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沫若祖籍四川乐山,客家人,著名历史学家、诗人、作家.前几年广东省梅州市梅州大会堂展出的108位客家人中,郭老排在显著位置上.他虽然中学毕业后离开家乡,东渡日本留学,但仍能操客家话.1960年春夏之交,笔者在北京攻读文学.一次学校文学社团发给我一张票,请我们去看郭老创作的五幕历史剧<蔡文姬>的彩排演出,并在第二天参加该剧演出的座谈会.<蔡文姬>是历史剧,系郭老力作.1959年,他只用五天时间,一气呵成写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将其搬士话剧舞台,由话剧演员刁光罩饰曹操,朱琳饰蔡文姬.  相似文献   

2.
蔡文姬悲惨命运成就了"胡笳十八拍"感人的内容,使之成为流传千古的不朽篇章,同时,蔡文姬也因"胡笳十八拍"的艺术成就,奠定其历史才女地位。  相似文献   

3.
卢萌萌 《兰台世界》2014,(3):150-151
蔡文姬悲惨命运成就了“胡笳十八拍”感人的内容,使之成为流传千古的不朽篇章,同时,蔡文姬也因“胡笳十八拍”的艺术成就,奠定其历史才女地位。  相似文献   

4.
陈建林 《兰台世界》2013,(10):114-115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的女儿,她擅长音律,博学多才.代表作《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千古绝唱,从其内容中可以感受到其心意的流淌,随着琴声旋律的变化,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蔡文姬一条屈辱及痛苦的长路.  相似文献   

5.
1960年春夏之交,笔者在北京攻读文学,一次学校文学社团发给我一张票,请我们去看郭老创作的五幕历史剧<蔡文姬>的彩排演出,并在第二天参加该剧演出的座谈会.  相似文献   

6.
康东福 《云南档案》2008,(10):13-13
<正>大理州剑川县金华镇金华山万松岗,有一座集地方民族特色、石刻艺术、历史事实为一体的墓,该墓的墓表上刻着"百战之功光祖国,千秋不朽伴名山。"古剑藏山龙化去,长松映月鹤归来。"这就是被石屏袁嘉谷称为:"文而能武,国而忘家,纵横扫荡于数千里之邻省。功赫赫,名巍巍,仍不失儒生面目"的杨益谦先生墓。墓的中碑上刻着"陆军中将楚大师管区司令杨竹君墓,"为民国时期的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和云南名士李根源题。  相似文献   

7.
沈跃 《湖南档案》2010,(7):32-32
1960年春夏之交,笔者在北京攻读文学,一次学校文学社团发给我一张票,请我们去看郭老创作的五幕历史剧《蔡文姬》的彩排演出,并在第二天参加该剧演出的座谈会。  相似文献   

8.
周斌 《档案与史学》2011,(10):48-50
一上世纪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我在外交部任职期间,曾多次为郭(沫若)老当过日语翻译,其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是因为自己不懂《蔡文姬》,而遭到他的严厉责骂.事情是这样的:1959年,郭老的新作、话剧《蔡文姬》问世,受到广泛关注.几年后北京人艺剧团将其搬上舞台,更是轰动首都.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如果说郭老几年前  相似文献   

9.
蔡文姬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的女儿,她擅长音律,博学多才。代表作《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的千古绝唱,从其内容中可以感受到其心意的流淌,随着琴声旋律的变化,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蔡文姬一条屈辱及痛苦的长路。  相似文献   

10.
墓祭田即家族祖坟周围一定范围内的耕地,是为祭祀而置的土地,又被称为赡坟田、慕田、祭田、烝尝田等,是家族中的特殊共有财产.除安葬族人外,其收获之物专门充作祭祀祖先之用.墓祭田不可分割,只能一代代整体传继.两宋时期的一般宗族都有数量不等的墓祭田.墓祭田不可分割是为维系血缘同亲的观念,受法律保护.  相似文献   

11.
凡是天下人死后造坟,除非由于家贫立不起墓碑,只要能立得墓碑,碑上一定刻字,如刻上"先考×××先妣×××氏之墓"字样.可是在北京西山却竟有一座坟的墓碑,碑上居然没刻上一个字.这就是清末杀害秋瑾的绍兴知府贵福的墓碑.  相似文献   

12.
叶公坟叶公坟,明刑部侍朗叶公相之墓也.墓后土阜高十馀丈,前临小迎恩河,右有石桥,土人称之为叶公桥,相传为"骆驼  相似文献   

13.
李振东 《大观周刊》2012,(11):41-41
墓地是为了掩藏尸体的处所,本无优劣之分叠随着阶级社会的来临,社会已有等级分别,这在墓地选择上亦有表现。唐代官方特别重视官员的丧葬之事.对其墓地选择也有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4.
福建金门县共有三座明代鲁王墓疑冢、真冢和新墓.疑冢为清道光十二年(1832)林树梅所发现,不久,林树梅写下<修前明鲁王墓即事>诗.真冢为1959年所发现,同时还发现<皇明监国鲁王圹志>.新墓为1963年所修.本文从读林树梅诗入手,简单述论鲁王墓发现的经过,指出<明史>等文献关于鲁王卒年、死因、葬地等有关记载之失.  相似文献   

15.
汪精卫墓有址无墓。在南京,还有一座这样的墓,这就是国民党第一特务戴笠墓。戴笠墓传奇之处,最大的地方倒不在于墓之本身,而是墓内一件特殊的随葬品——清朝皇帝乾隆下葬时的随葬宝物——一把“九龙宝剑”。因为这个惹出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故事,至今真相难清。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结合蔡文姬曲折的饱经离乱忧伤的人生经历对<胡笳十八拍>的音、韵进行赏析.  相似文献   

17.
太原北齐徐显秀墓壁画侍女之发式较为特殊,学者多称为卷发.本文通过图像观察研究,并对比唐代陶俑所见相似女性形象及发式,论证其应为盘辫发.进而梳理入华粟特人石葬具图像及唐墓出土各类胡人俑中盘辫发人物形象,探讨其源流,指出该发式乃粟特人之习俗.并结合相关出土文物佐证北齐、唐代女性盘辫发受粟特人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汉武帝开通丝绸之路之前,还存在一条欧亚交流的草原之路。在草原之路上,游牧民族作为流动的载体,成为传播东西方文化的桥梁,石刻艺术是这种交流的产物。本文考察了山东6尊大型胡人雕像出现的历史背景,阐述了石刻艺术的源流,以及欧亚文化交流对秦汉及其之前石刻艺术的影响。秦汉时期,在宫殿前面树立铜人成为通行的做法,墓前立石人是对宫殿立铜人的摹写。张骞凿通西域以后,新一波外来文化因素进入中原,促成了墓上石雕的出现。墓上石雕最早见于霍去病墓,如果说马踏匈奴雕像是战争的写照,那么山东胡人石雕像则是和平时期民族融合的反映。这些大型胡人雕像,可能是墓主生前的文臣、武将,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胡人在汉朝为官的史实。山东地区发现的胡人雕像以及数量众多的墓上石刻,是其善于接纳外来文化因素,以及铁器制造业发达的见证。  相似文献   

19.
高芳  华阳  霍东峰 《博物馆研究》2009,(3):50-53,49
文家屯遗址位于大连市甘井子区营城子镇四平山南麓,积石墓则主要分布在遗址的西南至东北的山岭上,即东胡庐山、东大山、张墓后山等山脉的山脊上,统称之为文家屯积石墓。积石墓的分布数量为:东胡庐山14座,东大山6座,张墓后山35座(图一)。  相似文献   

20.
不久前,我到首都剧场观看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出的话剧《旮旯胡同》,在二楼走廊上看到一座雕像。当人们议论他是谁的时候,我脱口而出:“这是焦菊隐先生。”他在五十年代担任北京人艺的副院长和总导演,不仅成功地排演老舍的《龙须沟》、《茶馆》和曹禺的《胆剑篇》等名剧,还导演了郭沫若的不朽之作《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等,在剧坛上为我国话剧艺术留下一大笔“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