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的技法课,一幅画画得好不好的标准是看其画得像不像。一堂课下来,如果学生的作品画得都不像,那么,这堂课就是失败的。而且在画水彩、水粉、国画时,学生半堂课忙于工具的整理,效果不理想。引入信息技术的画图工具就方便多了,而且效果更加理想。如在《平面构成》的教学中,原来要求学生先看范画,准备颜料。课前准备很烦琐,而且很难把平面构成的要求表现出来。引入画图工具后,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一位中学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将苹果画在黑板上让学生临摹,结果学生画得很像老师画的苹果。而美国的美术老师教学生画苹果是这样的:他每人发一个苹果让学生画,结果学生第一次画得不像苹果,第二次画得有点像苹果,直到第三次才画得像苹果了。以上实例体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个有着十余年教龄的美术教师,经常面对学生这样的问题:“老师,这张画我画得像不像?”“老师,这张静物画我怎么画得与实物一点也不像?”……从学生这些简单的提问中可以看出,许多学生对绘画的评价仅仅停留在像与不像的水平上。长期以来.美术教育一直处于一种固定的模式:先由老师在黑板上标准地画一物体,并规定好,先画左,再画右;先画上,再画下。于是所有的学生都努力将画画得很像。长此以往,结果是学生的模仿能力增强了,而个性却没了。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本无可非议,但模仿却不应该成为美术教学的目标。对于学生来讲,…  相似文献   

4.
目前,小学美术教学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对学生习作要求过于呆板在美术教学中,多数的教师都是采用让学生临摹教材中的范图,或是课前由老师根据教材中的范围画一张大的范图,或指定一幅课本中的作品,让学生照着描摹,同时强凋“像”或“不像”来衡量学生画画的水平和技法掌握程度。其实,美术教学中,课本的  相似文献   

5.
段国平 《湖南教育》2002,(22):35-36
美国教育学博士珍妮特·沃斯和新西兰资深记者、著名节目主持人戈登·德莱顿两人合写的《学习的革命》反复强调:“学校最重要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因为“怎样学习是比我们学习什么更为重要的问题”。由此想起了黄全愈先生在所著《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提到的中美学生绘画的问题:中国学生在画完画后,总是问“像不像”,而美国学生在画完画后从来不问“像不像”,只问“好不好”。这一现象看似平淡,却折射了中美两国基础教育在培养目标上的差异:前者强调的是继承性,后者强调的是创造性。回答“像不像”是指复制得…  相似文献   

6.
罗红 《湖北教育》2003,(9):59-59
以往,我们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通常以“画得像不像,技法好不好”为标准,这偏离了美术学科的本质规律。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以及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我看来,学生的艺术作品没有对与错,只要用赏识的目光去评价学生,就能给学生以自信自豪之感,就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改变了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提供了上述四个学习领域之间、美术与其他学科、美术与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通过综合活动的研究性学习,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在目前的实践中,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课题,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方式,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交流…  相似文献   

8.
在“双减”背景下,如何利用校本课程更好地服务于学生,让更多传统文化走进美术课堂?可尝试以葫芦为载体,以儿童画、装饰画、国画、书法为表现形式,依托“葫芦画”及其主题活动进行研习与探究,引导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让美术课堂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主要阵地。  相似文献   

9.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型的学习方式在全国 3 8个实验区蓬勃开展。中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学的知识框架 ,从全新的角度 ,按学习方式把美术课程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两个学习领域的活动方式 ,强调学生自由表现 ,大胆设计创造 ,外化自己的认识和情感 ;欣赏·评述则倾向于内化为文化品位和素质品质 ;综合·探索则强调通过综合性美术活动的体验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研究创造 ,运用综合性知识技能去制作、表现和展示 ,唤起学生对未…  相似文献   

10.
何燕 《成才之路》2014,(4):52-52
美术课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之一。以往的美术课堂要么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在图画本上画,要么就是让学生赏析书本上的图片。这种模式不仅枯燥、乏味,而且磨灭了学生对美术的热爱,让学生离美术课越来越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更新,使得多媒体教学走进美术课堂成为必然。多媒体教学的介入,为提高广大学生的美育素质和创造能力,提供了科学的保证。作为一种新的辅助教学手段,就像绿叶扶持红花,为我们的美术教学带来了“教”与“学”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我以新课标“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纽带,摸索出了一个“采集·交流·想象·评价”的小学美术教学模式。它改变了以往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以技法教学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手段、以追求逼真为目标的教学方法。本教学模式是一种环节式结构模式,分为“采集、搜集资料、发现美;交流、阅读资料、理解…  相似文献   

12.
魏思东 《广西教育》2007,(7A):51-52
1.教材分析: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美术《我在空中飞》是一节“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想象画美术活动课,通过“综合·探索”的学习实践学生要达到以下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美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我主要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的。 一、想象、创造,实施美育,陶冶情操 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不是专一地让学生得到美术知识与掌握绘画技能,更不能偏重于绘画技法的学习,满足于画好一张画。学习绘画的过程,是进行想象、思维的过程。基于这种思想,在教学中,我常安排学生进行命题画、想象画创作。作业时,我从不规定学生如何画,尽可能地让他们在想象的天地里自由飞翔,一次,四年级上命题创作课,题目是“春游”。同学们都以学校组织到赣州名胜通天岩春游活动为素材进行创作。一位同学画的是通天岩琼玉阁,他在琼玉阁旁画了两辆旅游车。有几位同学看后就议论开了:通天岩顶怎能上汽车!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组织全班同学  相似文献   

14.
《趵突泉》第4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准确地写出了小泉眼三处冒泡的情景。在教学中,我把美术和音乐引进课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以提高他们感悟语言的能力。一、画一画让学生先读课文,划出描写三种小泉眼冒泡样子的句子;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画一画这三种样子(同时让三名学生在黑板上画);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对黑板上三幅图画的评议意见,加以修改和补充,成为下面的三幅图画并附文字。(1)“不断”,“像一串珍珠”,“随着水流摇曳”。(2)“隔一会儿”,“十来个”,“好像你追我赶似的”。(3)“半天冒出一个”,“比较大”,“大多扁扁…  相似文献   

15.
王安金 《贵州教育》2011,(24):36-38
相对于课堂评价来说,美术作业的评价属于静态的,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尽管要求采用多样的评价方法,但由于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和教师自身素养的限制,在农村小学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依然是以“画得像不像”、“涂色均不均匀”、“绘画技法好不好”等为评价标准,冷漠应对学生作业,只一个分数就完事。然而美术教育自始至终都联系着主体(学生)的内心情感活动,它是艺术实践的原动力。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不仅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要关注学生作业中的内心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6.
作业评价在教育教学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美术作业是检验教学结果的直接因素。长期以来,一些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学生按照教学要求用模仿的方式被动学习,教师对于学生作业仅仅依靠“像”与“不像”或“对”与“错”来进行评价。这种传统的作业评价方式从表面上看能显示教师的技术水平,也能使作业水平整齐,达到一种标准,然而却压抑了学生的发展。久而久之,会让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对画画乃至其它学习都是不利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作业批改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热情,给他们学习的信心。  相似文献   

17.
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三位艺术家,历史上常常把他们称为“三杰”。达·芬奇从小就擅长绘画,邻居们叫他小画家。14岁那年,达·芬奇到佛罗伦萨拜著名艺术家弗罗基俄为师。弗罗基俄是位很严格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从此,达·芬奇根据老师的要求,每天拿着鸡蛋,一丝不苟地照着样子去画。画了一年、两年,达·芬奇有点不安心了,他问老  相似文献   

18.
石会泳 《教师》2010,(1):125-126
偶然问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美国小学生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苹果,由学生任挑一个去画;日本的小学生也是拿着一个苹果自己去画;而中国学生画苹果,往往是由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标准”的苹果,规定先画轮廓、然后这边涂红、那边描绿。老师还要再三强调不要丽得不像……结果中国学生“克隆”的苹果最像!  相似文献   

19.
执教多年,我发现在学生的美术作业中,其使用的工具、材料、手法总有学生会“另辟蹊径”。那么,如何看待美术作业中的这种“另类”呢?在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我们一般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作为教育目标,把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作为评价美术教学的准绳。如在素描教学中,总是先让学生把铅笔削得尖尖的,从H到B的铅笔一大把,在纸上整齐地排上调子,全班同学甚至几届学生的画儿如同出自一人之手。在色彩课上,千篇一律的光色变化,其它画法被视为不安分;在美术欣赏课上,通常是学生倾听老师的讲解,这幅画如何如何好,那幅画如何如何好,不管…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美术课强调学科中心,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满堂灌”的现象较普遍,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也不利于学生美术素质的提高。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程在内容上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并改革教学方式尤其是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学生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主体潜能,发展美术素质和审美能力。“自主探究·合作互动”学习方式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而建构的。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积极性现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告诉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应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