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高大的皂荚树》一文时,一名学生提出了一个我未曾料到的问题:“《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规定不准玩火。为什么课文里的同学要烧皂荚树枯叶取暖?难道他们的老师不管吗?” 我好生尴尬。《规范》张贴在教室墙壁上,提醒学生时时对照执行。其第十九条是:注意安全,不玩火,不做危险的游戏。我很清楚学生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在校烧枯叶取暖确实有悖于《规范》,如若指导不当,学生会产生误解。“轻烟飘舞”、“火苗跳动”、“同学欢叫”,似乎为了取暖就可以燃烧枯叶,似乎玩火烧树叶成了趣事。就曾有学生把烧空地枯草烫了伙伴的手脸当作趣事来写。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小学生克服怕写作文的心理,从而真正地做到“我手写我心”呢?我觉得这项工程决不能等到三年级作文起步时才开始,必须从一年级入学开始就积极培养学生说话的兴趣,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写话练习,成功地引导学生跨越从说到写的沟壑,给孩子的作文之路架起一座“彩虹桥”。  相似文献   

3.
拜读了《江苏教育》(2005.5A)上臧公管老师撰写的《由某校做早操所想到的》一文,觉得就此事,我与臧老师有看法不一致的地方,于是就写了此文。课程改革给各中小学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师生平等”、“张扬学生的个性”、“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学生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于是,他们可以因为作业问题一本正经地和任课老师谈判:课堂上学生也可以用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写是语文综合能力.是其他能力的集中和最终体现。可以这样说.写作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小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主要尺度。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觉得作文难写.存在畏难心理,写作文时偷工减料,东拼西凑.或者干脆照抄范文。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文,写好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教学中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徐迅雷 《云南教育》2011,(20):40-40
有个文化人在北京潘家园淘书时,偶然发现一本民国小学生的作文书,看后深受感动,于是有人策划出版《民国小学生作文》的念头。他就是《民国小学生作文》的策划人符马活,他说,“现在许多孩子的文章写得太假了。我希望他们回到‘真善美’的年代。”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7,(11)
一次作文课上要求学生写一篇《童年的一件趣事》,怎样指导才能让孩子们写得有趣生动而不是老生常谈呢?学生每次习作,都会让我们觉得离自己的"期望值"较远,我想这次还是来一节"下水"指导吧。  相似文献   

7.
张誉 《教育文汇》2009,(11):34-35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指导小学生习作,应注意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同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几年来,在指导小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我想方设法激发小学生的创新想像能力,让他们放飞想像的翅膀。  相似文献   

8.
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结尾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指导作文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学生作文中结尾千篇一律的现象我在指导学生写《放风筝》这篇作文时,发现很多同学的结尾都是这样写的:“我怀着喜悦、高兴的心情回家。”结尾与内容不太相符,不自然,不贴切。于是我就启发他们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决定采用结尾的方法:一个同学的风筝又漂亮,又飞得最高,得了第一名。我问他:“你回家时有什么感受?”他说:“我觉得自豪,心里充满了胜利的喜悦。”我说:“你就把你的感受作为结尾。”有一个同学的风筝得了第二名,我问:“你有什么想法?”他说:“我盼着下一次放风筝的活动早点到来,我要准备一只精致的风筝赛过那个第一名。”我点头说:“好,你就把你的这个想法作结尾吧!”  相似文献   

9.
2004年第7、8期《小学语文教学》发表了张运群老师写的《“风向”一说不合事理》一文,读后令我不禁佩服张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而张老师在文中所提到的两个“谜团”,也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我查阅手中资料,撰成此文,或许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疑点一:邱少云牺牲时,“我”在什么位置?按课文中“我又看了看伏在我身边不远的邱少云”及“扭转头一看”等句判断,“我”当时是在邱少云身边不远处或前面,因此先闻到浓重的棉布焦味,再转头看,才发现邱少云已被火烧。但这里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在执行潜伏任务时,“我”怎么可以随意“扭转头”呢?因为…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以写简单记叙文为训练重点。写记叙文往往离不开描写景物。怎样指导学生描写景物呢?当然方法很多,凭借课文指导学生写景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学习课文《草原》时,我作了以下的写景指导: 一、写景要仔细观察老舍先生的《草原》描绘了内蒙大草原的美丽景色。由于作者观察入微,文章活泼感人。写出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受,让你觉得亲临那“碧绿的草原”,呼吸那“清鲜的空气”,欣赏那“柔美的线条”,采摘那“白色的大花”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作文,最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他就有了写作的内在动力,他的注意便会指向作文,他便会自觉地阅读,自觉地思考和观察,自觉地拿起笔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主要有:1、题材激趣:题目或材料本身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三十年后的聚会》、《假如我当市长》、《童年趣事》等。学习了《卖炭翁》,让学生写《卖炭翁的炭被抢以后》;学习了《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写《于勒发财之后》。另外,要写的恰恰是学生心里迫切要表达的东西,让作文和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2.
拜读了李维鼎先生发表于《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5期的《“语文意识”辨》一文后,觉得有些不同看法,于是我把此文推荐给王尚文先生。看完文章后,王先生非常高兴,他说:“维鼎兄是我的诤友畏友,他指出我引文的疏漏,不管是哪个环节出了差错,我都要负完全责任。  相似文献   

13.
读到一本教育杂志上谈到《小学生作文“无米之炊”吗》,我觉得这个问题提得好,值得争论一番,因为小学生作文究竟是“有米之炊”还是“无米之炊”,是小学作文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现在我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以就正于同道。 什么是“有米之炊”?请看下面的实例: 有位小学生写了一篇题为《一杯松子》的观察日记。大意是说:一天,放学后回家,他发现书  相似文献   

14.
“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自由表达”符合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在指导习作时,要从学生的需要出发,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表达,写出富有个性的习作。1.启发学生多方向选材。学生作文时,一看到题目往往被某种习惯或心理定势束缚,思维被限制在一个狭小的天地里,不能从广泛的生活素材中选材。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拓宽思路,启发学生多方向选材,让学生写富有新意的佳作。如指导写《童年的一件趣事》,教师可分别从时间、地点、人物等不同方面启发学生回忆:我在什么时候做过有趣的事?从懂事起——六、…  相似文献   

15.
夏昆 《师道》2003,(10):44-44
第一次知道陶渊明,大概是在初中的时候。语文课本里有他的《桃花源记》。那时,对他的感觉恐怕只有痛恨:古人一天到晚没事做就写些深奥难懂的文章让我们背,背不着就被老师打手心。当时背《桃花源记》时我是否惨遭打手心之厄运,已记不太清了,不过这种对古人的痛恨至少跟着我一直到高中。于是后来就读到了他的《饮酒》,也并不觉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句子有什么了不起。后来看到王国维先生说一个“见”字,境界全出,由“有我之境”变成了“无我之境”,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境界。于是试了一下,把这“见”字改为“看”或“瞧”或“瞪”,的确…  相似文献   

16.
学生作文,多有无话写和无法写之感。为帮助学生变“两无”为“两有”,我们利用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及口头语发达于书面语的特点,在所教四年级班设计、执教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情境作文课《捏鸡蛋》。过堂课以其新颖的形式和别致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降低了写作难度,教学效果良好。现将指导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一字传真情     
《伟大的友谊》一文第七节中有这么一句话:“马克思答应给一家英文报纸写通讯稿的时候还没精通英文,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必要时甚至代他写。”句中“代”字初读平淡无奇,但细细咀嚼觉得回味无穷。一个“代”字包蕴了马克思和恩格新之间深厚的感情,体现了他们友谊的伟大。分析课文时,我先让学生区别了“代”和“帮”的不同,让学生知道前者指“替”,以代者为主,而后者是“辅助”之意,仍以被帮时象为主。在此基础上,我继续指导学生思考:马克思是一个对任何事都十分认真负责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他才能允许别人代他写,同时又肯定此人一定不会违背他的意愿呢?经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这个人必须是深受马克思信任且十分了解马克思想法的。而恩格斯正好  相似文献   

18.
曾经听到一些老师议论习作例文《捉鱼》,他们几乎都认为这篇文章是“就事论事,光写捉鱼,思想境界不高”,似乎结尾要添上把鱼送给军属王大娘之类才更能显出思想性来。在作文指导时,更是存在类似的看法。不少老师往往不顾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和思想认识水平,硬要教他们“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比如,题为《童年趣事》的习作,学生虽然活灵活现地描述了他  相似文献   

19.
之一:忘年之交我是一名铁路职工。十多年前,还是我在广西邕宁县长塘乡德福小学的1994年暑假,我要升五年级了。一天我看到一本叫《百家作文》的杂志,上面刊登了许多小学生的作文。“在名家点评”栏目中,我看到一位叫支玉恒的老师详细地评注了一篇学生的作文。他评得生动有趣,对我很有启发。我上学一直很怕写作文,总觉得写来写去越写越没的可写,越写越没意思。可支老师的作文点评却把我吸引住了。于是我又向同学们借来了好几期《百家作文》,几乎每期上都有支老师的点评。我一口气读完,心想:如果我的作文也能得到支老师的点评该多好呀!于是我忍…  相似文献   

20.
有读者来电话说,“同题作文“栏目在选稿上好像侧重于风格比较深沉,内容较为严肃的作品,读了几期感觉有点压抑;建议是否可适时刊发一些围绕同一主题写作的内容轻松、笔法幽默的文章。编者觉得他的建议确有可取之处,于是组织了江苏和北京两地的2篇中学生原创作品:陈海玲的《不说怪话,说点闲话》写了在中学校园颇为盛行的“课桌文化”和与自己有关的投稿趣事;耿欣的《深夜回校》写了“我”扛女同学翻围墙的故事,读来真实自然,诙谐搞笑。“同题作文”长期征集根据同一主题展开笔触的中学生原创作品,不限地域,不限题材,不限风格。只要构思新颖,叙写生动,就会成为我们编辑部的“抢手货“哦!欢迎大家踊跃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