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我在石家庄一位校长的博客中读到的文字。这位可敬的校长,在看完了本校一名三年级学生尚未出版的书稿后,欣喜万分,第一时间给他发了这封邮件。读着读着,我一次次被校长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赏识深深地打动。  相似文献   

2.
平时,作文命题常常出一些诸如“一件好事”、“难忘的一件事”的题目,学生感到“写烦了”,提不起劲来。一次,我在学生的日记中,发现一位同学写他背地里做的一件事,很有生活气息。读着读着,我被日记中的趣事吸引住了,心想:如果用“我背地里做的一件事”作题目,看看学生会有什么反映?  相似文献   

3.
给一年级孩子读《猜猜我有多爱你》,读着读着,我被这只大兔子感动了。感动于大兔子尊重孩子。 你看,小兔子该上床睡觉了,但他还是拉着大兔子的长耳朵不放,他要大兔子好好听他说:“猜猜我有多爱你。”很多家长和老师恐怕没这份耐心,会对小兔子说:“行啦行啦,快睡觉吧!”于是,失去的不止是孩子表达爱心的机会,还有孩子跟家长或教师沟通的意愿。小兔子们可能从此再也不愿意和你交流了。  相似文献   

4.
那节课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很长时间,那个场景都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无法抹去。 那是一节作文评讲课,我让一个叫王磊的小男孩站在讲台上朗读他自己的作文。一开始,他的声音还是挺洪亮的,可读着读着,越来越小,后来竞听不见了。我赶紧走到他的商前,想了解一下为什么。突然,  相似文献   

5.
上个月,有幸与一位游学海外的教育学者交流,他作教师写作研究,希望透过国内一线教师所写的文字,考察国内教育的现状。我给他提供了一些在各级论文、案例评比中获奖的作品。读着读着,他的表情凝重,满脸疑惑。  相似文献   

6.
侯登强 《师道》2012,(7):100-101
台湾教育学者杨茂秀先生的新作《谁说没人用筷子喝汤》讲到儿童哲学课程的设计,他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有哲学的思考,在讲述、对话中,孩子往往道出最具智慧的话语。读着读着,我常常被文中的儿童观点所感动。今天,走进一年级三班课堂的时候,忽如一夜春风来,孩子们的表现令我感佩不已。  相似文献   

7.
雨打窗棂,是一个安静的夜晚。读着干国祥的《破译教育的密码》,知道他拥有的第一本书是一本黑白连环画《激战崔家庄》,第一本进入他生命的书是《水浒传》……读到这,我的心中似乎有一根尘封已久的弦被轻轻触动了。我的第一本书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8.
侯登强 《师道》2012,(Z1):100-101
台湾教育学者杨茂秀先生的新作《谁说没人用筷子喝汤》讲到儿童哲学课程的设计,他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有哲学的思考,在讲述、对话中,孩子往往道出最具智慧的话语。读着读着,我常常被文中的儿童观点所感动。今天,走进一年级三班课堂的时候,忽如一夜春风来,孩子们的表现令我感佩不已。  相似文献   

9.
孩子天生的伴侣 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在回忆录中,讲到他小时候有一次读到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短篇小说<朴素的心>,他偷偷地爬到一间杂货店的屋顶,读着读着,着魔似地一下子被作品中的人物、事件、场景迷住了,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相似文献   

10.
又被爸爸逼去读教科书了,唉!我拿起语文书,漫不经心地读起来:《将相和》……读着读着,我心里不禁冒出一个想法:蔺相如太莽撞了!不信?你去读读《完璧归赵》,蔺相如开始的确动了一下脑筋,知道秦王根本没有诚意,但后来他居然威胁秦王,说什么再走几步就把自己和和氏璧撞在柱子上!他有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佩服,但就不能想一个好办法让两国共同拥有这块璧吗?  相似文献   

11.
读者心声     
两年前的一天,同事从县师训中心带回了两本《教育科学论坛》。我立即被她清新淡雅的封面吸引住了,于是,迫不及待地阅读起来。读着,读着,就被其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思想征服了。从此,《教育科学论坛》成为我教学的好帮手、专业化成长的好导师。  相似文献   

12.
多一分宽容     
在一节语文课上,我发现一个学生低着头,正专心致志地画着什么。我一边读着课文,一边靠近他,看到他在画一幅卡通画。他有所察觉,忙乱地将语文课本遮盖在未画完的画上,脸上泛起红晕,眼睛不时地斜视着我,一副不知所措的神情。我走到他的桌边,用手指在他的桌面上轻轻地敲了两下,又读着课文回到了讲台前。课后,我真想找他来,劈头盖脸地训斥他一顿,但我冷静一想,以往当众批评学生时,他们或低头不语,或充耳不闻,往往是口服心不服,教育的效果又如何呢?放学后,我找到他,让他把那幅没完成的画画好后交给我。我坐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只见他神色紧张地拿…  相似文献   

13.
免费的午餐     
我的德国朋友丹尼尔来了一封电子邮件,我慢慢读着,其中一段是:"谢谢你教会了我骑自行车,让我在今年的海德堡自行车生态环城比赛中获得了三等奖……"信的末尾还附了一张他骑着自行车冲过终点线的照片。看着这些温暖的文字,我记起了一年前的事情。去年,我被派到德国海德堡大学交流学习。初到德国,我很少参加社交  相似文献   

14.
小小的时候读过一篇安房直子的童话,名字叫做《手绢上的花田》。我那时读着读着便觉得被带入一种奇特的旅行中去,是迫不得已却又情不自禁。  相似文献   

15.
与孩子们一起读书是我一天中最快乐的事儿。今朝依旧,我和孩子们在教室里围坐着,静静地读书。读着读着,曹鑫忽然说:"李老师,这书上有个错字,我改了。"我疑惑地抬起头,半信半疑。他今天读的这本《儿童文学:猫王》可是我特意买回的正版书,怎么可能有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读吴晓君的《笑意写在脸上》(载本刊今年第2期),读着读着,被故事《引号与鞋子》吸引住了,读完故事,不由自主地笑出声来。因此,我联想到我们写文章必须有亮点,文章的亮点就跟  相似文献   

17.
读了《小珊迪》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小主人公的命运和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珊迪的父母死得很早,他靠卖火柴挣钱养活弟弟小利比,生活十分艰难。一次,他为顾客换零钱,不幸被马车撞倒,悲惨地死去了。读着,读着,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是同情?是惭愧?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想想我自己,从6岁开始,就坐在了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只管安心读书,不愁吃,不愁穿,一天不吃零食就不舒服。回到家里,面对着香喷喷、热腾腾的丰盛的饭菜,我还要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给爸爸妈妈“吊”个脸。从前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幸福,生在一个教师…  相似文献   

18.
夜深了,静静地读着陶行知1946年5月初在生活教育社上海分社筹备会上的讲话,仿佛感受到陶先生创办生活教育的艰辛。他为了生活教育的成长,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兴亡,坚忍不拔、鞠躬尽瘁,我被他这种精神折服了。  相似文献   

19.
桃花源新记     
夜深了,窗外天色如墨。我在屋内细细品读着《桃花源记》。读着读着,我仿佛看见一座苍郁的高山,山上雾气朦胧,山脚下有一幢小木屋。木屋外的草坪上摆着桌椅,桌上摆着一个茶壶,翘起的壶嘴正冒着袅袅升腾的热气。椅子上坐着一位老人,他花白的胡子与头发在日光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课文,它打破了我对选入语文课本的时文的偏见。先前我见到的,读到的,成天斟词酌句的文章都是一个调调的。这一篇全然不同。全然不同。这是一篇悼文,是杨振宁先生怀念他的挚友邓稼先的文章。我粗粗地翻阅了第一遍,然后看了第二遍、第三遍。我全文读了下来,读着读着,难抑内心的激动,哽咽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