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黄梅戏舞台剧《徽州女人》在传统黄梅戏“柔”、“俗”、“嗲”、“杂”等音乐美学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创新,形成了极具个性的音乐美学特征,如“俗”中透“雅”,不论是从音乐角度、还是表现形态上,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使该剧既继承了传统黄梅戏的美学特征,又满足了新时期审美群体的审美需求。这一系列瞩目的成绩,来源于《徽州女人》创作团队的艰辛的创作之路,为黄梅戏的发展做出了大胆探索,也为其他剧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有明显的程式化特征,而其中又主要体现在“S”型构图程式和独特的空间构成程式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看黄梅戏文化传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纵观黄梅戏发展历程,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提出了黄梅戏文化传承的思路,即维护相对原生态的文化发展环境、强化群众在文化保护中的核心主体地位、发挥黄梅戏文化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4.
黄梅戏生存状态分析及应对之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瑾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5):119-121
针对黄梅戏每况愈下的生存状况,分析黄梅戏日见衰微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系统提出了传承、振兴、发展黄梅戏的观点:牢固树立黄梅戏文化生态系统的大黄梅理念,以“黄梅戏教育教学”为基础,以“黄梅戏研究”为动力,以“黄梅戏文化产业”为平台,构建黄梅戏产学研一体化传承模式。  相似文献   

5.
《芥子园画谱》的美学之维从其美学思想,美学特征,美育影响三个层面展开。画谱从南北分宗、师承与开拓、胆识之变、因文传画四个维度对绘画史的流变进行了梳理,突出画史因文传画的特点,坚持从有法到无法的美学原则,从"抓古人痒处"与"抓自己痒处"的同一来说明复古与求变的同一。全书体现了意象程式化积淀的美学特征,开拓了中国古代绘画美育的第四种形态:以去贵族性为特征的自学形态,并影响了日本江户画坛和日本绘画美育。  相似文献   

6.
黄梅戏从民间的采茶小调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民族国粹,其主要艺术特色的"俗",则充分展示了黄梅戏的娱乐休闲与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质.本文通过阐述黄梅戏艺术生长元素"俗",并联系实例,进一步分析了俗的大众化、通俗化和生活化等艺术特点,同时对黄梅戏艺术的内容形式、情节结构和语言运用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和意义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安庆方言叹词在黄梅戏中使用频率极高,它们不但音节结构多变,句法位置灵活,而且艺术功能显著.无论单音节或双音节,无论做独立语或独立成句,也无论出现在线性结构的什么位置,安庆方言叹词都能够强化黄梅戏浓郁的地方特色,增强人物情感表达的力度,凸显人物的身份个性,推进戏曲情节的发展,从而成为黄梅戏语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从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轨迹来看,“个性化”的笔墨固然是山水画真正的血肉和灵魂,但其“程式化”的绘画语言成为了构造山水画艺术形象不可或缺的“骨架”。如果没有这个“骨架,”其“个性化”的笔墨也就失去了支撑它的身躯,因此我们应该肯定“程式化”的艺术原则在中国古代山水画中存在的价值和美学意义。中国山水画的“程式化”亦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随着绘画艺术的创新而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语料库语言学及认知科学的发展,学者们逐渐意识到英语程式语在交际语言和认知思维中的重要性,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学生运用程式语对增强语言的地道性、连贯性、准确性及其增加话语量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程式语的意识和能力,达到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论语境与公文语体的程式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语体都是为表情达意服务的交际工具,都有着适应交际语境的共同的语言特点.但由于交际目的、任务、对象等外部语境的不同,对交际工具有着极大的制约作用,为适应不同的语境而产生不同的手段,各种不同的适应手段的聚合形成了不同语体的区别性特征.公文语体的区别性特征就是程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