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萧红是一位自我体验型的作家,不幸的人生经历给她的创作带来很大影响。本文主要从儿童视角分析童年体验对于萧红创作的影响,从她经历的缺失性体验和丰富性体验两大方面对萧红作品进行梳理,我们会发现萧红将自己的童年体验艺术地转化在作品中,进一步体现爱的缺失,抒发内心的苦闷与孤寂,使她追忆童年,寻找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2.
萧红在创作时喜欢运用儿童视角,她对这种视角的偏爱和成功运用,是与她的个性、童年情结和艺术创造性分不开的。纯真、善良的个性品质,深刻、鲜活的童年记忆,真切、细腻的童年体验,构成她儿童视角文学创作的深层动因,也是她的作品独具魅力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萧虹与林海音都曾以孩童的眼光作为聚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童年的美好回忆.然而个人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叙事视角和不同的叙事色调。单纯的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林海音的童年回忆温柔敦厚,色彩明丽;儿童视角复调方式的渗入却使得萧红的童趣表现背后透露出成人世界的重重叹息。两人对女性命运的不同思考,在其作品中通过女性主人公的不同遭遇与人生结局表现出来。萧红命运多舛,不幸的生活、不幸的出走经历使她永远悖离了传统的家.同时也使其作品获得深刘的悲剧性;林海音由于女儿情结的牵绊.回归传统,归于温文儒雅。  相似文献   

4.
萧红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触及到中国女性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各类女性的悲剧都有所揭示。本文谈萧红笔下的女性形象;认为童年生活对萧红的影响,婚姻生活对萧红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萧红的影响是形成其女性形象的主要原因;萧红对女性形象悲剧根源的揭示,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5.
萧红的《呼兰河传》和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是作者通过文学创作所刻意追寻的独特生命形式,追忆使他们自己的生命得以拯救、延续乃至永恒;两部作品都善于通过儿童与成人的双重视角,以混沌、感性的复杂笔触穿行于过去与现在、童年与成年之间,营造出开放的网状式结构;并用充满儿童情趣与个体生命体验的语言表现了本真、美好、自然的童心世界。  相似文献   

6.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典型的“自传型,抒情型”的女性作家,她的文章多出自于亲身经历,其中童年时期的经验对她的影响很大,这表现在,童年经验一方面给予其创作汩汩不尽的源泉,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她作品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7.
萧红是中国现代杰出的女作家,在她短短不到十年的文学创作生涯中,能得到鲁迅、茅盾等文学大家的关注,并为后世留下了<生死场>、<呼兰河传>等一批优秀的作品,其价值不容小视.萧红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童年的生活和长期的漂泊使她对故园逾加思念,影响了她的整个创作,形成了萧红独特的"故园情结".  相似文献   

8.
萧红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在呼兰水的灌溉下孕育出的文学女神,在她的笔下充满着对故乡的热爱和对生态理想社会的寄寓。管窥萧红的作品,在东北独特的自然风光描绘中能看到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批判;在人与自然环境的书写里,凝缩着其对和谐共生生态观的呼吁;在对童年生活的后花园的回忆下,录刻着生态理想社会的缩影。总之,在生态哲学视角下研究萧红的创作,对准确理解萧红创作的心理机制、重新发现文本的新意义、弥补新文学创作中人与自然关系研究空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位体验型、情绪型的作家,萧红对女性的生存困境和女性悲剧意识有着深刻的体验,本文试图从童年体验、生育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方面论述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悲剧意识,并进而分析造成女性悲剧命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学的新变和超越不仅是在价值理念、话语模式、审美理想之上,而且是具体到题材领域、创作方法和文体形式等方面进行突破和开创。而在题材领域的新创之中,童年母题的出现和兴起无疑是一个极富意味的现象。与家族母题、乡土母题、爱情母题相比,童年母题似乎显得比较冷清和平淡,但是若从纯粹的文学现象来讲,她与上述母题相比则更富新意和开创性价值。综观现代文学童年母题的创作,虽然若隐若现、浓淡不一,但却贯穿于现代文学发展的始终。在众多对童年母题进行过创作的作家中,萧红无疑是极具特色的一位,也是最为成功的一位。关于萧红创作和童年经验之间深刻的精神联系,不少研究者已经进行过一些探讨。本文力图将萧红的童年母题作品放在现代文学的整体格局中进行审视,以求更全面圆融地理解童年母题在萧红创作历程与整个女性文学书写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她的语言风格多姿多彩,儿童习语式是她的语言风格之一,它有一般童言的天真质朴,更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萧红用儿童习语写作不是为了表达的方便,也非刻意的追求,而是生命体验的一种自然的流露.在常见的儿童习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因而,她的作品比一般的儿童作品更有深度.同时,萧红的儿童习语具有节奏韵律,在章句行文间充满着音乐美.  相似文献   

12.
在东北女作家萧红短暂的创作生涯中,儿童视角的运用是其作品重要的表现方式之一,儿童视角的叙事特征包括儿童开放式的视野、拟儿童化的语言和复调式的叙述。儿童视角在作品中的运用,使作品具有天真烂漫的情致,为读者构造了一个纯真的童心世界,同时也体现了以儿童逻辑刻画国民灵魂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幸纯 《培训与研究》2010,27(3):16-18,33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常常被人当作为她做传记的重要资料,同时诸多研究者也采用萧红的传记对她的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她的童年的相关研究。但实际上传记与文学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不应将萧红的传记与她的文学作品完全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4.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一部具有自传性质的文学作品,常常被人当作为她做传记的重要资料,同时诸多研究者也采用萧红的传记对她的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她的童年的相关研究。但实际上传记与文学之间存在较大区别,不应将萧红的传记与她的文学作品完全等同起来。  相似文献   

15.
呼兰城中有一类悲情色彩的儿童。从远景看他们,天真与死亡同在;从中景看,欢乐与困惑、艰难同在;从近景看,悲凉与愤怒充斥,这大体与成人世界的悲欢遥相呼应。细究为什么呼兰城的儿童苦多乐少,又与萧红的童年经验及成长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呼兰河传》作为萧红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了她童年的生活过往,并借此抒发了她的悲凉之情。其中,儿童视角的运用在作品的表达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小说中对过往的回忆和真实情感的流露都是借此表达出来的,继而也向读者展示了一个更真实、立体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7.
萧红的《呼兰河传》采用了独特的潜入自我内心的儿童视角,本真又变形地呈现了她童年生活的呼兰县。既有被滤去杂质的美梦重温,也有意识、合理地遮蔽了作品中其他人物的内心世界,突显了人物灵魂的麻木;既有真挚的个人体验,也有对荒谬性的成人世界拷问。从而在普遍性的人类关怀高度,巧妙地完成了她作为一个寂寞的边缘审视者的批判使命。  相似文献   

18.
萧红是中国现代学史上一位有影响的女作家,她的语言风格多姿多彩,儿童习语式是她的语言风格之一,它有一般童言的天真质朴,更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萧红用儿童习语写作不是为了表达的方便,也非刻意的追求,而是生命体验的一种自然的流露。在常见的儿童习语背后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因而,她的作品比一般的儿童作品更有深度。同时,萧红的儿童习语具有节奏韵律,在章句行间充满着音乐美。  相似文献   

19.
萧红的悲情小说以其特有的叙述方式和视角在浅唱悲吟中呼唤人性的觉醒。她的作品常用儿童的视角,通过不谙世事的儿童的眼光来折射社会和人生的色彩。在作品的构建上,以独有的超常规的语言和散文化的结构来构建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且在作品中多运用象征的手法赋予作品深层的意蕴。不论是儿童视角,还是散文化的句法和结构,以及象征手法的运用,萧红的小说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相似文献   

20.
萧红作品中的诸多女性形象,在旧时代长大成人,从童年即受到男性霸权下的性别歧视,到成年后又遭遇了种种不幸命运,折射出现代女性充满磨难和苦痛的悲剧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