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以龙 《考试周刊》2012,(73):63-63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继续在教学中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分层次教学”的启示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相似文献   

2.
张燕 《考试周刊》2011,(1):159-160
作者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对高校篮球选项课提出了“分层次教学法”这一模式,并进行了教学实践。结果表明.“分层次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该模式对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篮球学习的需要,以及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异质合作 同质选学——论分层次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质合作,同质选学”——分层次教学的行动研究就是从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入手,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以此推进教育的民主化进程。一、“异质合作,同质选学”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含义和特征1.基本含义以开发学生个性潜能为目标,以因材施教为指导思想,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途径和方式,进行教学创新,探索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异质合作,同质选学”从某种意义讲是课  相似文献   

4.
按学生成绩编班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常规做法,常常会带来班级的重新组织.学校的课程安排等诸多困难,学生的自尊心也易受伤害。如何避免以上问题,能否就在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一个“原生态”班级里进行分层次教学?“分层次教学新说”在这方面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教学实践.给了我们有益的启示与参考。由学生自主、动态分层入手,在课前、课中、课后,...  相似文献   

5.
结合网页制作课程的特点,构建了“两阶段”、“六层次”、“八环节”的分层次立体化的网页制作实践能力培养体系,根据“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项目设计思想,精心设计实践项目教学内容.通过进一步有效运用实践教学实施方法和教学考核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6.
任翠菊 《文教资料》2005,(35):119-120
本文简述了“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基础,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如何使用“分层次教学”以及在分层次教学中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深化分层次教学提高大学数学教育质量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几年,连续的高校扩招,推动了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也使同一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和同一个班级,学生差距加大,给教师组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既难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达到教学基本要求,又束缚了优秀拔尖人才的迅速成长,这成为当前数学课程教学中出现的突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保证扩招后教学质量不滑坡,我校从1996年以来实行了分层次教学,在本科生的大学数学教学中进行了全方位、多层面的分层次教学实践,并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一、分层次教学的主要实践我校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根据现有的师资力量和学生水平,…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所有教育工作者探索与实践的主课题.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1994年以来,我校在初中二年级进行了分层次教学,这一做法体现了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和“差异性”。分层次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思考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  相似文献   

9.
根据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和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特点相近的学生归结成同一“层次”,实行分层次教学,方便教师结合学生个体的差异性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这样可以保障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实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目的.本文从分层次教学的概念入手,探讨了分层次教学在素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归纳了分层次教学的原则,总结了自己在分层次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以期对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有所帮助和启迪.  相似文献   

10.
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突破“统一管理,统一标准”的教学模式,讨论了全方位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介绍了海军航空工程学院青岛分院在电机学课程教学中对学生“按层次分级,按需要分流”,对教学内容分层次,衽不同教学方法,开展特长培养的积极实践。  相似文献   

11.
“分层次教学”是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文章结合初中生和高中生的特点对中学生物如何分层次教学进行分析,并以实际教学实例进行论证,阐述中学生物分层次教学有助于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2.
亓晋  郭阳  许斌 《教育技术导刊》2016,15(8):195-196
为实现个性化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教学效果最优,提出一种面向云计算课程的分层次MOOC教学模式。南京邮电大学将“分层次教学、过程化管理”教学改革思想融入MOOC教学中,构建和改进传统的《云计算》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注重学生个体发展,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实践表明,该教学模式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教学效果最优,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李娜 《现代语文》2009,(10):132-133
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每个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因此在对外汉语这一新兴学科的教学中,也应进行分层次教学的实践。在尝试中,试图从针对全体汉语进修生、大致处于同一水平的汉语进修生、同一个班中的汉语进修生三个层次,对汉语进修生进行分层,以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14.
“异质合作 ,同质选学”———分层次教学研究就是从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入手 ,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 ,并以此推进教育的民主化进程。一、“异质合作 ,同质选学”分层次教学的基本含义1 基本含义以开发学生个性潜能为目标 ,以因材施教为指导思想 ,以改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为途径和方式 ,进行教学创新 ,探索分层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异质合作 ,同质选学”从某种意义讲是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即把我国古代的个别教学、班组教学和近代西方的班级授课、个性差异教学 (道尔顿制 )以及现代合作教学、开放教学的组织形式进行提炼…  相似文献   

15.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针对在校学生的基础知识较差和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课堂教学就应注入“分层次”教学法。通过教学实践,《机械制图》课教学中实施分层次教学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结合知识和学生的特点.以分层次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进行基础能力、综合能力、运用能力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模式,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思想,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分层次教学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分层次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必要的全新的学习高等数学作为基础课程带有非常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其内在的知识结构及严密体系,决定了这门课程必须遵循可接受性原则。因此,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也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是“以‘本’为本”,还是“以学生为本”,这是传统教学理念与现代教学理念的根本区别。随着学生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18.
英语分层次教学在我国已经实行了近二十年。在教学实践中有收获,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在原有的分层次教学基础之上,提出了“菜单式”模块化教学模式,解决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问题,为高职英语的实践教学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数学"分层次教学"是一种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教学方法,它能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有利于学生数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对此应结合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普通高中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成果、"分层次教学"的启示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教学法的概况.  相似文献   

20.
分层次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探索与实践的主课题。课堂教学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1994年以来,我校在初中二年级进行了分层次教学。这一做法体现了教育的“全体性”、“全面性”、“主动性”和“差异性”。是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一、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思考所谓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有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有区别地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方式,创立评估体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促进每个学生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求得最佳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