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斯特第二交响诗《塔索》在曲式结构与叙事内容上是二元统一的。曲式结构方面:该作品曲式结构是一个以变奏原则为主、综合奏鸣曲式原则的复合型三部性结构,其中融合了"变奏曲式原则"、"奏鸣曲式原则"两种曲式结构原则,体现了曲式结构上的二元性。叙事内容方面:主题的变奏布局以及内容安排上贯穿了人们对塔索从"哀诉"到"凯旋"的发展,展现了作品抒情般叙事性,两大主题"哀诉"、"凯旋"体现了叙事内容上的二元性。  相似文献   

2.
音乐作品曲式结构中的"分"与"合"是曲式结构的组合原则,在长度短小、结构连接紧密的作品中,"分"与"合"的原则常给同一首作品带来划分不一的现象。以贝多芬第28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的结构分析为例,探讨奏鸣曲式中的"分"与"合"。  相似文献   

3.
曲式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从作品内部理解音乐并更好地表现和创造音乐,因此应根据音乐的本质属性以及曲式课的授课特点构筑课程,在内心听觉与分析等方面的训练中体现音乐教育的审美性。本文探讨了曲式课的授课特点以及不同专业的曲式课的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的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式特征一直是学术界的争议问题,作者力在说明此曲的曲式不应是一个学术界争议的问题,应是中国音乐传统的音乐思维与西方音乐的曲式结构相结合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5.
《诗经》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部音乐著作。文章试从"音乐学"角度入手,在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研究方法,从其句式、分段以及曲式三个方面对《诗经》的音乐结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发现,《诗经》句式的最大特点是以四言为基本句式,分段以三段体为主,曲式大致分为同一曲调反复、主附结构、主副歌体、联缀体四类。  相似文献   

6.
三部性曲式可能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和并列式三部性结构两种形式出现。由于在音乐作品中,再现是音乐美学最重要的原则之一,所以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在器乐作品中占绝大多数,尤其是以独立形式存在时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音乐家.更是一位哲学家。通过对他的钢琴奏呜曲的曲式结构的分析,三部性无疑具有核心地位。从哲学意义上讲,三部性结构原则因其斗争性、矛盾性而成为欧洲古典哲学的审美基础。而通过这种“音响矛盾”的创作方法,贝多芬的钢琴奏呜曲创作达到了音乐史上哲理性的高峰。  相似文献   

8.
要运用和声与曲式分析解读钢琴作品,对于正确演绎钢琴作品有很大的作用与意义,首先要了解和声分析的对象是实际的音乐作品,通过分析看到和声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其次了解曲式分析的陈述类型与曲式的发展结构原则,运用和声与曲式的分析结果进而对钢琴作品进行诠释,达到快速解读钢琴乐谱,正确表达钢琴作品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充分体现钢琴作品的魅力和快速准确抓住和读懂作曲家的意图。  相似文献   

9.
掌握音乐作品结构是从事一切音乐活动的基础,可以从音乐材料、调性和声、参考性辅助、曲式类型等方面,对音乐作品结构进行分析,以帮助参与音乐活动者把握音乐作品结构。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国古代音乐史上第一部音乐著作。从“音乐学”角度入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研究方法,对《诗经》的音乐结构特点及其成因进行初步的探索,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诗经》句式以四言齐言为基本句式,兼有从二言至九言不等的长短句,主要是由《诗经》音乐的物质性因素、长短句与齐言的协调配合因素以及抒情性因素所决定的;《诗经》以三段体为主要格式,其形成与《诗经》本身的音乐性有紧密的关系;《诗经》的曲式可重新归纳为同一曲调反复、主附结构、主副歌体、联缀体四大类十种曲式。  相似文献   

11.
复三部曲式是按照有再现三部性结构原则组成的较大型曲式,双主题呈示是其主要特征。肯定了第一主题音乐形象的主导地位;音乐形象的呈示、展开、对比、强调及思想情感的概括等具备更为充分的变化空间,因而使作品具有更强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2.
试论曲式思维的逻辑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首音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和发展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表现出人的心理活动及逻辑化的思维方式,因此,曲式的构成和发展形成了人们对音乐特有的思维空间,可以这样说:当音乐欣赏主体对音乐的发展产生一种结构期待时,曲式思维特有的功能将被充分利用。曲式思维将音乐的各要素组织成一个发展着的生命体,它调动起人的连续的注意并引发人的心理活动积极参与音乐,进入音乐本体之中进而展开艺术的体验,曲式思维的变化虽难以把握,但其结构形成的原则和方式以及在音乐作品中的结构力量却是明晰的。就音乐的整体把握和衡量结构因素,曲式思维体现了…  相似文献   

13.
十二音序列技法是在自由无调性音乐基础上形成的一种高度有组织的作曲技法。而传统曲式结构是以调性为中心.以调性的变化作为曲式发展的主要依据。两者是相矛盾的。但在勋伯格的作品中,却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该文以勋伯格这首吉格舞曲为例,试图探究十二音作曲技法是如何与传统结构产生联系的。  相似文献   

14.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在每一个阶段都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特征。从古典艺术性到逐渐走向非正统性以至到最后的完全自由化的曲式结构,贝多芬在不同阶段所呈现出的不同的艺术特征,也是贝多芬的人生在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贝多芬一生致力于追求音乐解放,追求完全自由化的音乐创作。在超过30年的写作中,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从具有古典痕迹的作品到逐渐改变奏鸣曲形式再到最终的曲式结构都反映了贝多芬在音乐上不断创新的追求。在欧洲的钢琴奏鸣曲中,贝多芬在初期一直遵循古典形式的创作方式,但在其独创性的驱使下,贝多芬开始挣脱传统束缚,寻求更为自由化的创作方式。随着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贝多芬的独创性发挥得更为淋漓尽致,其奏  相似文献   

15.
王长城 《文教资料》2014,(19):63-64
关于李斯特交响诗《塔索——哀诉与凯旋》的曲式结构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通过对比分析,作者认为《塔索——哀诉与凯旋》是以变奏性原则为主的奏鸣曲式,李斯特采用长大的尾声是根据标题内容所需自由处理音乐结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循环     
民族曲式结构原则之一。一个曲调反复出现两次或两次以上,在每次反复之间,插入另一新曲调。循环还可以分两种类型:(1)每次插入的新曲调与原曲调都能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但各自不能独立,不可分割;(2)每次插入的新曲调与原曲调都各自独立,各自表现不相同的音乐形象。  相似文献   

17.
艾略特·卡特,二十世纪美国著名现代作曲家,其音乐语言独特个性、节奏复杂、音响夸张。从二十世纪开始,曲式结构发展令人眼花缭乱,但是,无论如何创新,仍能看到对基本原则的传承,本文试图通过曲式结构的分析,说明现代音乐与传统音乐创作之间的融合。带着这样的观点,笔者开始对作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复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和奏鸣曲式是常见的三种大型曲式。音乐院校的学生在分析大型音乐作品时有可能会把这三种曲式弄混淆。文章结合笔者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着重探讨这三种曲式易混淆的方面和排除干扰、正确辨识音乐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曲式与作品分析>此课程教学过程中,贯穿音乐形式美的理念,引导学生对作品的认识从对作曲技巧的机械识别上提升到对作品结构的全面把握上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本文以<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为例,通过各部分的结构、调性、材料几方面分析,展示作品体现的对立统一与均衡呼应的形式美,从音乐美学角度讲解曲式与作品分析理论,提...  相似文献   

20.
李斯特这首交响诗中,把几种曲式上的基本原则相结合起来应用成为一种特殊的曲式结构,从不同侧面进行分析,认为这是发展性与派生性曲式结构原则相结合的一种曲式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