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来一段时间,关于“都市报的冬天已经来临”之说,在报业颇为盛行。支撑这一说法的有诸多相关统计数字(参见吴海民《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一文,载《中国报业》2005年第11期)——如果这些数字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冬天”说确实值得重视。近年来突飞猛进的都市报,何以突然就“冬天”了?一说是受宏观政策的影响,比如“六部委房地产新政”使得房地产市场不像前些时候那么火爆了,因而导致占报业,尤其是都市报广告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广告收入锐减;一说是都市报自身恶性竞争,内容“同城化”现象十分严重,因而造成都市报成本过高,经营、发行…  相似文献   

2.
2014年,对中国传媒业来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为国家政策,传统媒体拥抱和融入互联网的力度和深度都在强化。对传统报业来说,如何做到、做好媒介融合?因角色和取向差异,党报、都市报和报业集团媒介融合的理念和路径也不尽相同。党报的融合转型报业转型是为了发展,发展的目的,是让报业在新时期能够更好地肩负起自身的使  相似文献   

3.
陈国权:都市报很难有财政方面的支持。都市报靠什么?还是得靠市场。正如都市报创生的时候一样,都得靠市场;曾经,都市报是整个报业经营的主力军,都市报的繁荣带动报业繁荣了整整20年;曾经,都市报也是舆论的重要阵地之一;曾经,都市报是人民群众最喜闻乐见的报种。但从去年开始,都市报遭遇了“断崖式”下滑,说报业的“断崖式”下滑,主要是指都市报“断崖式”下滑。从某种意义上说,报业的危机,更主要的是都市报的危机。报业转型,我想最重要的就是都市报转型。  相似文献   

4.
2006年11月19日,十几家报纸老总聚集在湖北日报报业集团,探讨第二代都市报的生存与发展。 "第二代都市报"也被称为"新生代都市报",一般将其定义为"一个报业集团内的第二张都市报,以及近五年内创刊或改版的都市报。"第二代都市报大多出现于2000年前后,直接参与了开始于这一时期的报业大战,他们的命运始终与报业竞争紧密相连。第二代都市报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5.
从1995年开始,中国报界出现了一批省级党报主办的以都市报命名的市民报。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0多家都市报(包括早报、晨报),有的城市还不止一家。都市报的报业群体已经形成。都市报的经营机制、报道内容、报道方法、发行方法都给报界吹来清新之风,发行量一路高歌猛进:楚天都市报在拼杀激烈的武汉报业市场,目前发行量已逾100万份;南方都市报在强报如林的广东,发行量已超过100万份……从整体上来说,都市报的版面质量和社会影响力,都在不断提高。惊涛拍岸随着都市报的繁荣兴旺,它在中国报业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报业萎靡不振、发行下滑.我国报业总发行量徘徊不前的大气候下,各地都市报近些年来在神州大地异军突起,普遍走红。这确实是时下我国报坛的一大奇观,业内不少人称之为“都市报现象”。这一现象的本质是什么,其来龙去脉与现状前景,其在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其对我国广大城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当前,不仅已引起各地都市报人、乃至广大传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业已经从暴利时代进入微利时代.作为报业市场化的先行者和既成产业主体,都市报无疑是这一过程的最佳见证人和实践者.可以说,正是产业暴利期的存在,才在短短几年的时问内成就了一批业绩优良发展迅速的优势都市报,而这些都市报也正在成长为中国报业的新希望.  相似文献   

8.
都市报作为一个独立的报种诞生已近10年。1995年1月1日《华西都市报》创刊,开启了中国都市报时代,成功创造了一个崭新的报业模式———都市报模式。在短短10年时间里,都市报迅速崛起、中国报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都市报主导中国报业格局的趋势已日益彰显。2003年召开的世界报业协会第56届大会首次公布了收录中国报纸的“全球日报发行前100名”排行榜,中国有16家报纸榜上有名,其中有4家都市报。今年召开的第57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了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中国有20家报纸跻身百强,其中有7家都市报。都市报在一个区域、一个经济圈、一个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基本上处于主流地位。从未来报业发展而言,都市报持续走强已成趋势。都市报是中国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它对中国传媒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本刊编辑部就“‘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与中国都市报发展”话题,结合“世界报业协会”的相关背景,邀请了两家主流都市报总编辑畅谈都市报品牌的经营与塑造。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中期以来,在我国硝烟弥漫的报业战场上,冲出一匹“黑马”,这就是当今报界的新型报纸——都市报。都市报一问世即受到市民的青睐,其发行量、广告收入扶摇直上。都市报激活了我国报业市场,引发了区域性报业竞争的战火,此种现象令人深思。 我国报业市场发育经历了三个阶段:有限的狭隘市场、原始的无序市场、开始发育的有序市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我国报纸数量有限,多是公费订阅,该阶段可称有限的狭隘市场,或无市场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94年1月,报业进入原始无序市场阶段。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正式提出并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报业随之步入市场,1993年年底,报纸达2040种。1994年1月召开的中央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报业市场开始进入培育有序市场阶段。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梁衡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10.
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冲击,也对中国报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2010年,金融危机余波未平,市场进入新的调整期。都市报的成长和发展在中国报业史上大概在10年左右,10年对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和特殊的话题。国人有十年磨一剑、面壁十年图破壁等说法,当前的都市报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月1日,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的《华西都市报》创刊,成为我国的第一张都市类报纸,并引来无数模仿者,都市报旋即风靡全国,形成了蔚为壮观的“都市报现象”。而且都市报的横空出世、异军突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报业奇迹,也加速了中国报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都市报这一全新报种迅速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中国报业“都市报时代”。20年,经过创业的艰辛,不断地探索,都市报跻身主流媒体行列,并成为集团或母报的重要经济支柱。然而,仅仅20年的时间,由于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与冲击,都市类报纸遇到了一个拐点,2014年,全国多家都市类报纸经营出现了断崖式下滑,2015年年初各大媒体纷纷减薪、裁员甚至鼓励员工去创业。不仅如此,2015年7月,《生活新报》休刊;9月21日,《长株潭报》休刊;10月1日,《上海商报》休刊。  相似文献   

12.
对于目前的中国报业来说,极大的影响力和经济支柱地位决定了都市报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报业集团的发展,甚至可以说,都市报的发展折射出平面媒体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三昧》2008,(1):13-13
1993年8月,贵州都市报创刊.1994年1月,三秦都市报面世.然而,这两份以都市报命名的报纸并未在报业市场掀起涟漪.这时,50岁的席文举正在带着手下奔走考察,中国报业的都市报时间,还需要一个具有撞击概念的事件才能真正开始.  相似文献   

14.
按照生态的观点,当寒流与暖流交汇时,两者合而为一往往会给鱼类带来罕见的丰富饵料,鱼类的生长会更加迅速.对于2009年的中国报业特别是都市报来说,这一年的确有些意义非凡.  相似文献   

15.
2001年4月上旬,“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协作网首届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这标志着全国省级早报(都市报)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在中国报业市场上“亮相”,并显示了其进一步蓬勃崛起的良好发展态势。 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我国报业市场空前繁荣。前些年,我国各省市的省级党委机关报都陆续创办了第一份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晚报(都市报)”。近几年来,由于我国报业市场的迅速扩展,新的办报空间继续被发现,全国大部分省级党委机关报又纷纷创办了第二份仍以城市市民为读者对象的都市报,统称“省级早报(…  相似文献   

16.
肖玉清 《出版科学》2016,24(1):52-54
在中国的报业格局中,都市报一直凭借鲜活的内容、平民化的视角、改革创新的形式在报业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本文以上海都市报《新闻晨报》星期日刊《柒调查》栏目2014年专题内容为例,分析都市报星期日刊如何打造文化精品栏目,指出都市报星期日刊可以以一种“平民趣味”的视角来记录城市的文化和大众的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17.
近来一段时间,关于“都市报的冬天已经来临“之说,在报业颇为盛行.支撑这一说法的有诸多相关统计数字(参见吴海民《媒体变局:谁动了报业的蛋糕》一文,载《中国报业》2005年第11期)--如果这些数字没有问题的话,那么,“冬天“说确实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都市报是在中国报业迈向市场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是报业市场化的结果和显著标志。都市报的兴起,改变了我国报业的市场结构和格局。报纸由过去机关单位公费订阅转而走入寻常百姓之家,成为千家万户普通百姓的生活必需品。这一历史性交革,使都市报迅速成为中国报业的主角和明星,而党报相对受  相似文献   

19.
联盟:报业跨地域合作的新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005年报纸媒体联盟大量出现。在这一年之内,先后出现的报纸媒体联盟有:全国主流媒体教育联盟、中国主流媒体美丽联盟、中国汽车媒体大联盟、珠三角报业广告联盟、浙江省地市级强势媒体广告联盟、东北副省级城市党报集团联盟等6家。因此,2005年被视为报业联盟的突涌之年。而实际上,报业之间的联盟,早在2001年就已经出现。当时,西北五省区的主流都市报组建了一个互动联盟,成员包括三秦都市报、兰州晨报、新消息报、西海都市报、新疆都市报五家报纸。联盟成员在新闻宣传、广告经营、报纸发行等方面进行了合作。报业间的联盟在2003年和2004年…  相似文献   

20.
在2008年,外部性因素对都市报的生存、发展施加了巨大压力。“减负“不仅仅表现为控制成本,同时也要控制风险。2008年的都市报创新,更多表现为压力下的求生之变。时至今日,都市报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瓶颈期。几年前,有人提出,中国报业步入“拐点“,敏感者早已对报业存在的风险有所觉察。不过几年下来,都市报仍是有惊无险。及至2008年,都市报似乎真的撞上了“拐点“。接连不断的大事件,持续考验着中国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