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向是高师中文系设置的一门专业必修课。顾名思义,该课程的设置,目的是要学生熟悉、掌握中学语文的教材教法。但现有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脱离中学语文教学实际的弊病。因此《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的改革,须从如何使课程更好地结合中学语文教学实际这一根本问题出发。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得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法》;二是设置《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以下简称《教材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1995年以来.洛阳师专中文系对《教材教法》课程实行重大改革。在保证教法理论讲授的同时.突出中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技能培养,拓深实践模拟的教学活动内容,专门开设了《教法实践》这一课程。选用现行中学语文课本的典型篇目,模拟教学实际情境,以演练为基本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往课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对学生进行教学基本技能的系统、序列化培训.目的使师范毕业生直接适应教学岗位的实际需要。我们把这种课程化、训练序列化的教学方式.命名为“《教法实践》课导练模式”。模式分作整体设计、课堂教学分段…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随着基础教育的转轨,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及教学见实习面临改革。文章从分析原有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论述了昆明师专中文系在教材教法教学、实习过程中的具体改革探索措施,总结了改革两年来所取得的实际效果,并得出了以下结论:1.教育改革不仅要从体制上作宏观改革,也要对专业没置、课程结构等作微观改革;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最大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3.废止封闭的经院式教学,实行开放式的多元化教学,是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一、改革课题的提出《中学语文教学法》的改革课题,是在我们对这门课程过去的总结、现状的研究,未来的展望这一基础上提出来的.中学语文教学法是高师中文系的一项"综合工程".如果说中文系的基础课、专业课是对一部机器个别部位加工的车间,那末,《中学语文教学法》就是对这部机器组装的"综合车间".这门课程在中文系理应占有特殊的地位.但是,回顾前几年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师范院校中文系与中学语文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文系教学的成败,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的成败;中学语文的状况,促进、推动、引导着师范院校中文系的教学改革。一、调整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了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生产”人才的“工艺流程”,而师范院校以前的课程设置突出师范特点不够,课程设置与综合大学的区别很小:只有学科教育学、教材教法和四年一次的教育实习,教师职业道德和师范专业能力的培养方面几乎为空白。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对原有进行了调整,合并内容重复的课程,增加了语文教育系列课,拓宽选修课的范围,…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理事、湖南省语文教学法研究会副会长、郴州师专中文系副主任、副教授邓达森同志的新著《语文教材教法探微》,由中国建村工业出版社1993年8月出版,书号:ISBN7—80090—176—9/G·5,24万字,大32开压模封面。 作者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已有三十多年。这本书是作者总结三十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进行教学理论探讨的结晶。作者所进行的“应用文教学的调查和研究”获1989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学体系改革”获1993年优秀教学成果校级一等奖、湖南省级一等奖。作者所创立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的教学体系”获得省内外同仁的赞誉。这本书反映了作者的教学成果。  相似文献   

7.
教育书讯     
《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出版上海师大钟为永教授主编的《中学语文学科教学论》是一本集科学性、实用性、知识性于一体的高等师范院校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的教材,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1993年10月出版,可供中、小学语文教师、师范院校、教育学院中文系师生阅读,也可供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开设《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的时间并不长,过去这门课叫《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教材教法》顾名思义就是研究中学语文教材以及如何教这些教材,多偏于教学实践;后来鉴于培养目标的教学理论知识结构建设,加强了理论性,改名为《中学语文教学法》,这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的课程内容 ,必须适应中学语文教学对语文教师基本素质的需要 ,必须适应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对教师能力的需要。由于中文系最具师范特色的《中学语文教学法》课程改革严重滞后 ,因此应改革《中学语文教学法》以知识系统为主的课程构建方式 ,代之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教学技能相统合的能力型课程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是高师院校中文系学生的一门主干基础课(或日专业必修课)。设立这门课的主要目的,通俗地说,就是“为了帮助未来的(语文)教师学会教学。”高师中文系的学生要顺利地实现以学生到教师的转变,需要具备诸多条件,而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无疑起着相当重要的津梁作用。故此,有人认为,“高师中文系要办出  相似文献   

11.
韦志成副教授的《语文教育原理》就要问世了,我十分高兴。这时不妨从头说起。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一般都开设了语文教材教法课,由于没有现成的教材,教师只好自编。就我所知,这些自编的教材,大约有三种类型:一种以凯洛夫《教育学》为依据,列举教学论中的若干观点,用语文教学中的例子加以阐释,名曰语文教学法,第二种以中学语文的各种体裁的文章为依据,分类讲解,其中语文知识居多,教法不过是几条建议;第三种按中学语文教学过程讲述了备课、课堂教学、作文指导及课外阅读中应注意的问题等,称做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这些自编教材,各有其特点和长处,在当时的情况下起了一定作用,但都不能全面完成教学任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过程的研究是直接关系到《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课程教材建设的科学化的问题。过去,我们的研究工作,多集中于讲读教学过程的总结和研究,对于作文教学过程的研究较少;讲读教学过程的研究中,以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的研究为多,一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的研究较少;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的研究则更少,而听  相似文献   

13.
高等师范院校各系(专业)均开设关于本专业的中学教材教法课(如中文系开设“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数学系开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等)。这些中学教材教法课(以下简称教法课)是高等师范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修课,它对于培养合格的中学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推动下,高师教学领域中教法课体系的改革,已成为一个值得重视和加以探讨的问题。本文仅就高师教法课体系的改革谈一点粗浅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本书对中学语文教学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我们认为,这是符合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的学习需要的;这些同学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他们在毕业之前需要对中学语文教学问题有比较全面的了解.至于在职的中学语文教师也常常表示:个人的教学经验和见闻总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能看到一本比较全面地论述中学语文教学问题的书.本书也可供中学语文教师参考.高等师范院校中文系,在全国解放前一般都设置“中学国文(相当于现在的“语文”)教材教  相似文献   

15.
(题目后面括弧里的前一个数字是期数,后一个数字是页数)发刊词(本刊编委会1.1)几点想法(叶圣陶1.2)深切悼念戴伯韬同志(本刊编委会2.的 教材改革座谈会教育部召开中小学教材改革座谈会(方德溥2.1)中学语文教材改革第二次座谈会纪要(2.1)中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第二次座谈会纪要邝.句中学物理教材改革座谈会纪要(2 .7)记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田小琳等3.42)中学生物学教材改革座谈会简记(叶佩琅4.1) 课程教材教法研究论研究学校课程的重要性(戴伯韬1.3)中小学课程设计中的兰个问题(叶立群2.10)中学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刘英杰3,1)课程研究引论…  相似文献   

16.
韩李 《教育与职业》2007,(20):137-138
高校课程的设置越来越注重教学与实践、教学与社会相结合.《教师口语》作为一门语言的技能训练课直接关系到学生面对未来、走向社会的切身利益.文章通过高师《教师口语》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及教学现状的阐述,从课程改革的方向、课堂授课的教材、教法、对象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7.
从教材的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三方面改革《中学化学教学法》课程的教学,巳取得了初步成效。在《教法》中增加“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和“班主任工作”内容是有益的。根据各师专实际自编《教法》辅助教材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8.
三、中学教育的中心是教学工作廖著《中学教育》一书在各章节中都有关于学校课程与教学的论述,还专述了教材与教法.他的理论与实践,体现了学校工作的中心是教学.中学的教学工作,第一、体现在课程设置与教材教法上,第二、体现在课外作业与学校生活中.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理论,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学,掌握培养目标,以实现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9.
我们辽宁省鞍山市第十五中学语文教改小组从1979年1月开始进行中学语文教学整体改革的实验,这是我省参加国家教委领导的《中小学学制·课程·教材·教法整体改革》总的教育科研课题的子项目.经过12年的努力,我们采用边改革教材,边进行实验的方法,从1980年开始编写油印本的实验教材.这套教材几经修订,由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版,经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会审查通过,定为可在全国中等以上水平的学校使用的课本.  相似文献   

20.
《从中学语文教学基本功》、《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中学语文教法研究》三门课的继续教育,决不是权宜之计的继续教育.而是一科制度,一种战略,要重系统、重实践、重科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