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2.认识各种小面值(10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爱护、尊重、正确使用人民币,初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教学目标1.认识1元及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以及元、角、分之间的进率。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习简单的购物,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的兴趣,接受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赵桂侠 《黑河教育》2014,(11):73-73
正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2.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掌握1元=10角、1角=10分,懂得兑换人民币。3.通过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懂得勤俭节约。4.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教学难点:学生初步学会用人民币买卖东西、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目前正在流通的人民币若干、小商品。  相似文献   

4.
吴希 《云南教育》2008,(3):30-31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二册。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通过购物活动,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相似文献   

6.
认识人民币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教育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3.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整体感知人民币(电脑播放小朋友在超市购买物品的情景,然后定格在豆豆和售货员付钱找钱的画面上)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教材创设了"买文具"的生活情境,说明购物要用人民币,然后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通过买文具的购物活动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面值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解决买1元以内物品怎样付钱和找钱的问题.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结合购物情境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2.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教学重点:认识元、角、分以及相邻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教学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2.通过认识人民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 1元=10角。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人民币。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1.谈话引入。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他就是小精灵聪聪,大家看,他在干…  相似文献   

9.
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有哪些,能够初步知道1元=10角,重点认识1元及1元以下人民币的换算。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6~67页例题及"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人民币,能识别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认识1元=10角,1角=10分。2.经历人民币的识别过程,体会1元以内各种人民币的币值;通过模拟购物活动,培养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技能,发展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发展主动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了解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形成爱护人民币的意识。【教学准备】每4人小组准备一个纸盒,纸盒里有1元的纸币1张,硬币1枚;1角的纸币15张,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8~70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小面值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了解元、角、分是人民币的单位。  相似文献   

12.
“认识人民币”一课的重难点是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让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知道爱护人民币。为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教学中应做到:(1)适时渗透思想教育,使学生获得积极、良好的情感体验育人先育德是我们在教学中坚持的一贯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人民币的认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上课伊始,我们用课件出示人民币上的国徽,提问:“知道这是什么吗?”学生回答之后,我们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要爱护它,不可在上面乱涂乱画,…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2.能清晰地识别人民币,在识别人民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在简单的付钱、算钱、找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体验人民币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6O~63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简介本内容是在学生们初步认识了计量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第二次对计量单位的认识。由于学生对计量单位这个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印象,而人民币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是一样的,况且学生们又对100以内的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以及人民币已有的经验,教材在这个地方插入此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方便,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内容是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人民币,如1分、2分、5分、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二、目标预设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2.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观察、比较、概括、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关系。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的实践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北京版小学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P68-69页例一人民币的认识。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使学生初步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2.熟记人民币的换算关系1元=10角;1角=10分。3.使学生学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与家长合作,用查找资料的方法学习。(三)美育渗透点。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渗透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初步感悟到数学源于生活。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和它们的进率关系,能按照人民币的票面数值清点钱数。教学难点运用人民币的换…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教学目标:(1)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第2册。教学目标: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2.通过课前预习和课上的探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以及人民币蕴涵的丰富知识,知道爱护、尊重、正确使用人民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