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理解诗人的情感,就无法进行诗歌鉴赏活动。文章围绕介绍背景、把握主题、琢磨内容、鉴赏景物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情感来推动诗歌鉴赏。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
诗歌是表达情感的艺术.不理解诗人的情感,就无法进行诗歌鉴赏活动.文章围绕介绍背景、把握主题、琢磨内容、鉴赏景物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利用情感来推动诗歌鉴赏.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诗歌鉴赏题中关于写景部分的答题策略以及"描写景物的特点"和"描写的景物特点"问法的细微差别。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诗词诗歌大国,现代学校对诗歌的重视程度也是非常高的,并且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部分也占有极大的比例。江苏省于2004年开始进行高考自主命题,在语文方面,诗歌鉴赏的命题以形成规律,探究江苏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命题规律,把握解答诗歌鉴赏题的特点,对诗歌鉴赏的理解能够更加深入,让学生在高考中能够利用诗歌鉴赏技巧来从容答题。本文通过阐述江苏省历年来诗歌鉴赏题的特点与方向,来进行对诗歌鉴赏技巧的分析与应对。  相似文献   

5.
中职语文诗歌鉴赏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文章在阐述核心素养与诗歌鉴赏教学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师生互动与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式开展中职语文诗歌鉴赏教学。  相似文献   

6.
"味"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术语,成为评价诗歌品格高低的一个重要尺度。这些年来,研究"滋味说"的文章有很多,但是,研究学者大多将其作为古代的文学评论论著来研究,将其与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相结合起来研究的还比较少。因此,文章将尝试从"滋味说"视角下看中学古典诗歌鉴赏教学,并对当前古典诗歌鉴赏教学提出借鉴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单元整合、主题牵引"模式构建诗歌鉴赏"深度学习"课堂,对提高学生鉴赏能力、深化知识理解、体悟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引导学生开展诗歌鉴赏"深度学习"的目的,分别阐述教材文本整合与引导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古典诗歌鉴赏,历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一大难点。《考试大纲》在"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中要求能"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以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古典诗歌鉴赏复习中,考生如能理清古典诗歌的五大关系,定能突破古典诗歌鉴赏这一高考难点。  相似文献   

9.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2010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从近两年的高考试卷来看,鉴赏"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往往不是单独立题而是融合在一起的,但是许多学生对古代诗歌鉴赏似乎还不曾入门,往往答非所问。鉴赏诗歌中的形象主要指从整体上了解作品描绘的人物形  相似文献   

10.
<正>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学生在考场上圆满完成诗歌鉴赏的答卷,读懂是前提。《2014年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新课标版)》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根据考纲,学生要想鉴赏评价必须得读懂诗歌。如何读懂?让我们吟咏品味,步步莲花。第一步明察秋毫"鉴"的意思就是仔细看,审查。拿到诗歌,要先看:看标题,看作者,看注释,明察秋毫,捕捉信息。诗歌的标题有时会提示读者给读者关于时间、地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我国古典诗歌自身的发展,诗歌鉴赏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而且表现出强劲的贯性,揭示了我国诗歌研究发展的规律。先秦是我国诗歌鉴赏的萌芽期。孔子提出"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将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结合起来评价、鉴赏艺术作品的,开后来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的文艺鉴赏理论的先河。孟子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说,发展了孔子的诗歌鉴赏理论。先秦诗歌鉴赏理论呈现出的特点:一是零散,二是缺乏一定的理论逻辑。两汉诗歌批评与鉴赏在内容上继承并发展了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诗歌鉴赏理论,在众多论述中,应首推"三序"。两汉在诗歌鉴赏方面也有明显的特点:一是鉴赏理论相对系统化,二是出现一些诗歌鉴赏专著,三是两汉儒家思想得到不断地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古诗鉴赏历来是语文试卷中的一个难点,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考试大纲》提出了两点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在此,我想对古代诗歌思想内容的评价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颜庭学 《新高考》2009,(3):16-17
在历年高考试卷中,无论是诗歌鉴赏,还是散文或小说阅读,关于"景物"的鉴赏可以说是非考不可。下面将"景物"考查点逐一列出,以期考生对此类题能"胸有丘壑",取得诗歌鉴赏和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高分。  相似文献   

14.
一、考点阐述“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考试大纲》中对古诗文部分中的古代诗歌的鉴赏要求之一,能力层级属于E级。该考点要求考生把握诗歌中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以及诗歌所表现出来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生活态度、个人理想和政治倾向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文学鉴赏的规律,刘勰《文心雕龙》中有这样的说法:沿波讨源,虽幽必显.就诗歌而言,这"波"就是诗歌的语言.语言是诗歌表情达意的载体,因此,我们必须善于发现诗歌当中最富有"品评"价值的语言,通过品味诗歌语言来完成诗歌鉴赏.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应具备一定的诵读诗歌和鉴赏诗歌的能力,并在诵读诗歌的过程中能够抓住诗歌中的妙词佳句,在脑海中再现诗歌画面,有效的把握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明确诗歌大意。文章从盯"景",浮现画面;品"情",陶冶情操;挖"眼",提纲挈领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学生巧抓妙词佳句,品味诗歌意境。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古典诗歌鉴赏与创新思维为切入点,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对两者的结合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古典诗歌教学中的一些新观点、新方法、新模式,并对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强化古代诗歌教学,对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建构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诗歌鉴赏自然成为每年高考必考的知识点。在每年复习迎考的过程中,我们自认为已经把关于诗歌鉴赏的专业术语和解题步骤都讲得很清楚了,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每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都偏低。究其原因,除了部分考生专业术语掌握得不够好,答题...  相似文献   

19.
李瑛  张爱军 《教育与职业》2007,(26):144-145
文章论述了"古代诗歌鉴赏"选修课的整体教学设想,包括教学目的的提出、教学方法的实施、教学过程的要求以及提高诗歌鉴赏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刘启英 《考试周刊》2011,(66):10-11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鉴赏诗歌的语言是鉴赏诗歌的关键。诗歌语言往往精炼传神、言简意丰、音韵和谐.因此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鉴赏诗歌的遣词造句、韵律格式、诗眼,还要了解诗歌的语言风格,把握诗歌的语言特点.进而提升语言的鉴赏水平。针对诗歌语言的特点和鉴赏要求.作者结合几个例子,试从诗歌语言鉴赏的考查形式和解题技巧等方面加以阐述,以突破鉴赏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