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现代高中生的心态与作文教学是相辅相承的,常言道:“教书育人”。现实中的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指导往往是:“备课不备人”。正如学生编的顺口溜:“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守来空去空对空。”因此高中生作文的”难”与“空”,似乎就成了学生作文与教师评文的两个基本点了。  相似文献   

2.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就是中学生作文的现状。虚情矫饰、瞎编滥造、无病呻吟,是学生写作的通病。为老师作文,为应试作文,唯独将主角——“我”,排斥于作文之外。“我”的思想、感情和个性都在这种编造作文中枯萎了。“我”没了,作文的魂也就丢了。学生完全陷入了迷乱之中,不知不觉间走上了编造作文的歧途。  相似文献   

3.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两句顺口溜,很有代表性地表现了目前中学生的作文状况,为什么学生一到作文课就大都一副愁眉苦脸”状,这其中的原因常常被归纳为“学生肚里无话说”.但笔者认为,现代中学生,其接受信息量之庞杂、视野之宽、阅览之广、思维之活跃都是使其有话可说的重要因素,他们有成长中的烦恼、有对人生对社会的诸多质疑与询问,有对师长的心里话,甚至有对传统的社会观念的反思与批驳,心中有一片诗情一方画意……他们可说的实在太多,可为什么有了这一切还  相似文献   

4.
有一首顺口溜很能说明学生的写作现状:“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子空,空来空去空对空。”怎样让一般的学生认识到并用好自己的储备不至于产生“下笔无言”、“头儿空肚子空”的空虚恐慌之感呢?我们作了如下的探索和尝试。一、借助古诗词促进作文构思之可能首先我们有必要冷静反省教师的作文观和盘点学生的素材库。我们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往往用“多读多写”大而化之。读,固然是必要的,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读对写有着积极的迁移作用。虽然我们也一再地强调拓展阅读面,但从学生现实负担来看,要破“万卷”是不大…  相似文献   

5.
吴美玲 《现代语文》2006,(5):110-1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长期以来,语文教师都很重视作文教学,但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却提高不上,有些学生一听到写作文,就头脑发胀。有人曾作了这样一副对联:“头也空,脚也空,肚子空空空对空;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作文。”为什么学生觉得作文难呢?我想,除了没有掌握好基本的写作方法外,最重要的是学生缺乏思维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必须强化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6.
在平时的习作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像这首顺口溜中所写到的:"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事实上,在作文教学中,要教学生如何作文的同时,还要教学生怎样与生活做情感交流。要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7.
有一句顺口溜,颇能说明学生作文的现状:"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是啊,"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改变学生作文难的现状,丰富作文内容是根本。一、在观察中发现,学会积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相似文献   

8.
“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就心烦”,从这一挂在学生嘴边的顺口溜可以看出学生害怕作文的心理。而作文,又是语文的“半壁江山”,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它的重要性不得不引起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作文难,作文难,听说作文就心烦”目前,作文教学处处都听到一个字——“难”。诚然,作文难写,这是许多学生的共同心声。要想将作文教学的“高耗低能”转变为“低耗高能”,让学生“乐”写作文,让教师“轻松”教学,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作文难,作文教学更难。”这是吕叔湘先生在“如何改进作文教学”讨论会上所发的感慨。的确,现在作文教学的普遍现象是“老师怕教,学生怕写”。作文是学生以书面  相似文献   

11.
中学生作文指导一得●董相忠“作文难,难作文”这一现象在中小学生中十分普遍,每当教师把“作文题”写在黑板上时,大多数学生都苦于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为了应付“差事”,他们只好东拼西凑,因而往往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为了解决学生不会写作文这一问题,笔者在长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作文“难教”和“难写”的问题,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出了“三写式”作文模式。让学生首先弄明白一篇作文“为什么写”,然后再搞清楚“写什么”,最后学生再想好“如何写”。学生只要对这“三写”做到心中有数了,一篇优质文章行笔即得。  相似文献   

13.
据我所知,不少同学经常会嘟囔着“作文难、作文难”的问题,可是你看看人家这篇《一位不相识的老人》,难吗?我看作文一点儿也不难。先说“取材难”。所谓“作文难”,首先难在没什么可写的,也就是“取材难”。但是你看这篇作文,写的不就是无意中见到的一位老人吗?而且双方一句话都没说过,像这种情况,我们一天到晚不知道要碰到多少次呢!关键在哪里呢?关键在于作者见到这位老人时确实感到心头一动。婚礼的热闹场面与老人的孤独形成了一种对比。正是这种对比,使老人独自一人默默地弹奏,触动了作者的心:他是干什么的?他来自何方?这么大年纪了,为什…  相似文献   

14.
“促”能破“难”———小学五年级班级作文竞赛一得广西平乐县一小翟少秋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广大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我在班级尝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作文竞赛,最深的一点体会是“促”能破“难”。首先,从组织上...  相似文献   

15.
一说到要写作文,不少学生就眉头紧锁,不知写什么内容。老师催着要交作文了,学生只好写上三言两语,抑或是随手找一篇范文,改改开头与结尾,劳劳筋骨来个"偷梁换柱"。于是,"作文难,难作文,提笔半天难成言;大脑空,肚子空,空来空去空对空"成了学生常挂嘴边的一句顺口溜。对此作文现象,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以下措施有助于学生解除习作"无米之炊"的烦恼。  相似文献   

16.
“发表欲望”与作文教学门头沟区教科所江志龙很多学生觉得“作文难”.不少教师感到“作文教学难”,两“难”并一“难”:作文课成了“老大难”。作文与作文教学到底难不难,不仅现在.可能到将来,都是值得人们认真研究的课题。笔者曾在一所中学高二两个班(由两位教师...  相似文献   

17.
“作文难,难作文”,这可以说是中小学生的普遍感受,也是语文教师面对的一大难题。分析其难点所在,主要有四难:一难,下笔无物,一片茫然,没什么可写;二难,语言贫乏,腹中空空,难以写生动;三难,材料取舍,难分主次,不会详略写;四难,层次结构,无法安排,不知怎么写。为了改变不乐观的“作文难,难作文”的教学现状,近年来我与广大教师朋友一样,致力于新课标新理念的学习与切磋,一直致力于新型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回顾教改历程,我以《小学作文训练》为本,探究并尝试着“开放式作文教学”,效果很好。现简述一二,与同行商榷。一、“开放式作文教…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作文难”、“难作文”、“文难作”这三个字无论怎样戏剧性地排列组合,都反映了一个道理——“难”。张志公先生曾说过,“语言教学在普通教育工作中恐怕算得上一个‘老大难’,而作文教学恐怕又是语言教学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换句话说,“作文教学是‘老大难’中的‘难老大”’。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难,作文教学更难。长期以来,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牵引,中学作文教学便陷入了“一切为了分数”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于是便有了专事章法、诀窍的作文指导,于是便有了“一凑、二抄、三套”的作文捷径,于是便有了千人一  相似文献   

20.
许多人把作文之难常常归咎为“知”难,诸如难”知”怎样审题立意呀,难“知”怎样选材组材呀,难”知”怎样遣词造句呀,等等。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难,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