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作义(1895—1974),山西临猗县人,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抗战中,他指挥并参加了长城抗战、绥远抗战、平型关战役、忻口会战、太原守城等战役。1949年1月,他率部举行北平和平起义,使这座化古都完好地回归人民,并随后促成了绥远和平起义。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部长,对新中国的水利事业作出了贡献。1974年病逝。傅作义对国家民族所作的贡献,一直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据笔所知,目前有关傅作义任绥远主席期间对绥远的治理情况没有专门的研究,于是笔力图史海钩沉。尽力廓清傅作义这一阶段的思想和政绩。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陈文胜 《兰台世界》2007,(13):57-58
绥远"九一九"和平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关于绥远和平起义的问题,史学界也有一些研究,也发表过一些文章,在一些革命史、党史和近代史著作中也有所叙述,但是,对于傅作义与绥远和平起义的关系及其作用只是随文提及,没有专门论述.本文参阅了一批相关的历史档案,拟对这一问题作一些初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加深对傅作义这一历史人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2月22日下午,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副主席周恩来等在中共中央所在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召见国民党原“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副司令邓宝珊等,为绥远和平解放做准备。毛泽东说:“有过北平的和平解放,绥远问题就不用兵了。可以先放一放,等待他们起义。……绥远问题可采取‘绥远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4.
(一) 奋斗日报是原国民党绥远省军政当局的机关报。它宣传报道绥远省当局的政策法令、国内外新闻,以及社会消息等。北平和平解放后,配合绥远当局革新起义,对绥远和平解放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奋斗日报的前身是国民党三十五军(当时军长是傅作义)一张油印的军队小报。它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太原失守、三十  相似文献   

5.
走近傅作义     
傅作义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富于传奇色彩的军事家、政治家,功勋卓著的抗日名将,蜚声海内外的爱国民主人士。他早年即为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忠实追随者,戎马半生,坚定地奉行革命的“三民主义”。他虽然出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但具有强烈的反帝反封建愿望。他以“团结奋斗,振兴中华”,建立“强盛独立之中国”的爱国思想为行动指南,学习孙中山先生不谋私利、不贪权势、志在救国救民的革命品质和百折不挠、勇于进取、追求真理、择善而从的崇高精神。“九一八”事变后,他率军英勇抗击日寇,亲临指挥著名的长城抗战和赢得红格尔图战役及百灵庙大捷的绥远抗战,令举国为之振奋。“七七”事变后,他率军参与山西忻口、太原会战,同时亲自组织绥西抗战,威震敌胆,名扬中外。特别是在历史转折关头,他遵循孙中山先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的遗训,不计个人安危得失,体察历史所趋和人心所向,以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毅然举义,实现北平和平解放,进而又推动绥远“九一九”起义。建国后,他积极参理国事,力促祖国统一,为实现“为国为民”的毕生理想而殚精竭虑。  相似文献   

6.
白绥远和平解放后,乌兰夫率内蒙古军区所属部队,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为保卫和巩固革命胜利成果,又投入到改造起义部队、剿除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武装的战斗。  相似文献   

7.
绥远起义是解放战争进行时期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是在当时傅作义的直接敦促与推动下达成的,关于这一事件,史书有所记载,但对傅作义的具体工作记载的并不是很详细。现年84岁的藁城市离休干部石之光,1949年绥远起义时曾担任傅作义的侍卫长,见证了傅作义敦促绥远起义的前前后后。  相似文献   

8.
作为卢沟桥事变爆发前中日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1936年底爆发的绥远抗战具有重要意义。受当时通讯手段及地理位置的影响,只有少数记者前往绥远前线实地采访,著名的战地摄影师方大曾便是其中的代表。从1936年12月5日抵达集宁开始,他前后在绥远前线各个战场上进行了长达43天的采访,其间拍摄了近400张照片,并撰写了一系列战地通讯。这些照片和通讯先后发表在《世界知识》画报、《大公报》、《良友》画报等著名报刊上,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通过对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方大曾摄影遗作进行分析,结合他当时发表的战地通讯,从中可以梳理出他在绥远抗战前线采访活动的具体细节。  相似文献   

9.
绥远抗战是指1936年8月初到11月中旬的红格尔图保卫战和从11月中旬到12月初的百灵庙、大庙战役。绥远抗战的胜利,挫败了日伪侵犯绥远的计划,打击了日伪军的嚣张气焰,激发了全国人民抗日救亡的热情,增强了抗战胜利的信心,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董杨 《云南档案》2020,(4):26-28
中国共产党自1926年11月7日在云南建立第一个地方组织开始,统一战线与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相互联结为一个整体,成为推翻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云南反动统治的强大武器。云南解放前夕,通过促成东北内战前线滇军相继起义,确定以"绥远方式"解放云南的方针等,推动卢汉率部起义成功。昆明和平解放后,又组织动员全市人民保卫昆明、迎接野战军进驻接管,使云南各族人民在1950年2月24日这一天终于迎来了彻底解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1.
1949年“九·一九”绥远军政人员起义前,绥远奋斗日报曾被国民党特务分子捣毁。当时我在这个报社做编辑工作,曾亲历其事,并遭暴徒殴打;但至今已三十年,有些情节早已淡忘,仅就记忆所及,简述如下。绥远奋斗日报是国民党绥远省政府的机关报,应该说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陕坝出版的奋斗日报归绥版。1945年8月,抗日  相似文献   

12.
沙伟 《档案时空》2017,(5):22-26
1949年8月4日湖南和平起义,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不失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中的一次伟大胜利。我们都知程潜、陈明仁参加和平起义的光辉历程,却鲜知“黄埔三杰”之一的李默庵,其组织和酝酿起义的重要经历。为此,笔者根据其所著的《世纪之履:李默庵回忆录》,来讲述他参与筹划湖南和平解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龙胜 《档案与社会》2005,(2):F003-F003
1936年2月,德王公开投降日本,成立伪蒙古军总司令部。5月,在嘉卜寺成立伪蒙古军政府。8月,在日伪军的支持下,大举侵犯绥远东北地区。绥远驻军傅作义等部在全国人民的声援下率部奋起反击,11月经红格尔图、百灵庙战役后,又于12月10日发起大庙战斗,三战皆捷,沉重打击了日伪势力,史称“绥远抗战”。  相似文献   

14.
旷源兄是史学家。《天南书话》中收录了《中缅边界问题》《磨盘山之役》《张献忠屠川》《杜文秀起义大事记》等有史学价值的文章。其中还有一组四万余字的《滇缅抗战书录》,叙录了二○○五年前出版的大部分反映滇缅抗战的书籍资料。他之所以对滇缅抗战史料感兴趣,工作之余收集了几乎所有有关滇缅抗战的书籍,是因为他的一家就是乘腊戍撤退的最后一组远征军车返回祖国的。旷源兄是文艺评论家。他曾先后出版过《新文学味羹录》《〈西游记〉考证》  相似文献   

15.
高荣与陕坝中美合作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高荣是绥西地区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仅是蒋介石军统头目戴笠的得力干将和绥远军统负责人,而且由他一手组建了陕坝中美合作所(亦称第四中美班,全国先后办过十期)。陕坝中美合作所先后举办五届,共训练学员900余人,这些学员在绥西抗日斗争中发挥过极大作用,在内蒙古抗战史上是应该记录的一笔。  相似文献   

16.
黄樵松将军是原国民革命军第30军中将军长,是一位具有浓郁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军人,在抗战中屡建功勋,成为抗日名将.解放战争开始后,他反对蒋介石的内战政策,一贯赞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他在山西太原前线酝酿率部起义时,因被"最忠实"的部下出卖而牺牲.黄樵松是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因阵前起义而牺牲的国民革命军唯一一名军长.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17.
范长江在层层封锁、战云密布中进入西安,不仅使西安人士感到惊奇,而且也使外间新闻界感到震惊。进入西安后,长江同各界进行了广泛地接触,以便了解各方面的情况。他曾出席西安学生联合会的座谈会,听取关于西安事变及其善后事宜的有关动向,也向学生们畅谈绥远抗战、全国支援的情况,说明团结抗日是全国人民的一致要求。  相似文献   

18.
1936年冬在绥远省(今内蒙古自治区一部分)爆发的抗击日伪武装侵略战争,是激成“西安事变”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次年“七·七”事变后全国进入全面抗战的前奏。经过“一二·九”运动锻炼的平津爱国学生和全国人民曾纷纷以积极行动支援绥远抗日战争。我当时是燕京大学新闻系一年级学生,入校后就参加了民族解放先锋队。我和新闻系另外6个民先队同学受学生会之命,护送全校师生捐赠的一批慰劳前线将士的物资去绥远。由于我们都是新闻系学生,所以就把这个小团体称之为“燕大新闻系绥远前线战地  相似文献   

19.
商豫 《湖北档案》2013,(3):37-40
赵寿山(1894--1965),陕西省户县人。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毕业后到冯玉祥部任职。1924年投奔杨虎城部,后升任师长、军长及集团军司令。西安事变时,他担任了十七路军"扣押中央大员"行动的总指挥。抗战时他所率领的三十八军是"中条山的铁柱子"。1947年3月,他进入晋冀鲁豫解放区。7月6日,他发表反蒋通电,公开宣布起义。  相似文献   

20.
黄维 《新闻天地》2011,(6):19-20
【红色档案】湖南和平起义通电处。1949年,解放全国已成为历史必然发展趋势,在湖南的国民党政权开始土崩瓦解。在中共地下党的推动下,国民党将领程潜、陈明仁于8月4日率湖南保安部队及国民党第一兵团全体官兵在长沙举行起义,发表起义通电,宣布脱离国民党反动政府,“加入中共领导之人民民主政权,与人民军队为伍”。次日,人民解放军进驻长沙。湖南实现和平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