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策划,已成为打破“千人一面”、“千台一声”陈旧局面,形成媒体各自风格和特色,满足受众多方面需要的必然选择。对任何一个媒体而言,曾经有过的无须策划、仅凭好运气就能碰到好新闻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要搞好新闻的策划,重点是搞好重大题材的策划,而重大题材策划又不外乎重点题材、难点题材和热点题材三个方面的策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经济新闻报道特别是重大题材的经济新闻报道,已经成为受众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成为各大媒体所倚重,吸引受众,扩大独立舆论影响力、增强媒体权威性的重型武器。  相似文献   

3.
彭庆凯 《新闻传播》2009,(7):125-125
深度报道,首先是题材重大,其报道对象多为重要的、与受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或问题,或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其次是意义重大,富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感。深度报道着重于新闻的深度,关键在于记者能否通过对新闻线索的挖掘、新闻事件的呈现、新闻事件的分析,将一个或一组新闻事件的价值传递给受众.帮助受众更深入地理解新闻事实,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都市报深度报道的主要操作模式.通常是发现热点和追踪热点。而在发现热点方面,除了与记者勤懒有别外,很重要的一个因素还与记者掌握新闻线索的多寡有关,  相似文献   

4.
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如何突破?如何利用新闻摄影来反映重大题材?新闻摄影以其"真实记录、生动呈现、视觉冲击力强"的特点在重大题材报道中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今年的抗洪救灾系列报道中,安徽媒体创新利用互联网思维,对新闻摄影实行全媒体传播,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5.
重大突发事件往往因其对人们心理、生活乃至社会产生较大影响而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广泛关注,因此自然成为媒体竞争的焦点。在重大突发事件新闻中,如何在同类媒体中独树一  相似文献   

6.
王崴 《记者摇篮》2005,(9):53-54
战役性报道作为一种报道方式运用在我国新闻工作实践中由来已久。近些年,这种报道方式更是越来越多地被媒体在宣传实践中所采用,成为媒体宣传中常用的词汇,是媒体宣传集约化、规模化、报道题材重大化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董春辉 《新闻世界》2013,(5):278-279
重大题材的报道关系到社会舆论引导,关系到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的宣传,关系到媒体公信力、影响力、权威性的树立,因而一直倍受媒体的关注。本文认为,做好重大题材的报道宜从四个方面着手:即掌握新闻背景、做足新闻策划、创新报道方法、注重台网结合。  相似文献   

8.
报道题材、报道方式与传播效果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题材指的是新闻生产的原材料,报道方式则指报道者将新闻事实示于人的方式。报道题材的正面或负面,是寓于事实或信息之中的内在性质上的区别。而传播效果的正面或负面,则属于新闻经传播以后对受众所产生的影响的差别。报道题材的正负与传播效果的正负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对应关系,报道方式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9.
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是长期困扰企业媒体的一道难题。谁都明白重大突发事件蕴含着的巨大新闻价值。对于重大突发事件,受众知情的欲望最为强烈。因为重大突发事件在突然之间爆发,新闻信息在一瞬间传递,单位时间爆发出来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容易引起全国乃至全世界关注。这就是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具有较强的影响力的原因。正因为如此,重大突发事件报道成为新闻媒体竞争的重点领域。在许多时候,重大突发事件的公开程度、处置方式及传播速度,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新闻信誉。  相似文献   

10.
重大题材报道不是中央媒体的专利,众多地方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视对重大题材新闻的独立报道,在近两年的香港回归、大江截流、张北地震、十五大召开、长江和松花江流域抗洪抢险等重大新闻发生的现场,都活跃着许多地方新闻媒体记者的身影。这类新闻常出现在地方报纸的头版,因此,搞好重大题材报道也是办好地方报纸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的信息公开化程度日益提高,传播媒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媒体拥有独家报道亦是难得,特别是在重大题材的报道上。许多新闻题材由于信息来源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各个媒体的报道更多的是雷同或相似。如何在重大新闻报道上一枝独秀,增强与报道主题相关联的新闻背景内容,进行比较、深入、分析、拓展,对背景资源进行再度开发,利用背景增加新闻的信息含量,提高新闻的厚重,才能做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新闻。  相似文献   

12.
目前,突发性事件是受众注意的热点,也是媒体关注的焦点。其中尤以那些可能对公共安全和健康造成威胁的突发事件最有可能成为受众关注和媒体聚焦的对象。 本人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分析受众心理,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日常新闻是媒体运作的驱动力量。与重大突发性新闻相比,日常新闻虽然影响较小。但受限少,领域广。一个小市民,一件普通事,一项专利发明,或者一个新发现等,都可以成为报道的题材,是各大媒体的主要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4.
会议新闻是党报报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还是重要版面的“重头戏”。但是,在各种题材的新闻中,会议新闻一直有着一副“灰色”的面孔。它们在报道内容上比较单调枯燥,在报道方式上比较呆板僵滞。记者采写时缺乏热情,受众阅读时也缺乏兴趣。不容否认,会议新闻已经成为影响党报媒体传播质量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杨艳辉 《东南传播》2018,(4):150-151
本文从记者策划、采编《三明医改启示录》系列电视新闻报道心得入手,尝试分析改革类题材新闻报道中如何强化受众意识。强调从新闻消费主体,即受众角度出发,运用新闻心理学相关理论,在策划、叙事策略、电视语言运用等方面着手,拉近此类型新闻与广大受众的距离,使重大题材新闻报道更有"温度",创作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  相似文献   

16.
媒体需要营销,新闻是否需要营销?在软性新闻盛行的时代,硬新闻特别是以宏扬主旋律、承担宣传任务为主的重大主题报道如何赢得受众?江苏卫视的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用自己五年来的创新实践部分回答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关于重大自然灾害的灾情及抗灾救灾报道,由于新闻事件重大、影响力强、波及面宽,历来是官方倾心、媒体用心、受众关心的焦点,其报道的深度、广度、及时性、准确性更为社会各界所普遍瞩目。同样不可否认,灾害发生地媒体对灾害性报道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18.
深度报道是新闻媒体客观、冷静、完整地报道重要新闻事件,追踪其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性意义的高层次的报道,包含着媒体的立场和作者的观点.它的题材往往来自某一专业性的领域或者是局部性范围,受众往往觉得难以理解,要想使社会上的受众能够接受它,就涉及深度报道社会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地市级党报要强化主流媒体的舆论影响力,提升对受众的吸引力,增强报纸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用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和处理新闻题材。在纪念性题材的报道中,尤其要以创新制胜。因为有创意的构思,是策划新闻精品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没有创意和新意,只能是一种常规、平庸的报道计划。  相似文献   

20.
李贺 《新闻世界》2010,(6):131-132
在大众媒介环境下,受众知情权的基础是"传者的真实",而非"受众的真实"。①在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的今天,一些媒体新闻价值取向出现了错位,威胁着受众的知情权。本文从当前媒体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报道倾向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新闻价值取向的错位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