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会学习”比“学会知识”更重要。那么,到底应该怎样让学生“学会学习”呢?一、小组教学——创设自主探究的环境以往教学中横成列、竖成行的“秧田式”座形排列,使学生成为课堂上的“配角”和“听众”。鉴于目前各校趋于小班化、学额减少的现状,  相似文献   

2.
董现良 《考试周刊》2011,(5):173-174
教学原本就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层意思。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法的同时更要重视学法设计,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物理教师要注重学法引导、点拨、比较,使学生形成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学习过程的重要性、记忆方法的重要性、解题方法、技巧的重要性。总之,教师应把教学责任放在引导、建议、鼓励上,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想、去做,把权利交给学生,真正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3.
一、指导阅读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现代教育更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学生“学会”,而且还要教学生“会学”。要用各种方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使学生具备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和策略,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概括的顺序要求阅读。  相似文献   

4.
有个教育观点认为“教的最高境界是不教”,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其实这个观点也不是最新的,我们的古人早就提出“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历史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教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5.
冯运斌 《教育文汇》2013,(17):30-3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教学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没错。但我觉得,授之以“渔”之外,更应为学生建设出一片探索和检验知识的“鱼塘”。  相似文献   

6.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教师.在考虑如何教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意让学生会学习,乐于学习。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让我对小学英语学习有了几点思考。 一、教学生调整心态。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7.
优秀的老师不仅要对所教授的内容了如指掌,更要循循善诱地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殿堂,激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不仅是“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成为了人们关注的亮点之一。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8.
陈小燕 《考试周刊》2011,(23):143-144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就是说教师不能只把学生当作一个装置式的容器。仅仅教给学生知识.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也不能只作一个只会跟读的复读机.只会死记硬背.更重要的是要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需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不教是为了养成学生有一辈子自学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最终目的是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也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授之以渔”--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才是抵达教学目的不二圭臬。本文将就小学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试着谈谈这方面的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正在学校教育中,受人推崇的教育方式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以知识,更要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然而,面对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在这之前应再加上一个"欲",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欲",这里的"欲"是指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欲望,学习方法才有用,才能打到"鱼",这才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欲望比学习  相似文献   

11.
传统教育背景下的化学课堂教学主要以课本、课堂和考试成绩为核心,注重的是灌输式学习,采取的是重复式训练,关注的是考试结果。课堂教学呈现出以课本、教师、考点为中心的现象,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个体的发展。而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人,绿色教育理念地位凸显,其以传达绿色的教育思想为主,教育的任务不应该只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要让学生学会学习并养成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获得终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进行“注入式”、“填鸭式”的灌输,教师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注重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的过程.如何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首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本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指出:不会学习即不会生存。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学会思考,学会研究,是学生实现终生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三境界     
教学有三境界——“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渔场”。“鱼”即知识技能的结论,是教学的第一追求;而“渔”即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渔场教育”是以场境创设为基础的“场境教育”,是“授人以鱼”的知识教育与“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建构”为核心,构建“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学习场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陶莉莉 《教书育人》2013,(11):22-22
学生在学习中,如果学习方式不妥,往往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在学习的马拉松中积存体力,不断保持着活力的状态。划学习策略之桨,通快乐学习之岸。学习不是死记硬背,更不是生搬硬套,掌握好学习策略,培养好学习的扎实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指固有的、现成的知识与技能,“渔”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只有对政治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17.
根据语文教学的“发展原则、学科原则、长效原则”,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握好三部曲:授之以欲,激发学习兴趣;授之以语,从讲话到对话:授之以渔,教给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社会飞速发展,信息取得渠道越来越多,知识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的情况下,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会学习,而不是只是学会知识。成痔我们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丰富的语言积累,是衡量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重要标准。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要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言,用语言,丰富语言素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就需要广开言渠,授之以渔,教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学生从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教师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最重要的要教会学生终生学习,学会学习的本领。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