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微信融入广播,是广播革新图存的顺势蝶变.以语音聊天、文字图像、评论跟帖为融合内容,以把广播办成微信,把微信办成广播,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融合形式,以“媒体三建”、记者“三会三多”为融合方法.在二者融合过程中,对微信激浊扬清,端正导向.  相似文献   

2.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虽然常常让媒体猝不及防,但是新闻界有句老话:新闻是易碎品,意思就是,新闻是最新事实的报道,时间稍微滞后即成为明日黄花,因此,媒体面对突发事件重视报道的时效性十分重要. 广播所特有的“短、平、快”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同时,广播媒体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异地连线播报,与报纸和电视等其他媒体相比,其优势不言而喻.面对突发事件,广播记者应充分发挥广播的这些优势,及时抢占新闻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3.
一、“自治”的体制与通讯法律对内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和对外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总方针,也是它的广播、电视工作所遵循的准则。南斯拉夫联邦的六个共和国和两个自治省,按自治原则各自组成自己的广播、电视组织;各广播、电视组织之间,展开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广播界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广播现象,即在广播节目中开通热线电话,通过电话把听众与广播联系起来,让广播直面听众、请听众参与广播,从而使广播迅速、直接地发挥更加广泛、深入的作用.广播热线一诞生便受到普遍关注,并迅疾传遍全国,形成“热线”热;沉闷多年的广播如同被注入兴奋剂,充满活力,“广老三”的地位亦迅疾提高,在热线节目中要求点播、插播广告者络绎不绝.广播热线如此受宠,与广播所独具的特点分不开.广播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广、通俗易懂、收听方便、参与简便等特点和优势——广播正是凭借自身的这些特点和优势,导入热线电话、开通广播热线,才造成了“热线效应.”  相似文献   

5.
广播新闻节目要想开播的好,编辑就要进行运用创造性思维并精心制作节目.编辑工作贯穿于广播新闻节目的整个过程,包括节目策划、内容构思、组织素材、加工、制作和传播的全过程.编辑就是广播新闻制作的指导者,具有核心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编辑工作,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论文对强化广播新闻编辑的“把关”意识进行了研究,要把好新闻质量“关”,把好新闻传播“关”,把好舆论导向“关”,认为如果新闻编辑能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广播新闻质量和传播效果一定会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从传统广播到"播客"广播--广播传播理念的变化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拟从新技术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现阶段的广播理论。对于广播而言,目前最受瞩目的新技术当属基于网络的“播客”(Podcasting)技术。它的诞生是广播进化的一个转折点:它继承了传统广播的优势,并且成功弥补了传统广播的天然劣势。“播客”广播具有与传统广播相同的特点:一.传播迅速:二.可移动接收:三、接收设备都具有“便携式”特点。四.它们的用户都将是“动众”,即移动、流动状态下收听的人群。  相似文献   

7.
传媒竞争是无情的。今天,我们对广播图新革旧,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是对传统广播的重大突破,是对广播属性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也是广播人又一次思想变革。 “碰撞”广播产业,把广播作为产业发展,关键是广播要引入产业理念,用产业理念去管好广播、用好广播、发挥广播潜能,不断实现广播产业的自我价值增值。 一、推行成本核算。多少年来,不少广播人总认为,办广播除了广告可搞成本核算外,其它节目没有必要搞成本核算,其实这种观念的偏差,导致广播“资源”的流失和广播“财富”的浪费。例如,一些专业台、系列台或一些专题节目,与证…  相似文献   

8.
刘少奇同志曾对广播做过这样的指示:“一是办广播要抓住听众关心的问题,要关心群众生活上的事情,不要老是政治大题目;二是广播有各方面的听众,因此广播对各方面都要注意到.”这段话语重心长,发人深省.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热线电话在广播界“火”了一把.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广播电台都陆续开办了热线电话节目.播出内容也由开始的听众点歌、猜迷等文化娱乐类,逐步发展到社会热点问题讨论等时政类.广播与电话“结缘”给广播带来怎样的影响?在热线电话“火”了一阵之后作一番冷静的思考,对进一步搞好广播宣传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新闻与娱乐的创新大众传播具有四大功能———传播新闻、教育大众、提供娱乐、服务社会。其中“新闻”与“娱乐”是大众传播中两项重要的功能。纵观广播发展史,我们看到从早期广播摆脱报纸压制,异军突起到遭遇电视挑战,重新定位焕发二次青春,“新闻”与“娱乐”始终是广播...  相似文献   

1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广播当前的战略定位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个战略定位?角度不同,结论各异。要识得广播的“真面目”,有必要从广播的微观考察中跳出来,站在整个媒体业发展的高度.看清广播的历史方位,把握广播变革的脉搏,规划广播发展的未来之路。跳出广播看广播,广播正处在全新的媒体竞争格局中。客观地说,广播发展现在遭遇的挑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电视、互联网在城乡的逐渐普及,使受众有了更多的选择。依托数字技术、网络技术、流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12.
时下,广播带“响”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似乎只要一提到广播就有带“响”二字伴随。诸如广播创新——带“响”,广播好稿——带“响”,广播评论——带“响”,广播优势——带“响”等等。广播人更是将带“响”二字挂在嘴边,甚至成了炫耀的资本。一问:何为广播带“响”,带“响”优势如何发挥?  相似文献   

13.
时下,广播带“响”一词出现的频率颇高,似乎只要一提到广播就有带“响”二字伴随。诸如广播创新——带“响”,广播好稿——带“响”,广播评论——带“响”,广播优势——带“响”等等。广播人更是将带“响”二字挂在嘴边,甚至成了炫耀的资本。  相似文献   

14.
吴国跃 《中国广播》2007,(12):40-42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陆地教授在“中国广播改革20年高端论坛”上演讲时,针对“媒体竞争日益激烈”、“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的形势以及当前许多广播人看不清广播自身特点,毫无方向地与报纸、电视、新媒体竞争的状况,提出了广播“回归”概念。其中心思想就是:广播媒体首先要做自己该做的事、善做的事、能做的事,然后再谈更高层次的开拓和创新。尤其是在节目内容的“回归”上,应该做好三个基本种类的节目:一是做好新闻,二是讲好故事,三是放好音乐。  相似文献   

15.
广播发展趋势四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的十六大精神指引下,中国广播人正以全新的理念办广播。国家广电总局2003年实施的“广播发展年”、2004年实施的“网络发展年”和“数字发展年”,更是把广播创新推向极致,使广播呈现出许多新的发展趋势,本仅撷取其中四题,与广播人及关心广播的人共勉。  相似文献   

16.
手机广播:充满活力和潜力的新媒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广播”作为手机媒体的一种存在形式,近年来已是初露端倪,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所谓“手机广播”,就是利用具有收音和上网功能的智能手机收听广播。笔者把“手机广播”定为两层含义,一种是随着GPRS、3G、WAP等无线通信技术和服务的发展、完善,“手机广播”依托于移动通讯网络和互联网络,用上网手机实时收听或点播网络广播节目。另一种是在手机中内置了FM广播调谐器,用手机可以直接收听电台广播节目。笔者把它们统称为“手机广播”,但本文重点阐述的是移动上网的“手机广播”。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媒体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广播的生存面临更严峻的挑战。广播是局限的,广播又是不可取代的,广播文艺要生存,就应把“蛋糕”做大,延伸广播文艺市场,就能让广播更精彩。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我国对农村广播宣传的现状一分为二的讲,当前我国对农广播宣传的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1、省级及特区以上大台,多数台未把对农广播宣传列入“重点栏目”。据1996年出版的《中国广播电视总汇》提供的资料,我国省级及特区以卜大台50多家,其中把对农广播宣传列入“重点栏目”的只有17家,仅占1/3左右。连有的农业大省的骨干台都未把对农广播宣传列入“重点栏目”。多数是放在经济栏目或综合栏目中,而且只是作为其中的一个“节目”。(真正当作“重点栏目”在办,办得最好的,当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他们坚…  相似文献   

19.
郑士炎 《新闻实践》2014,(4):116-117
宁波广电集团新闻综合广播把“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为贯穿2013年全年的重大主题报道进行精心策划,联合宁波广播协作联盟成员台,先后推出《美丽宁波行》和《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城市行》两大广播新闻行动,以广播特有的豪迈和责任深化“走转改”、贯彻十八大,积极为“美丽宁波”建设传递主流声音,凝聚起强大的广播新闻力量.  相似文献   

20.
理论广播在20世纪发挥了以科学理论宣传、教育、组织人民群众的积极作用,取得了很大成就。在新世纪,要把理论广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就要始终坚持理论广播是党的喉舌、是党的喇叭的性质,以“三个代表”作为办好理论广播的指导思想,把宣传贯彻“三个代表”作为理论广播的核心内容,把“三个代表”作为检验和衡量是否办好理论广播的根本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