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对出版社来说,书稿完成"三审"程序和加工整理环节后,就要开始进入发稿发排、图书印制的过程了。图书印制是通过排版、制版、印刷、装订等印刷加工工序过程完成复制文字、图像从而获得成品图书的过程,是出版社业务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保证图书质量、出书周期、降低成本等起着关键作用。因为书稿一  相似文献   

2.
图书出版成本可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图书在出版过程中所需要的排版费、纸张材料费用、印制加工费用以及稿费、版税和租型费用等.其中稿费、版税和租型费用在合同签订后就相对固定了,而图书的排版费、纸张材料费用、印制加工费用虽有规定的工价可依,但在具体的实施工艺过程中仍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果出版者熟透印刷工艺流程,在出书过程中深入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做出较佳方案,图书成本就会相对降低.在此,本文从印刷工艺角度,针对图书排版、印制加工、材料选定等在图书出版过程中对图书成本的影响进行探讨,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书刊在发稿以后,从印制工艺上讲,主要经过排版、印刷和装订三大工序变为成品。作为出版社的编辑,不仅必须关心书刊的排版校对和印刷装订的质量,而且必须关心书刊的成本,这已越来越成为编辑们的共识。影响书刊成本的因素很多,诸如书刊的内容和印刷装订的质量、材料的选用和印数等等,这些因素大多与印制工艺有关,本文  相似文献   

4.
如何降低图书成本是我们每位出版工作者都关心的问题。作为成本印制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制版、印刷工艺、书刊印刷工价标准,了解纸张规格性能及有关印刷厂的能力和水平,在出版印制工作中,应根据印刷厂的生产能力和水平,合理安排制版印刷工艺和选用纸张材料,以降低图书成本。  相似文献   

5.
图书印制(印刷装订)质量是图书整体质量的一部分,是实施图书精品战略和落实《图书质量保障体系》不可或缺的环节。那么,出版社如何提高图书的印制质量呢? 一、高度重视印制质量 新闻出版署1997年颁布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把图书的质量分为内容、编校、装帧设计、印刷装订四个方面。相对而言,提高图书内容、编校、装帧设计质量已得到了大家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总结实践经验 提高印制质量天津大学出版社孟凡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图书印制质量不断提高。只停留在出版铅印平装、以凸版纸材料为主的图书,是不能满足当前读者需求的。我们必须提高印刷档次,采用高级材料,选择最佳厂点,从工艺、设备、技术、材料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出版社书籍生产全过程所占用的时间,是谓出版周期。整个周期又分成两个阶段:编辑部门从收到作者的书稿开始,经过编辑整理、加工、审定,到发稿为止,这个阶段的时间为编辑加工周期;出版业务部门从书稿的技术设计开始,经过排版、校对、制型成版、印刷、装订,到出书进栈为止,这个阶段的时间为出版印制周期。    相似文献   

8.
目前图书出版行业常规操作的传统印制工艺包括较为复杂的制版、打样、晒版、印刷等工序,产品印量往往较大,所需周期一般至少在一周以上,常不能满足时效要求。    相似文献   

9.
印制是根据作品原稿印刷并把印刷的产物加工制成图书、期刊的整个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印前制作阶段,印刷阶段和装订阶段。在印制的全过程中,印刷处于中  相似文献   

10.
电脑排版出错特点分析江厚祥,傅穗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图书出版生产过程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电脑排版、激光制版和胶印几乎代替了铅排凸印。由于采用了新的排版技术,排版发生的差错也就与过去错排的有所不同,这就要求校对人员去适应这种变化。本文拟把电脑排版(...  相似文献   

11.
为加强图书印制成本管理,降本增效,文章分析了图书直接成本的构成要素,从优化排版制作质量、优化出版设计细节管理、合理确定印刷工艺、规范印刷流程、降低材料成本、加强计划管理、控制制作损耗等方面提出了图书印制成本经营的有效举措,以适应图书市场多样化、复杂化与个性化需求,降低印制成本,提高图书品质。  相似文献   

12.
建立图书印制质量保障体系是贯彻落实《图书质量保障体系》的具体举措。近几年来,结合本校本社的具体情况,我们在建立图书印制质量保障体系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一、有章可循、有章必循、循章必严、违章必纠我社的几届领导班子对印制质量都很重视,针对印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收稿、版式设计、发排、定稿核红、发印、制版和装订、样书登记等,分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的印制管理操作规程,基本形成了印制保障体系的框架。制定印制操作规程,只是做到有章可循,并不等于有章必循。为使印制操作规程落到实处,还必须采取一系列…  相似文献   

13.
由于印制成本上涨,图书市场萎缩,当前我国出版业,特别是科技出版社,正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困境。如何走出困境,途径有待探索。这里讲的是如何加强图书成本的预算与决算问题。这是每个出版管理人员和编辑人员在掌握图书成本和预测盈亏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图书成本的计算是比较繁琐的。如以铅排凸版印刷为例,涉及纸张、装帧材料、制版、拣排、打样、校改、压型、浇镀版、印刷、装订等诸多因素与程序。从印制类别看,有铅  相似文献   

14.
树立成本控制观念,最大限度地降低图书经营成本,是加强出版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成本控制的主要环节图书成本控制是按照成本的特性和预定的成本标准,对图书经营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对一切耗费进行严格管理,及时揭示成本运行的偏差,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进行修正、调整和监控,使成本始终保持在目标范围之内。图书成本可分为出版成本、销售成本和资金成本。抓成本控制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一)出版成本控制图书生产过程所消耗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部分。1.直接成本:主要有排版、制版、印刷、装订及纸张等印刷费用。…  相似文献   

15.
图书印制质量是评价图书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图书的印制属于图书的外观生产。好的外观能更好地反映图书的内容 ,对图书内容的表达起促进作用 ;相反 ,则会对内容的表达产生负面影响。因此 ,提高图书印制质量非常重要。科技图书大都存在大量插图 ,因此 ,相对于纯文字的图书 ,科技图书对印制质量的要求更高。那么 ,图书的印制质量由谁来保证呢 ?在活字印刷时代 ,出版社发稿后 ,剩下的任务都交给印刷厂 ,印刷厂负责捡字、排字、校对、制版、印刷等工作 ,印制质量的优劣基本上与出版社无关。而如今 ,绝大多数出版社都配有比较齐全的电子出版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认为图书的印制质量是印刷厂的事,与出版社关系不大。出版社的成员绝大多数是知识分子,对图书印制工作不甚熟悉,加之忙于案头工作,因而几乎无暇顾及图书的印制质量。为了声明印装质量由承印厂负责,出版社往往在图书的主书名页或封底加上“本版图书若有印刷装订错误,可向承印厂调换”之类的话。诚然,承印厂应该对印制质量负责,而出版社就可以撒手不管了吗?  相似文献   

17.
沙莹 《新闻世界》2009,(8):171-172
随着互联网技术日臻成熟和普及。光与电逐步取代了铅与火,传统印刷出版领域展现出全新的广阔发展前景。电子排版使出版周期大大缩短,即时出版的概念已渗入出版界。网络出版(e—Publish)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它在取消通常的照排、制版、印刷和装订等工序的同时,也取消了邮局的征订、发行环节,再也没有运输上的麻烦与费时,一切都可从电脑屏幕上办理完毕。  相似文献   

18.
新闻出版总署2004年12月9日通过并于2005年3月1日起施行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就图书质量的印刷质量提出:"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行业标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CY/T2-1999)规定的图书,其印制质量属合格.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行业标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CY/T2-1999)规定的图书,其印制质量属不合格."但《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CY/T2-1999)并没有对印刷质量提出具体的标准,而是笼统地将"印刷产品标准水平划分为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一般水平标准和国内一般水平标准三个等级."而什么是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一般水平标准和国内一般水平标准,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那么,出版社如何以这个笼统的标准来保证印制质量?以下几个方面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纸张是图书内容的载体,纸张费用和印刷费用在图书印制成本中占了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印量较大的图书,纸张费用和印刷费用在印制成本中占的比例往往在50%以上.因此,合理地选择、使用纸张,是保证图书的印刷质量的关键,也是控制图书印制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时下图书出版单位纷纷进行改革,其中很大的举措或是实行策划编辑制,或是加强编辑之责任,或是仿效西方实行项目负责制,等等。这些都要求现代编辑必须是精编辑业务、懂出版行情、会发行操作的通才。诚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通才的,但编辑对整个出版环节相关知识的了解却很有必要。早在 1997年颁布的《图书质量保障体系》就间接地提出了编辑要懂印刷装订的要求,即责任编辑要会同责任印制、责任校对及主管社领导,从总体上对装订样书的质量进行审核。试想,如果编辑对印刷、装订一窍不通,又何谈对样书的审核呢 ?然而,两年多来,据笔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