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古筝是我国的传统弹拨乐器之一,其音色优美,音域较广,因而受到大家的喜爱。20世纪以后,赵曼琴老师结合传统指序的原理以及个人多年的艺术实践,形成了独特的快速指序训练方法,并将它广泛应用在现代筝曲作品中,使得快速指序成为了古筝演奏中的重要技巧,因此科学、高效的掌握该技法,有利于演奏者加深对筝乐作品的理解以及提高自身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古筝是我国传统艺术,也是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乐器之一。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古筝艺术在古代曾经大放光彩,但是在现代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这需要我国古筝艺术家坚持不懈的继承古人的优秀传统,同时加大创新,为古筝艺术的现代化发展奠定基础。文章以我国古筝演奏技法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我国传统古筝演奏技法,接着分析了古筝演奏技法局限性,最后论述了古筝技法发展展望,以便可以更好的研究我国古筝技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古筝在演奏技术方面的进步性有两个方面。(1)从左、右手各司其职到左手参与主旋律的伴奏及复调演奏,也就是说左手突破了仅仅在琴码左区范围的限制,进入琴码右侧演奏区全面参与了取音。(2)从传统的八度对称模式到快速指序体系的建立。此技法体系是经过许多人多年的实践,研究出一种新型的古筝技法体系,指法类型较传统技法更加丰富多变,指法的速度更加流畅,大大增加了古筝音乐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古筝曲《将军令》、《战台风》摇指技法剖析,从作品演奏技法方面来细致解析摇指技法在传统作品和现代作品中的衍变过程与特点,从而了解并研究古筝摇指技法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阐述古筝演奏的传统技法、现代技法的分类以及各自运用的方法和技巧特点。结合实践,将传统技法和现代技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古筝这一古老而典雅的民族乐器,焕发出青春的旋律。文中主要把为满足现代音乐需要而产生的现代技巧做了重点阐述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只有充分掌握传统和现代技法,才能使古筝演奏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6.
黄沁佳 《考试周刊》2013,(94):19-21
现代筝曲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新的演奏技巧、题材和理念,符合现代人审美标准的筝曲形式。现代筝曲的发展在继承民族音乐的同时,吸收和运用国外近现代作曲技法,形成了我国现代古筝音乐作品的新特征。王中山先生的筝曲表现手法在众多作曲家中独树一帜,是我国古筝音乐创作领域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王中山先生是现代古筝艺术的开拓者和创新者,他创作了大量的古筝作品,有很多形式和种类,既继承了传统的创作手法,又运用了西洋音乐的创作手法,使作品中西结合,富有民族味道。他的多数作品以优美的曲调,将古筝的歌唱属性展露出来。同时,还以明确的写意性展现了作者的人文情怀。王中山先生开发和发展了新的演奏技法,丰富了古筝的表现力,显示了古筝这个中国民族乐器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7.
古筝是我国非常古老的一种乐器,筝曲的风格多种多样,演奏技巧也非常丰富,筝曲《夜深沉》是由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作曲家王中山先生改编创作的古筝独奏曲。乐曲以中国传统音乐一一京剧曲牌中的《夜深沉》为主要素材,作者在运用传统音乐素材的同时,还将右手快速指序以及左手丰富的做韵技巧运用到作品创作中。所以这首乐曲从演奏难度,音乐韵味以及情感表达上堪称经典之作。本文通过对王中山先生的作品《夜深沉》中演奏技巧、情感表达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的演绎此曲。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筝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演奏技法作为重要构成之一,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发展。当前文化艺术受到人们的重视,逐渐融入了日常生活中,传统古筝演奏技法无法适应当今时代发展。因此本文围绕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促进我国古筝音乐与古筝文化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音乐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在上千年的音乐历史中,古筝艺术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上可以在宫廷中大放异彩,下可以在坊间婉转绵长,所以说,古筝乐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古筝乐曲特殊音效的演奏方法日益完善,极大地提升古筝乐的艺术价值与可欣赏性。本文着重探讨了古筝乐曲中特殊音效的演奏技法和功能。  相似文献   

10.
俞天琳 《教育艺术》2007,(11):33-34
古筝艺术作为中国传统音乐之一,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和关注.随着当今社会逐渐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古筝音乐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样性.国内不断涌现出大量的筝乐作品,以适应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焦金海就是一位具有现代音乐创作意识的筝乐作曲家.他的作品,受时代的影响,在创作技法和音乐语言的表达方式上,都呈现出鲜明的艺术个性.  相似文献   

11.
王建民,当代作曲家。多年以来,谱写了各类体裁的作品,尤其是在民族器乐的创作方面,他创作了很有影响的二胡曲:狂想曲系列、《天山风情》;古筝曲:《西域随想》、《幻想曲》、《莲花谣》等作品。王建民先生的古筝作品在合理运用现代技法的基础上,把古筝这一乐器的旋律性特点充分表现出来,具有独特的创造性思维与构思,同时又不失中国民族的音乐元素。王建民先生的创作为古筝爱好者、古筝学习者、古筝演奏者等都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同时也为时代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经验,激励古筝学习者不忘传统并与时俱进,坚持全面学习古筝艺术,推动古筝艺术的发展。《枫桥夜泊》这首筝曲是王建民先生依据唐代诗人张继的著名诗篇所做。作为一首现代的古筝作品,王建民先生在创作此曲时运用了大量新颖的演奏技法,完美地将原诗中意境与古筝这一传统乐器相结合,把原诗作者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此篇论文整体通过对唐诗《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分析和对筝曲《枫桥夜泊》的逐段分解分析,对其中的音乐美学思想进行探讨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古筝最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乐器,受到了众多民间艺术爱好者的追捧和喜爱。随着现代音乐的不断创新发展,古筝表演形式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尝试将现代音乐艺术与古筝表演中的古典美相结合,从而促使古筝艺术古典美焕发出了时代的新气象,最大程度冲击着观众群体的感官体验,推动着古筝表演艺术和谐稳定的持续发展,本文将进一步对古筝表演中的古典与现代美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筝曲《孔雀东南飞》其作为一首将古筝音乐演奏与传统诗歌艺术紧密结合的乐曲,是筝乐历史发展中的标志性创作作品,本文从筝曲《孔雀东南飞》的乐曲背景出发,围绕其乐曲演奏特点和情感处理描述,结合谱例让大家更清晰的了解现代筝曲所展现的特点,及对古筝以后技法的革新尽一点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古筝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标志着我国音乐的悠久历史,也成为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古筝艺术发展到现在,不仅在演奏技法方面不断的进步,而且在进行传统筝曲的运用中也得到了不少的启迪。在高校教学中逐渐提高了学校对古筝教学的实效性,古筝教学被高校所重视,并且在音乐专业开设很多的关于古筝教学类的课程,为每位学生讲解古筝的内在涵养价值。在传统中曲的优美旋律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感觉,对学生的艺术修养有很大的提高,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在音乐旋律的不断起伏中,古筝也为同学们塑造了优美的旋律。古筝为高校学生学习传统筝曲起到一定重要性。本文着重分析了现在高校传统筝曲的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按照教学的方向,为帮助高校音乐专业的学生掌握好筝曲,提出了很多系统性的建议,希望对音乐专业的学生有帮助。  相似文献   

15.
现代音乐为非传统演奏技法的衍生创造了条件,而非传统演奏技法又对现代音乐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现代演奏技巧的应用,促使传统的音乐曲目的演奏方式出现了多样化,使传统作品更具艺术魅力。本文阐述了几种近现代单簧管非传统演奏技法,结合单簧管实际演奏情况,分析了单簧管演奏技法练习与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古筝演奏家任洁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筝语诗画》中的表演曲目为例,探讨传统音乐在新时期的发展。分析其在古筝演奏技法、形式和观念上的创新,以及浪漫的人文主义的音乐美学风格。指出她的"跨界",是以先锋的形式向古典传统致敬,实现了艺术在更高层次上的"归元";其古筝音乐表现力丰富,不是仅仅凸显某个主题,某种情感,而上升为特定的文化情境表达,促使筝乐在音乐观念化的道路上前进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古筝艺术作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典范,其独特的音乐魅力和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底蕴,凝聚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近年来,古筝音乐艺术频繁的出现在各大外交活动上,古筝用其自身的音乐魅力,不断宣扬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本文从古筝音乐文化在国内外的发展、古筝音乐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古筝艺术所彰显的传统文化自信等方面进行论述,挖掘古筝音乐艺术所蕴涵的传统文化元素,探索传播古筝艺术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8.
正就中国乐器古筝的作曲技法而言,可分成传统古筝作曲技法和现代古筝作曲技法,并从技法的不同来对照传统古筝作曲技法和现代古筝作曲技法。具体则结合时间、历史、地域、民俗风情、时代精神、弹奏技法、作曲家情感来参照,研究时不容忽视古筝的弹奏技法,作曲技法应把弹奏技法考虑在内,从而才能更好地弹奏,并贴切乐曲的风格特征的韵味。如今,古筝作品越来越多,创作风格也各式各样,就古筝作品的种类来浅论,个人认为是有一定价值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古筝演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演奏技巧和方法已融入进古筝文化中,随着古筝历史文化的不断革新和发展,古筝的演奏技法也不断的发展变化,当今演奏者是对古代古筝演奏技法的继承和创新,现代筝曲的演奏已经有了大半个世纪的历史了,本文将分析与归纳分析古代和现代筝曲的演奏形态和技法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07年2月,笔者在韩国首尔举办的中国古筝独奏会上,首演了韩国作曲家赵晳衍的古筝新作品《十天之间》,这是中国古筝曲流传历史上,首次由韩国作曲家创作的古筝独奏曲。这部作品在当前古筝现代作品中呈现出风格独特而富于创造力的艺术特征,它的出现和在韩国的首演,对丰富古筝现代音乐作品、开拓古筝现代音乐技法、加强中韩古筝音乐合作交流,做出了有益尝试,显现出了积极影响,标志着中韩古筝音乐交流与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笔者作为《十天之间》的首弹、首演者,对作品进行了反复研读和细心体验,从中获出一些值得笔录和总结的感悟,在此,尝试对作品的艺术性和技术性进行分析和探讨,并讨论演奏中的技术与艺术难点和解决办法,旨在通过对此作品的分析、研究,使更多人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推动中、韩两国古筝音乐文化交流更加深入和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