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托班幼儿的记忆以及思维都是在直接与事物的接触或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的。幼儿通过动作、运动和各种感官获得信息并进行学习,利用重复的活动来帮助自己练习、记忆和组织自己的想法。为此,我们对托班班级游戏环境创设进行了教研,教师从儿童视角(用儿童的五感去感知、用儿童的情感去感受、用儿童的大脑去思考),创设高质量的班级游戏环境,促进托班幼儿感知觉、交往、归属感、自主和情绪体验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根据托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对事物的认知特点,幼儿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然而托班幼儿年龄小、自制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给开展集体教学带来了许多困难。提高幼儿的注意力,有效开展教育活动,需要教师针对托班孩子年龄特点,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师的语言、教学环境的创设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从而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陈笑颜 《学前教育》2010,(12):33-34
托班幼儿年龄跨度为2岁~3岁半左右,语言和行为还处于人的发展的初级阶段。新老师在面对托班幼儿时往往束手无策或比较随性,其实试着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入手,试着解读托班幼儿的心理,新老师会积累更多的教育智慧,从而坦然、理智地对待托班幼儿,更好地帮助托班幼儿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榕 《广西教育》2009,(33):114-115
当前,幼儿园的托班环境创设普遍参照小班区域活动创设模式。小班幼儿与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很大的区别,应依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安全性、趣味性、互动性、适宜性四个方面,进行托斑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相似文献   

5.
钟涛 《时代教育》2012,(22):162
托班是幼儿进入幼儿园参加集体生活的第一站,因此托班幼儿生活、学习的重点都放在对幼儿行为习惯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托班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6.
环境是潜在的老师。著名心理学家罗伯特说:“人离开环境,便无行为可言”,所以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发展非常重要。2~3岁幼儿生长发育快,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但动作协调性差。这一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决定了托班幼儿的生活、游戏、运动、学习是融合在一起的,而良好的、适宜的环境是托班孩子学习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托班幼儿在如厕培养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探索托班幼儿如厕能力的方法、措施,努力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如厕环境,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相似文献   

8.
黄耘 《考试周刊》2012,(9):185-186
作者在教育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支持性环境下的学习”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并将它以“托班幼儿支持性环境创设”的研究形式进行呈现。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积极寻求有意义的互动.使探索活动促进幼儿的个体建构,体现教师的有效指导.形成相应的支持性策略.从而提升托班幼儿与学习主体的互动.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合作品质,体现研究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李秀男 《考试周刊》2012,(82):189-189
托班教师要抓住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走进托儿的心里,具有较好的方法策略,从而既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又帮助托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其中,角色的转变,是一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判断力是思维的基本能力和形式之一。就是肯定或否定某种事物的存在或指明它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过程,并能够运用这种能力恰当地评价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动作行为情感态度,由此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主动的判断事物的能力。判断能力是认识能力的一个最基本的状态。根据笔者在托班工作多年的经验发现刚入托的幼儿对事物的认识是不具备判断性的。他们主要是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活动、环境刺激,从而获得判断的萌芽。因此帮助托班幼儿形成判断能力对其健康成长以及人格建构都具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1.
走过入园中期,在模仿和体验的过程中,托班孩子初步学会了与同伴交往,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积极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在教师鼓励下尝试合作游戏。第三阶段托班末期,我们从鼓励托班幼儿主动选择游戏入手,让主动活动成为孩子成长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12.
正"拼图"游戏是一种在平面上组合拼出一个具体的形象,材料简单,经济实惠,是一种很适合托班幼儿玩的游戏。它可以培养观察力、启发智慧、增进操作及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做事耐心、专注的品质,提高挫折忍受度及耐力,帮助其养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托班幼儿的精细动作、手眼协调、逻辑观念等都有帮助。在区域游戏中,我设置了拼图区,投入了拼图材料,让幼儿在操作中得到发展。一、巧用材料,自制玩具预设:托班区域活动的拼图,要符合托班孩  相似文献   

13.
秩序是生命的一种需要,是影响终生的一种习惯和品质.托班幼儿正处于秩序的敏感期,但在幼儿生活中的秩序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序”环境的创设、一日活动“序”的渗透、游戏活动“序”的培养、家园联动等途径,借助外界环境即外部秩序感的培养可以影响并促进托班幼儿内部秩序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早期阅读图书,是托班幼儿学习的途径之一。为了让托班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养工作:变倒置书为正置书手捧图书进行阅读,在成人看来最简单不过了:拿到书置正,然后  相似文献   

15.
一、体验式培训--使教师在主动学习中获得新观念、新策略 传统的教师培训以听和看为主,这种培训易使教师获得的新观念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真正地转化为教育行为.我园课题组提出体验式培训,让教师在实践中体验如何主动学习、建构新经验,如何精选活动材料,如何在活动中获得有效的支持和帮助等,以便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富有个性地发展.如我们设计了<玩锁>培训活动.活动前,我们将大小、外观不同的40把锁和钥匙混放在一起.培训者向老师们介绍:今天的培训是请大家玩锁.  相似文献   

16.
潘芙蓉 《文教资料》2010,(16):142-144
本文通过案例剖析托班幼儿主要的情绪表现、行为特点,分析影响他们行为的心理因素及情感需要,阐述培养幼儿愉悦情绪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家庭环境迁移法、悄悄话暗示法、随机生成教育法、游戏情境渲染法、行动语言表现法来创设具有情感支持的环境;以兼顾整体、尊重个性发展为主线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家园同步教育来培养幼儿愉快情绪,帮助托班幼儿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7.
托班幼儿因受年龄的限制,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还不成熟,正处在从家庭到社会的过渡时期,他们与三岁以上的幼儿相比有较大差异,因此他们的成长更需要成人的照顾,更依赖于适宜的良好环境。如何根据托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为托班幼儿布置适宜的良好的环境,让他们成功地从家庭生活过渡到幼儿园新环境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践从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跨班互动能促使幼儿扩大交往范围,提升交往层次,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应性,帮助幼儿拓展视野,促进其人格的和谐发展。我园在跨班互动的探索实践中为幼儿提供了真实、宽阔的互动情境,让幼儿打破班级、年龄界限,在多元化的、境域更为宽广的互动环境中主动探索,让环境成为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入托是孩子生活的一个转折点,他们的生活环境与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变化。托班孩子好模仿、好学习,这为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提供了条件。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是孩子顺利进行一日活动、愉快地过集体生活的基础。一、要求和规则应切合孩子实际托班常规要求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分阶段提出。9月份孩子刚入托,要求幼儿在教师的示范提示下,初步学习按老师的指令(如铃声)进出活动室、收放玩具、进行活动的环节转换;在成人的帮助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  相似文献   

20.
刘家 《学前教育》2009,(9):31-31
刚刚入园的托班幼儿面临着适应问题,往往让教师应接不暇。入园初期,有没有必要帮助宝宝建立必要的常规,会不会使原本困难的问题变得更加复杂了呢?我们认为,托班初期建立必要的常规不仅不会限制孩子,而且会为他们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