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王利红 《课外阅读》2011,(11):280-280
民歌是一种独特的精神文化,它产生于劳动人民的社会实践中,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口头传唱、广泛流传和集体加工而形成,是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千差万别,所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歌蕴含了不同的地理知识。  相似文献   

2.
《柳州师专学报》2020,(1):33-35
民歌是由人民群众集体创造而来的民族艺术。这种源自于群众生活的艺术不可避免地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安徽皖北地区民歌形式多种多样,有山歌、小调、舞歌等,在曲风上具有粗犷、朴实、豪迈等特点。通过对安徽皖北地区民歌的分布和特点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以希望助力于当地民歌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歌是一个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作和社会实践过程中口头创作的音乐形式,其蕴含广大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深刻思想和炽热情感。但由于民歌距离现代生活较远,越来越少的学生愿意关注和学习地方民歌,部分地方民歌甚至面临失传的窘迫境地。学校作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有责任和义务激发学生对民歌的学习兴趣,实现优秀民族文化的良好传承。笔者即从初中音乐教学入手,就学生民歌学习兴趣的激发策略,浅谈几点看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李雯 《考试周刊》2010,(32):215-215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历史形成 中国民族声乐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音乐艺术,是汲取传统民歌、美声唱法、地方民谣及戏曲艺术广泛融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音乐形式,有着中国民族的特色,也有着美声唱法的根源、科学的发声和演唱技巧。江明惇教授在《汉族民歌概论》中指出:“民歌是经过长期而广泛的群众性的即兴编做.口头传唱而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周青青教授在《中国民歌》中将民歌界定为:民歌是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它一般是口头流传,并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地经过集体的加工,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5.
驻马店地区地处豫南,自西汉在此置汝南郡至今,己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文化汇黄淮与江汉文化于一炉,有着丰富的民歌资源。这些民歌记载着驻马店地区音乐文化的起源、历史发展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是他们劳动生活的真实写照,具有珍贵的社会价值。按照群众演唱的不同形式,驻马店民歌可以分为号子、山歌、田歌、叙事歌、小调、灯歌、经调、渔歌、儿歌、叫卖音乐等种类。这些民歌以徵、宫两种调式为最多,音阶多为五声音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相似文献   

6.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7.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实的寄托了陕北人们勤劳朴实、热爱生活的美好寓意,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陕北民歌中蕴含陕北地区丰富的风俗习惯、民族文化,深深根植于陕北这片土地上,是陕北地区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陕北方言是陕北民歌的风格和特色,本文主要从陕北方言与陕北民歌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陕北方言在陕北民歌中的积极作用,丰富我国民族地域文化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博大精深,它是中国历史的遗产,有着极为灿烂而丰富的民俗文化底蕴,婚丧礼仪、周易八卦,节日节气,风土人情等。民俗文化是人们在不同的生态、文化环境和心理背景下创造出来,并在独特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传达、演变成的不同类型和模式的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构成部分;而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为表情达意而口头创作的一种歌曲形式,属于民俗文化的一种。民歌源于生活,它是民族文化的精粹,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民族精神、性格、气质、心理素质、风土人情。  相似文献   

9.
益阳民歌是益阳劳动人民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所蕴含的民俗文化信息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剖析其中所蕴含的生产民俗、生活民俗、语言民俗等民俗具象,可挖掘益阳民歌的文化特点和文化内涵,为外界了解益阳人民的性格、风俗和文化提供窗口。  相似文献   

10.
<正>在音乐教学中,民族音乐对于传承民族文化,增强学生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非常重视民歌和民族音乐的教学。民歌是劳动人民在集体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集体创作的一种艺术形式。民歌以其自然坦率的方式歌唱,能唱出大家对纯朴生活的感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因此,学会欣赏民歌,爱唱民歌,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以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心灵的美感,陶  相似文献   

11.
以瑶族历史民歌生态美学为选题,介绍了瑶族历史民歌的文化特征,揭示了其对瑶族历史文化发展、民族统一、社会和谐,以及民族信仰的重要影响,从而得出结论:历史民歌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劳动生产和生存斗争中所形成的民族文化精髓,不仅折射出该民族灿烂的文明,还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美学成分。  相似文献   

12.
廖志恩 《文教资料》2012,(15):13-15
壮族嘹歌和苏格兰民歌分别由壮族劳动人民和苏格兰劳动人民创作,充分体现了两个民族不同的社会生活。壮族嘹歌是中国民间文学的瑰宝,《平果壮族嘹歌》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苏格兰民歌是英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通过壮族嘹歌与苏格兰民歌中思维原型的比较,可以更清楚了解壮人和苏格兰人的民族性格、思维方式,为壮族及壮族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民歌,是古代劳动人民从生活实践中创作的语言艺术.古代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在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创作了风格多样的民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古代民歌是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就<古代民歌一百首>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正海南省有着丰富的民间音乐文化资源,生活在海南的各少数民族同胞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作了很多以民歌来表达情感的音乐形式。这些民歌来源于人民的真实生活,是海南各族人民最真实的情感表达,随着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加快,这些民歌已经成为了海南当前吸引游客的主要文化形式。一、海南民歌资源概况(一)黎族民歌"诗言志歌咏言",黎族民歌是黎族劳动人民的心声,是黎族人民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黎族民歌源远流长,黎族作为古越族的  相似文献   

15.
五河民歌是五河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民俗事象,涉及人们的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是一部反映五河人民生存繁衍的鲜活社会民俗史。通过对五河民歌的生产民俗、生活民俗和语言民俗的剖析,可以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21,(76):157-159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而在民间艺术产物中最不缺乏的就是以生活为蓝本的作品,可以说绝大多数的民间艺术都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也是劳动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在众多民间艺术中,民歌极具民族文化色彩,甚至可以说独占鳌头,向世界传递了丰富多彩又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因此,作为华夏子孙,小学生们更应当努力学习民歌文化、了解民歌文化,在优美又朴实的民歌旋律中快乐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曹婧 《绥化学院学报》2010,30(1):140-142
在我国民间文学的百花园中,西北少数民族民歌“花儿”以它特异的风格独树一帜,它是西北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一份文化财富,同时又是这一地区劳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也具有生动的音乐形象。从文化内涵的角度试论“花儿”的功能性,意在突出花儿无论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作为民族人民传达感情的语言方式。其价值都值得更多民族人民的关注和喜爱。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广大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歌文化。各民族各地区的人民具有不同的审美观,其民歌具有不同美学特征和审美意义。中国"原生态"民歌的美是多元性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蕴。本文尝试性地解析了中国"原生态"民歌在题材内容和演唱方法上所蕴含的美。  相似文献   

19.
凤阳位于淮河中游北岸,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自古为“华夏九州”之一。凤阳民歌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淮河流域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诗歌形式。凤阳民歌与中国民间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产生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中,并在劳动中得到发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群众喜爱,凤阳民歌,其音乐来源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同时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对音乐艺术的长期积累和艺术创造。  相似文献   

20.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社会实践中口头创作的歌曲,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以天津地区的民歌收集为研究个案展开.天津民歌因历史上长期与江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明显具有南北交融的特色.在当前强调提高素质教育的前提下,让民歌走进中小学课堂,传承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