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自年初参加解放军报第十二届新闻函授以来,为了出成绩,我憋足了劲,刻苦攻读,积极采写。可惜,时至今日,只发表了2篇“豆腐块”。每当看到其他函授学员的稿件在报刊上频频“登台亮相”,羡慕之余,为自己深感遗憾。当静下心来对自己的函授经历进行回顾时,却常常意外地发现,其实值得欣喜的地方也不少。通过对辅导书籍的认真学习,使我掌握了一定的新闻理论知识,提高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的采写实践中,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更多的人与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表达能力。过去,我写信都很费劲,与人…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函授学员高强报道:12月中旬,济南军区某团在“新闻报道总结大会”上,给7名战士报道员颁发了“新闻报道先进个人”荣誉证书。这7名报道员都是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的第十二届学员。一年来,该团为提高报道员的新闻采写能力,积极鼓励报道员参加解放军报的新闻函授学习,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机制。团里先后有12名报道员参加了函授学习,并且实现了人人见稿的目标。一年来,该团先后有180多篇稿子见报。参加新闻函授,成效显著,团领导要求报道员再接再厉,政治处又做出决定:凡参加2003年第十三届军报函授的报道员,团里为其报销一…  相似文献   

3.
袁雪峰同学:   函授中心尚未正式开学,就收到你采写的两篇报道新兵连的稿件,这是函授中心收到的第一份来稿,因此,也就自然成为我们关注的来稿了。   按说,作为函授学员,应当按照函授中心的教学进度和作业要求,有计划采写一些重点稿件,可从你的来稿中我们又想到一个问题,如果带着自己稿件采写中的问题再去学习教科书,也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试试看吧。   下面对你的两篇稿子进行点评。 第一篇稿子,消息: 《武警阿坝州支队关爱新兵实打实》   本报讯 袁雪峰报道:“爸爸、妈妈,我在部队挺好的,干部、班长对我…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2005,(11):68-68
第15期新闻函授学习已近尾声,各个学员的心理反映也不尽相同。有的以无比欣喜的心情盼着早日为函授学习划上句号,以便用初出茅庐的热情奔赴采写第一线;有的则以愧疚的心情极不情愿地等待着结业,并随时等待迎接今后采写实践的惩罚;有的对这种结业持“无所谓”态度,认为反正学好学坏都无关大局,最终还是要看自己的上稿多少。这些心理反映无论积极还是消极,都带有某些盲目性,而避免和克服这些盲目性的最好办法就是来个“回头看”。特别是作为本期函授学员,在即将结业的时候认真对自己的函授学习来个“回头看”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军报第十五期优秀新闻函授学员。回想学习1年来最大的收获,就是函授学习帮我提高了中稿率。函授学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掌握一定的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在参加函授学习前,我也有“小豆腐块”和“萝卜条”见诸于部分小报,但没有用过超过300字的稿件,也没有在全国性报刊上露过面。我曾下决心要采写篇有分量的稿件来,并要在全国性报刊上见稿,可发出去的上百篇稿件都石沉大海。我把自己的这一苦恼告诉了军报函授中心的老师,老师帮我分析稿子存在的问题,说我写的稿件反映的是我们本单位小范围的现象,但在全军或军区范围内就不一定…  相似文献   

6.
欣逢函授中心第十届学员开学,利用这个机会跟同学们谈谈心。谈个老话题:叫“钻进去”与“走出来”。我之所以要谈这个题目,是因为在不少初学新闻写作的同志中存在着这样两种倾向:一个是钻不进,对学习新闻理论不感兴趣,不下苦功;一个是钻进去后却走不出来,理论上能讲得头头是道,就是与采写实践对不上号。先讲:“钻进去”。所谓“钻进去”,就是要屁股坐下来,把心静下来,先扎扎实实读一点书,掌握一些新闻理论知识,并力求读得通一些,理解深一些。据我所知,绝大部分函授学员都很热爱新闻写作,并且都有过采写的尝试,但对于新闻…  相似文献   

7.
谢顾问;我是军报第7届函授学员,有一个问题向您请教。每当我采写了新闻稿件给同行看或寄给编辑时,人家总是说我写的稿子缺乏血肉,很“空洞”,这是什么原因呢?有办法克服吗?55310部队杨少清杨少清同志:“空洞”,就是言之无物。你能在同行和编辑的帮助下认识到自己的稿子存在“空洞”的毛病,这很好。“树有根,水有源”,稿子的“空洞”也是有原因的。——讲道理太多,必然空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稿子主要靠摆事实取胜,+。果在一篇消息(一般8O0字以内)中,议论过多,甚至超过了事实所占的比重,那就会给人以“空”的印象。—…  相似文献   

8.
我是连续4届的老学员。本来参加3届新闻函授学习之后,我基本上掌握了新闻的写作规律和技巧。但每参加一届函授,都使我感觉到:投入中心,受益无穷。所以,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第六届新闻函授,开始了函授生活的第4个年头。新年伊始,随着新春的到来,我却进入采撷新闻成果的季节:被省军区、军分区、吕梁地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工作者,而且收到《解放军报》、中国民兵《钦州杯改革大潮中的民兵先进典型通讯征文》三等奖证书,《战友报》社“大同杯”后备军风采征文二、三等两个获奖证书,以及《山西日报》通讯征文一等奖、《国防时报》…  相似文献   

9.
作为第五届新闻函授学员,我想谈些自己的学习体会,一则汇报给老师,请予讲评;另外也可供新学友参考。我的最主要的体会是,参加函授既可学“作文”,更可学如何“做人”。即使由于一些条件的限制,有些学员函授期间在写作匕没有实现“零”的突破,但在如何“做人”上却有一定的提高。函授一年的成绩告诉我,不管从事什么工作,缺了认真和吃苦的精神都是不行的。我去年3月份插班函授至11月,其间在全国级报刊发表3篇稿件(两篇杂文,一篇消息);在徐州矿工报社主办的“学丽平双拥杯”征文中,还获得优胜奖,作品被结集出版;在省地市级报…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报道:军报第11届新闻函授学员、68067部队政治处干事邱流,挤出业余时间刻苦钻研函授教材,并利用下基层检查工作调查研究等时机,积极采写基层建设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邱流先后在军内外报刊台上稿20余篇。日前,由于成绩突出,他受到上级通报表彰。函授学员邱流成绩显著受表彰@王家行  相似文献   

11.
第九届函授学员在收到结业证前后,纷纷给我们寄来了丰厚的“回执”:有的满怀激情地向我们报喜,函授学习圆了自己的新闻梦,实现了见报“零”的突破;有的无比兴奋地说,我从一个不懂五个“矿’为何物的门外汉,跨进了新闻的大门槛,初步掌握了几种新闻体裁的写作方法,我要由衷地感谢那些没有见过面的函授老师。学员周根山的来信有一定的代表性。他写道:在军报函授中心的教育、指点和熏陶下,我现在感到“眼”在云端,“脚”在实地,也就是说有了一点新闻的感觉。这才是最宝贵的,比发表作品更让我高兴。路还很长。通过学习,我更加感到…  相似文献   

12.
在第14期新闻函授学员的来稿中,不少学员从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开始,写出了一批有思想、有内容、有真情实感的生动故事。我们认为,这个写作的“第一步”走得好!据我们所知,很多函授学员是基层连队的新兵,平时学习、训练很忙,连阅读函授教材都是加班加点或牺牲节假日休息时间完成的,哪里还有多少时间去采访、调查和搜集新闻素材呢?然而我们不少学员,偏偏在“没有办法”中找办法,既然没有大块的时间去采访,那就从采写自己身边的事开始吧。常写不辍,同样可以锻炼写作能力。下面选载的写“我”的故事都是本期函授学员写的,让我们通过他们的稿…  相似文献   

13.
我是沈阳军区某炮兵团一名干部,也是解放军报新闻函授第12期学员。过去,我总期盼自己采写的稿件能变成铅字,一连向报刊杂志投稿20多篇稿件却无一命中。正当我对此心灰意冷之时,师报道干事裴永军同志推荐我参加了解放军报社组织的新闻函授学员学习。当我收到新闻函授中心老师寄来的《新闻写作学简明教程》、《新闻写作初学问答》及《吹毛求疵录》等函授学习教材和学员实习采访证时,心里乐滋滋的。我按照新闻函授中心教务处下发的有关学习计划按部就班地展开函授学习。在业余时间,我按照所学的新闻理论和函授中心教务处老师的点拨,不断…  相似文献   

14.
记者生活辛苦而又丰富多彩。几年来,我采写的诸多作品在全省,全国获奖,而我自己也于2004年荣幸地被评为第五届福建省“双十佳新闻工作者”,并出版了35万字的通讯散文集《神灯和女神》。但我觉得,最舒心的还是采写那些基层先进人物,特别是挖掘和反映了那些弱势群体、尤其是残疾人顽强自立的生活亮点。  相似文献   

15.
石翼 《军事记者》2005,(10):71-71
大凡参加新闻函授的同志,都有对成功的渴望:或想通过函授学习能尽快掌握新闻采写的规律和技巧,早日在报刊上实现“零”的突破;或通过新闻写作的实践能当上报刊的通讯员或找到一个稳定的新闻工作;或通过系统的新闻理论学习能将新闻业务提高一步,使自己的作品能在全国获奖,并一举成为“名记”……这些良好的愿望是可以理解的,也不是完全不能实现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倘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一味固执地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路走下去,有时候反会欲速不达,适得其反。因此,当我们向成才的目标发起进攻的时候,千万不要丢掉辩证的“两面观”,警惕在看似正确的道路上糊里糊涂地滑人成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基层报道员的采写水平,驻疆某部举办了一期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对基层推荐的 32名新闻爱好者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与以往不同的是,以前都是从地方报社聘请的编辑或记者授课,这次培训却让曾参加过军报函授的3名学员挑大梁,组织并担任小“教员”。曾连续参加十三、十四两届军报函授、并两次被评为优秀学员的二  相似文献   

17.
新闻窗     
新闻函授硕果丰△河南焦作军分区自年初成立新闻函授中心焦作辅导站以来,127名学员认真学习新闻采写,今年上半年,在全国性报刊刊稿件达120篇。(唐庆佳)△某团对参加新闻函授的63名官兵进行统一辅导,并利用闭路电视、广播等为他们提供发表作品的阵地,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仅7月份,他们就被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稿件103篇。(张正军)△86655部队函授学员、列兵邢喜峰的作品《沂蒙山妈妈》在天津东丽区“军民情”征文大赛中获一等奖。(刘广)△成都军区某汽车团专业军士余中华,参加第七届新闻函授不足五个月,就在报刊上见稿40余篇…  相似文献   

18.
南京军区后勤某分部政治部战士报道员吴德,参加军报新闻函授以来,勤奋好学,刻苦钻研,新闻写作水平不断提高,他采写的消息尤其是短消息很有特点,值得认真总结和研讨。我们这个认识和想法,是怎样形成的呢?吴德是第7届第2批入学的。今年开学不久,他寄来了一组消息,共4篇,写的都是某军犬训练队的事。因为题材新颖,篇幅短小,所以引人注目。请看原文:某军犬训练队举行大型军犬表演深受好评学员吴德报道:“解放军叔叔,感谢你们的表演,你们的优良作风、精湛武艺,使我们备受教益……”日前,一封署名为“南京市鼓楼小学全体学生”…  相似文献   

19.
翻阅函授学员来稿,准备着手为《函授通讯》编选一期学员的作品。在众多的稿件中一篇稿题为“他用生命‘采写’了最后一则壮丽的新闻──追记为抢救落水群众英勇献身的八届函授学员游德生烈士”的通讯,那么突出地跃入眼帘,怎么回事?这显然是在报道一位函授学员牺牲的消息。我的心怦然跳动,迫不及待地读了下去。原来,这里记叙的是八届函授学员、黑龙江省军区边防某部三连战上游德生救人的事迹。事情发生在今年6月对日下午。游德生随排长来到黑龙江边,准备联系艇组,乘巡逻艇到江上巡逻。排长去艇组驻地了,他正在江边等待。这时,突然…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函授学员李洪房报道:为了提高函授学员的采写水平,使他们早日成为基层连队新闻报道的中坚力量,近日,新疆军区某部集中20余名军报函授学员进行为期15天的培训。他们从驻地报社、电台邀请编辑、记者授课,集中对学员进行辅导,并现场为学员解难答疑,让曾参加过军报函授的老学员谈学函授用函授的心得体会。学员张辉充满自信地说:“在军报函授老师精心指导的基础上,再加上这次培训,我一定能够上稿!”集中培训 函授学员@李洪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