和谐而分开写。古人云: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本来要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文各出现一个,又各省去一个。唐代贾公彦《仪礼注疏》云:“凡言互文,是二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概括起来,互文在结构形式上有以下几种类型。1、短语互文,就是指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互相补充。  相似文献   

7.
XIANDAIYUodern互文也叫互辞,又叫“互文见义”。唐代贾公彦在《礼仪》中解释互文为“凡言互文者,是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还有古书释义互文为“参互成文,含而见义”。今人郭锡良著《古代汉语》说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补充。”通俗地讲,互文就是上下两句或一句中所说的两种事物本应同时写出来,只是受到音节、字数等的限制,或为了行文的简洁,才省略前后相应的部分。而写出的句子前后应该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句子从字面上看似乎不同,实际说的是一回事或同一事物。如何正确理解互文的句义呢?在具体解释时,应按…  相似文献   

8.
互文,是互文见义的意思,又名“互言”、“互词”、“互相备”等,往往两事并举,互相渗透,互相说明,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为求文句统一,音韵和谐而分开写。古人云:互文者,“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本来要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上下文各出现一个,又各省去一个。唐代贾公彦《仪礼注疏》云:“凡言互文,是二物各举一边而省文,故云互文。”概括起来,互文在结构形式上有以下几种类型。l、短语互文,就是指前后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交错渗透、互相补充。如“奇山异水”(吴均《与朱元思书》)、“追亡逐北”(贾谊《过秦论》)、“朝歌夜弦…  相似文献   

9.
一、合理使用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是学好排列、组合的基础,先从定义加予区分帮助理解,如果完成一件事的各种方法是互相独立的,即每种方法都能完成这件事,那么计算完成这件事的方法数时使用加法原理.如果完成一件事的各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的,即各个步骤都要完成,这件事才告完成,那么计算这件事的方法数时使用乘法原理.现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相似文献   

10.
互文和对偶,就其外部说有相同的表现形式,但从内涵上说是各不相同的,是两种修辞方法,不可混为一谈。互文现在不太常用,多见于古文。古人为文,讲究词工句丽的形式,往往把一句话分两句来说,上下两句互相对应,互相补充,句式整齐,  相似文献   

11.
文章诸因互解律———文言文例说北京十二中王俊鸣文章中的诸种因素之间,有一种既互相制约又互相阐释的关系,这是文章本身的一种规律,我们把它叫做“文章诸因互解律”,简称“互解律”。“互解”的情况有种种不同,现分类举例如下。1同义互解同样的意思,在一篇文章...  相似文献   

12.
火车故事     
我说一件1983年夏天去吉林市的事.然后再说一件1984年夏天从大连回上海的事,两件事合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山清水秀”是一个常用成语,却常见有人写错,总是把“清”字写成“青”字。为什么会错呢?主要是没有弄懂这个成语的结构和含义。这个成语的结构乃是互文。互文,也叫“互文见义”,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修辞手法。它是前后文互相渗透、互相说明的,意义上是合指的,兼顾的。“山清水秀”其实就是说“山水清秀”,很显然,  相似文献   

14.
“互文”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掌握了这种修辞考法,对于词义解释和古文翻译都大有裨益。所谓“互文”,就是为了避免语言的重复、单调,增强某种表达效果,在连贯性的语句中,将本应合在一起说的两个词语,分开安排在上下句中或一句的上下段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可见,互文是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句子完整意思的修辞方法。互文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形象性,也能产生一种韵律美,使文章语句工整,语言交相辉映,可收到耐人寻味、表意委婉、“文省而意存”的表达效果。例如:“主人下马客在船”《(琵琶行》)意思是…  相似文献   

15.
<正>"做了这么多年班主任,越来越觉得与家长沟通不是件容易的事,有时候感觉挺简单的一件事,家长却误解成别的意思了。""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在校表现,说重了家长不乐意,说轻了家长又不重视。某些家长一不满意就向学校领导投诉。"诸如此类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不畅,导致彼此互不理解、互不支持的现象,不仅会削弱学校教育的力量,还会削弱家庭教育的力量。鉴  相似文献   

16.
“互文”,又称“互言”、“互体”、“互文见义”。它是指古代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深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  相似文献   

17.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18.
“互文”,又称“互辞”、“互言”、“互用”、“互见”、“互体”或“互文见义”。它是指古诗文中前后词语在意义上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常见的表现形式是单句互见和对句互见。单句互见,即一个句子里某些词语的互见。例如:  相似文献   

19.
互文、合叙和避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三种修辞方法,也是极易混淆的三种修辞方法,阅读理解时要注意比较、分辨。在此试作分类举例、粗略分析比较。一、互文“互文”一称“互文见义”,就是一句里前后两个词语或上下句中相应位置上的词语,在意义上互相照应、互相补充的一种...  相似文献   

20.
叶海良 《考试周刊》2009,(11):21-21
“互文”(即“互文见义”)是文学作品,尤其是古诗文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常是由两个句子或两个短语对举,两者互相渗透、互相说明,联系紧密,意义上合指、兼顾,即上句含有下句将要出现的词,下旬又有上句已经出现的词.上下两句意义互相交错、互相补充,所以又称为“互文见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