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史线梅 《甘肃教育》2010,(11):40-40
一、音乐的道德教育功能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情感是道德行为的源泉。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文化是培养道德文明和智慧的重要条件之一,美妙的音乐、奇妙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那令人心驰神往的音响,是人们道德和智慧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形成美好心灵和纯洁精神的来源。"可见,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仅是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是一次美好道德情操的熏陶。  相似文献   

2.
黄舒姝 《广西教育》2013,(45):91-91
音乐能够促进学生智慧的提升,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它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重视音乐在提升学生素养中所起的独特作用,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师只有在重视技能技巧训练的同时让学生品味到艺术的美,从活动中体会到音乐的趣味,从音乐的内涵和外延中体悟情感、领悟美感,才能使学生学会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理解音乐。  相似文献   

3.
音乐欣赏是以具体的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视听的方式以及阅读有关资料,分析乐谱等辅助手段,同时充分发挥艺术联想来领略音乐真谛,感受音乐美感的一种审美活动。音乐欣赏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对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启迪智慧,陶冶情操。现阶段音乐欣赏课教学方式只注重教师讲授,  相似文献   

4.
高中音乐鉴赏是音乐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中学生理解音乐、欣赏音乐的主要途径.提高高中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是一个重视音乐、有着深厚音乐文化底蕴和发展史的国度,是一个尊重乐教、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而在当前音乐教育被边缘化的今天,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中,发挥智慧课堂的作用,如何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让音乐真正地触动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成为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普遍关注的问题.这些都是需要建立在"智慧"的教学策略之上,因此对高中音乐教师而言,要充分发挥音乐课堂的教育功能,必须制定好的"智慧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音响,创造特殊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艺术是人类最伟大、最动人、最具智慧的创造之一。音乐分为器乐和声乐两大类。音乐要通过创作、表演、欣赏来实现艺术价值。学习器乐,对培养人的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音乐教育通过艺术活动调动学生的情趣,以美引善,使学生在音乐中感悟美。当代大学生非常喜爱音乐教育,多彩的音乐文化丰富了他们的校园生活,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和智慧,提高了他们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流转不息的车轮中,我为音乐而来!是音乐滋润着粗糙的感觉,是音乐放飞我稚嫩的幻想,是音乐点燃我喷涌的激情,是音乐唤醒我沉醉的智慧。我平庸的生命,因为音乐而精彩!  相似文献   

8.
歌仔戏是我们闽南戏曲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承袭了古老的优秀的华夏化传统,是本地劳动人民社会实践智慧的结晶。《音乐课程标准》提出要弘扬民族音乐,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民间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化。作为农村小学的音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去挖掘地方传统化资源,将闽南特色的歌仔戏化作为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补充内容。下面是笔在教学中所获得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理念,对音乐教学来说,“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彻底改变音乐教学只注重少数几个特长生的局面,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音乐学习,获得音乐体验,让音乐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发现、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充分发挥音乐陶冶情操,塑造心灵,启迪智慧的作用,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那么,如何上好初中音乐课呢?  相似文献   

10.
音乐教学是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随着素质教育不断深入及音乐在发展学生智力等方面发挥的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人们对音乐课刮目相看。音乐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让音乐放射出应有的光彩,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中“指出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到德智体美劳均衡”。艺术教育是其中的重要方面,音乐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音乐有启迪智慧,促进智力发展的特殊功能。研究表明:常听音乐能提高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思维。俄国的著名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说过,  相似文献   

12.
在从事专门的音乐理论课教育之前,笔者也曾从事过中学的基础音乐教育。那时课程表上虽写的是音乐课,但是,几乎所有的师生都称之为唱歌课,以为只是教几首小歌儿,让学生换换脑子,放松一下而已。其实,音乐学科的教学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增长才干、培养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巴莉 《甘肃教育》2003,(6):47-47
音乐是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学生学习音乐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通过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高尚的情操,启迪智慧和起到情智互补的作用,起到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及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作用。让美渗透在课堂,在音乐教学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感受、理解、创造中达到审美的愉悦。  相似文献   

14.
陇东红色歌谣是甘肃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陇东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甘肃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精神风貌。陇东红色歌谣以其时代性、思想性、群众性深受人民的喜爱。通过对陇东红色歌谣的形成与发展、音乐本体进行分析,结合革命战争时期陇东民歌的历史价值,探索甘肃近现代音乐历史中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文化,从而丰富甘肃省近现代音乐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5.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可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本文主要阐述了音乐启迪人类智慧的要素,并分析了音乐启迪智慧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音乐欣赏课是小学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让学生通过聆听来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它对拓展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情趣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抓住视听、表演、游戏这三个要点来上好音乐欣赏课。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的生活中,离不开美妙的音乐,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音乐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音乐的作用,让音乐波动孩子的心弦,使之受到美得熏陶,促进孩子智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心灵的乐园。作为音乐老师应如何巧妙地引导学生去体会音乐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多彩的画卷,从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放飞美好的心灵?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触发灵感,启迪智慧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果乐曲的背景知识、曲式结构和旋律特点等的讲解与乐曲不能同步进行,学生欣赏音乐的注意力必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即使教师讲一段、播放一段,介绍与欣赏同步,也会因为音乐作品本身的完整性被肢解而破坏学生对音乐形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以审美为核心,通过对音乐的聆听等一系列审美活动使学生能真正被音乐中的真善美所陶醉,并产生强烈的共鸣,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