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于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韩少功的小说着力干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开掘,这首先表现在小说展示了世间的苦难以及苦难中人物的精神困境,其次是对理想化人性的追寻和对复杂人性的透视,再次是小说在荒诞中折射人物丰富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3.
霍桑的小说中人物活动的环境总是具有某种独特性,总是处在与现实社会生活有着某种隔离的状态之中。作者通过对小说《红字》中四位主要人物的分析,在揭示人性中的阴暗面和批判社会丑恶的同时肯定了人生,信任人性中的爱与善良。  相似文献   

4.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神话般的人物。她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传奇般的故事,而且是离奇故事背后对人生对命运的思考。张爱玲的小说除了苍凉,更多的是缺憾,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找不到完美。文章试从三个方面论述张爱玲小说中的“残缺性”:家庭的残缺、爱情的残缺和人性的残缺,并指出了残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小说《红字》使美国作家霍桑闻名于世。小说对四个主要人物的刻画表明霍桑运用象征主义的高超技巧,并由此揭示小说中的四个主要人物─海丝特、丁梅斯代尔、齐灵沃斯及珠儿的人性的善与恶。本文从人性的角度来分析这四个主要人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宗教视角出发探索小说中人物的人性,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分析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以及宗教对人性的影响作用,进而阐释作者浓厚的东方宗教情愫及其对人性的悲悯.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的小说,多笼罩着一种苍凉、阴抑的灰暗色调;张爱玲小说的人物,也多不能以善良正直来评价,有的甚至还有点“坏”“恶”。但如果仅看到张爱玲小说色调的阴暗和人物非善,“坏”“恶”的表象,而忽略其背后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也即“懂得”,则是对张爱玲小说的严重误读。本文从张爱玲对人性“懂得”的内涵,即,人性的普通、凡俗性,物质性,乱世生存对人性的影响及人性动态发展的复杂与丰富出发,分析其“如得其情,哀矜勿喜”中蕴含的深沉博大的人性与悲悯情怀,也即张爱玲所说的人生素朴的底子。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的小说,多笼罩着一种苍凉、阴抑的灰暗色调;张爱玲小说的人物,也多不能以善良正直来评价,有的甚至还有点“坏”“恶”。但如果仅看到张爱玲小说色调的阴暗和人物非善,“坏”“恶”的表象,而忽略其背后对人性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也即“懂得”,则是对张爱玲小说的严重误读。本文从张爱玲对人性“懂得”的内涵,即,人性的普通、凡俗性,物质性,乱世生存对人性的影响及人性动态发展的复杂与丰富出发,分析其“如得其睛,哀矜勿喜”中蕴含的深沉博大的人性与悲悯情怀,也即张爱玲所说的人生素朴的底子。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全部小说是他考察人性的“实验室”,考察的方法是将人物置于绝境,对人性的悲观绝望贯穿了所有作品;而《伤逝》是以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爱情加入全部人性考察的,如此,丰富完善了他的国民性(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10.
《僧侣》这部具有哥特式小说特点的作品不失为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原因,是它较成功地刻画了主人公安布罗西奥。安布罗西奥从宗教禁欲的樊篱中挣扎出来的人性被宗教的虚伪性扭曲。失落的人性与宗教虚伪的赘瘤亲合,使安布罗西奥最终犯下乱伦、弑母等一系列罪行。通过对人物的刻画,表现了反宗教,反封建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11.
作为心理小说的开创者,霍桑擅长剖析人的内心,他的一生都在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描写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他的小说可被看作是有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表现了人物的生命本能在和文明相斗争的过程中细微而深刻的心理变化,对人性深入、透彻的挖掘和探究在他的代表作《红字》和《年轻小伙布朗》中得到了深刻而形象的呈现,特别是这两部小说中展现了霍桑罪恶与严酷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12.
被<时代>周刊评为"英国同时代作家中最富有想象力的小说家"伊恩·班克斯在其1984年出版的处女作<捕蜂器>里以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和灰色的幽默塑造了性格孤僻、性情冷漠、怪异的父子二人.通过对人性异化的父子的描写,揭示了在父权制度下人与社会、人与人及人与自我的尖锐矛盾,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和扭曲变态,反映了作家反对人性异化、追求人性复归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13.
罗旋 《文教资料》2012,(11):18-20
《诺斯托罗莫》被评论家们誉为康拉德最杰出的小说。这部小说以其宏大的场面,众多的人物,独特的叙事结构,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揭示著称,同时也因此而显得错综复杂、深奥难懂,引发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认为《诺斯托罗莫》之所以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小说对于人类生存状态的探讨。本文紧扣《诺斯托罗莫》中的存在主义思想,运用萨特的荒诞、自欺等存在主义理论分析小说中世界的荒诞性,以及小说人物在荒诞世界中的存在状态和所经历的自我异化,为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小说提供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性是人区别于动物,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而人性异化中的"异化"指的就是在异己力量的作用下,人的主体性受压制导致人的本真自我同现实自我发生分离的现象,主体性与自我实现自由的缺失是人性异化的重要特征。本文对小说《芳华》中主要人物产生异化的原因与其人性异化的表现进行揭示和剖析,同时对人性异化后尚未泯灭的人性产生的自我救赎作进一步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15.
苏童的小说塑造了众多的底层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对其小说中的底层人物命运的分析,揭示苏童小说中底层人物在生存困境中孤独与抗争的姿态,进而探究苏童小说中人物形象类型化的原因。苏童小说中的人物类型化形成了苏童小说的独特氛围,孤独、虚无是苏童小说的底色。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具体文本,对汪曾祺小说人物的生存状况与生存形式进行了历时与共时的描述,在综合考察其人物的生存状况境遇的基点上,指出文本中人物所蕴含的具有特异光彩的人性内涵,即熔铸了中和主义审美观的人性颂歌。  相似文献   

17.
凄冷与新鲜--刘忠诚的小说创作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诚的小说突出的印象是凄冷与新鲜。他在创作中着力关注的是人性的弱点与负极所造成的种种人生苦难。这种人性的负极是由权力的追逐者、金钱的狂逐者、自我的迷恋者和灰色的无持者表现出来的。小说深刻地揭示了社会性对人性的善恶与优劣的支配和主导作用以及人性与苦难的互为因果的内在联系。在他的创作中,情绪感觉成为小说的中心,讲究叙事的密度与活性,叙事者与人物往往是交织重合的。  相似文献   

18.
严歌苓的中篇小说《金陵十三钗》不论是选材还是人物都可称是其作品中的另类,但是对女性、人性、历史的深刻挖掘又彰显出这部小说的无穷魅力。小说中,宏大战争的背景与一群小人物命运的起伏跌宕之间展现出人性的矛盾与冲突,极富张力。而其中正视民族的苦难历史、直面创伤记忆以及在叙事中寻求创伤"救赎"更是赋予了这部小说发人深思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亨利·菲尔丁的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从行文结构、人物刻画特点、语言特色三个方面展示了作者对人性的思考.乡村--城市--乡村的行文线索预示着人性由善良单纯到堕落腐化再到善良单纯的回归.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设计描写使人物形象丰满真实,人性的善恶表现得淋漓尽致.小说幽默的语言加上作者第一人称适时的评论是对人性隐性的一面更加深刻的披露.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笔下的爱情诞生于现实人性的大地上,成长或毁灭于“意志”的土壤中。对人性的冷静观察和描绘是劳伦斯小说故事展开的重要基础,而人物的意志则是情节的第一推动力,人物之间的冲突实质是意志的冲突,爱情成为人物激情的演练,是生命意志的自由抒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