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考察了科学史对科学传播理论与实践的介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一方面,科学史研究内容的拓展和转向使科学传播问题进入科学史的研究视野,其研究成果为科学传播提供理论借鉴,也为科学传播带来丰富优质的内容资源;另一方面,科学史研究立场的变化以及由这些变化产生的新的研究成果,促进了科学传播理论和观念的变化,也影响了对科学和公众的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0)
生物科学史是科学家们发现、探索和研究生物世界的历史,它包含着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和思路,同时体现了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对学生具有积极的教育价值。《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重视生物科学史和科学本质的学习,能够认识到生物概念是由科学事实经过论证形成的。作为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生物科学史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3.
恰当运用科学史教学,开发科学史的多维教育价值,不仅能展示科学发展过程,还能把科学巨匠独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渗透到知识的传授之中,同时创设的情境对学生有很强的感染力,能激发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铺垫良好的心理基础,利于实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科学史研究中的比较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的比较研究能否取得良好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研究者能否审慎地考察其方法论问题。本文在借鉴比较史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比较科学史方法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认为在科学史可比性原则的引导下,比较研究可以克服传统科学史编纂学考证方法的局限性,能够客观地考察科学发展从微观到宏观实际,有利于进行概括、发现和检验有关科学发展规律性假说。  相似文献   

5.
小学科学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文从小学科学教育形态谈起,阐述了小学科学教育中彰显人文价值的必要性,并结合科学教材,分析其中人文价值的具体体现,提出将生命教育、科学史、STEAM教育等颇具人文内涵的教育内容融入小学科学课程中,以促进科学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转换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转化方式角度,概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信息资源转换的现有模式,并提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知识组织转换模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的重构及其方法选择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史的重构、方法以及科学史的客观性,是科学编史学中的基本问题。尽管科学史的重构不可避免地夹杂着主观因素,但是人们自信历史能够重构,并且这样得到的就是具有客观性的历史。科学史重构的内部和外部两种方法之间,不是排他而是相通的。在方法选择问题上,有主、客体两方面的影响。史学家的专业素养、教育传统、认识旨趣以及哲学信仰,是科学史重构时方法选择的主体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现象学运动中的新科学哲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发展中 ,技术不仅被科学史所忽视 ,而且占主导的科学哲学以数学 -逻辑的模式来解释科学 ,也忽视了科学中技术的作用。在现象学运动的背景下 ,逐渐产生了以实践 -知觉模式来解释科学的新科学哲学。尽管不同的新科学哲学家对科学的解释还存在差异 ,但他们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重视技术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情报科学史研究:现状、功能及其建制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允生 《情报科学》2001,19(4):414-417,448
本文讨论了情报科学史研究的主要功能,学科性质与地位以及中外情报科学史研究的概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情报科学史研究的建议,同时,探讨了我国情报科学史学科建制化的必要性及其模式。  相似文献   

10.
语境论作为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在逐步被人们所理解的同时,也渗透到科学史的研究中,对传统科学史观进行了诸多反思。文章不仅从历史语境时功利主义、实证主义和批判主义三种传统科学史观提出反思,而且从社会语境的角度对传统科学史观进行了理性消解。文章主张语境的、价值中立而多元的科学史观,为语境论科学史观的建立作理论上的辩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