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学  相似文献   

2.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了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由此,我想到了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度”也不能例外。  相似文献   

3.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子系统相“匹配”且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本文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  相似文献   

4.
凡事应有“度”,教学也不例外。这里的“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子系统相“匹配”且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学效益。下面就把握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以期与同行交流、切磋。  相似文献   

5.
度在哲学上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过这个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控制论中的度是指控制者按其需要与目的,限制某种事物变化、活动的范围和程度。超出限制以外的范围和程度为失控,失控就达不到控制者的需要与目的。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也不例外。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生成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气质都存在着差异,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也有着不同,因此,当多元解读、创新思维偏离预定轨迹时,教师应适时把握住解读思维的度…  相似文献   

6.
程度刍议     
关于“程度” ,《辞海》的界说是 :“程度 ,指事物发展所达到的地步。”其“度”的界说是 :“度 ,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度是质与量的统一。在这种界限内 ,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但是量变积累的结果 ,总要超出这种界限 ,于是发生质变 ,破坏原来的度而建立新的度。一事物就转化为他事物。掌握事物的度 ,既要注意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界限 ,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现代汉语辞典》的界说是 :“程度 ,指事物变化达到的状况。”由上述释义可见 ,程度 ,是描写、说明事物存在和发展变化状况的质与量的要素 ,是必不可…  相似文献   

7.
赵明芳 《宁夏教育》2003,(12):54-55
“度”是一个哲学名词,指的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反映质与量的统一,在这种界限内,量的增减不会改变事物的质,但是量积累的结果,总要超出这种界限,发生质变,破坏原来的度而建立新的度,一事物就转化为它事物。当然,掌握事物的度,既要注意决定事物的数量界限,又不能把事物的度绝对化,还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促使事物超出它原有的度发展成为新事物。可见在物理教的度发展成为新事物。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对于“效度”、“坡度”、“量度”、“深度”、“广度”、“速度”、“时度”、“精度”等,需要运用辩证的观点进行探讨,恰当…  相似文献   

8.
在日常生活中标记数量的单位,通常叫做“度”。作为哲学范畴,“度”指的是事物和量的统一,是某一事物维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即质所规定的量度、尺度、幅度、程度、势度等。事物的质和量互相结合,使质量双方在特定的“度”的范围内处于统一状态,形成事物质和量的统一体。一旦事物的质和量的统一发生分裂,也就是“度”的超出和破坏,某物也就转化为他物。宇宙间的事物千差万别,根源就在于它们都有自己特定的度。了解和准确地把握“度”,人类的实践活动才有正确的准则。  相似文献   

9.
一、训练项目临界思维二、训练导论任何客观事物都有自己的质、量、度、质,决定了事物的特有属性,把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量,即事物的数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速度、水平以及组成成分的排列顺序等;度,就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和范围,也就是一定的质之所以能够存在的量的限度。客观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量的边缘界限,如果某一事物在发展中超出其量的界限,它就会发生质的变化,而转化为别的事物,所谓“真理面前多走一  相似文献   

10.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超出界限,就要引起质变。教学控制论认为,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使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系统相肚配,且协调一致,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数学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1.
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度王辉度者,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也。语文学科的“度”,指的是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数量界限。它被规定在教材之中,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编写的教材,包容了一定数量界限的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要求,即本学科的“度”。能否正确把握语文学科的“度”...  相似文献   

12.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 ,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 ;超出界限 ,就要引起质变。教学控制论认为 ,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 ,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 ,使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子系统相“匹配” ,且协调一致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本文拟就生物教学中的“度”作以探讨。1 设计坡度人们认识事物都是由感性到理性 ,即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 ,因此 ,生物课堂教学设计要有坡度。在设计问题时先易后难 ,逐级上升。对新提出的一些问题 ,应先重温以前学过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仔细观察、联想、推理 ,教师加以诱…  相似文献   

13.
“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在这个界限内 ,量的增减不改变事物的质 ,超出界限 ,就要引起质变。教学控制论认为 ,教学系统是一个可控制的系统 ,只有对教学系统施行有效的调控 ,使教师、学生和知识这三个子系统相“匹配”且协调一致 ,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此 ,本文谈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度”。一、把握时度把握课堂教学时间 ,一要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各个组成部分的时间占有量 ,把课堂时间合理地分配给各个环节 ,保证各个具体教学目标定时实施 ,及时完成 ,重点突出 ,难点突破 ,避免随意性和拖堂现象。现代教育心…  相似文献   

14.
“度”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的界限,体现着“质”与“量”的统一。人们认识事物,只有把握好事物的“度”,才能准确把握住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不注意“适度”和分寸,就容易使事情“走火入魔”;把“度”凝固化,事情又往往难有起色。这是辩证法。高考复习更应...  相似文献   

15.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掌握适度原则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这里所说的“度”,是反映事物质和量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它是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事物的质所能容纳的量的活动范围。 只有掌握了教学中的“度”,才能使教学工作达到质和量的统一,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辩证唯物主义质量互变规律证明:事物的质和量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这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充分体现在“度”这一哲学范畴中。“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界限,是事物临界点之间的量的活动范围。正确地把握事物的“度”,防止“过”与“不及”两种偏向,对于我们的一切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包括言语、动作、内容取舍、组织方法等等,对于教学对象的影响,也  相似文献   

17.
十几年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成绩斐然。但也不应忽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不少教师(包括一些老教师)觉得越改革反而越不会上课了。有人甚至提出这样的问题:课堂上教师还要不要讲,讲多少才不算满堂灌?我们说,课堂上不能没有讲,关键是要把握住讲的度。所谓“度”,是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的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体现了事物质和量的统一。在这个界限以内,量变不会引起质变,超出这个  相似文献   

18.
度,是事物质的分界限,凡处理事物必须准确把握“度”,否则就会事与愿违,造成意想不到的负效果。教育也是一样,也有一个度的问题,把握好它,工作就会得心应手,教育的效果就会“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9.
“度”,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和标准。反思当前的语文课堂“乱花渐欲迷人眼”,少数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盲目跟风,无所适从,一些不“适当”的、“走极端”的教学行为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度”。  相似文献   

20.
“度”,指一定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作为衡量客观事物的尺度和标准。反思当前的语文课堂“乱花渐欲迷人眼”,少数教师不能准确把握新课改的理念,盲目跟风,无所适从,一些不适当的、走极端的教学行为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