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保持”与“遗忘”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小学生容易遗忘所学的数学知识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遗忘的产生,一是由于记忆痕迹受到干扰,神经过程出现抑制;一是由于神经联系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消退,以至最终消失。教者要善于分析遗忘的产生、遗忘的发展进程及影响遗忘的因素,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加强保持。对此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相似文献   

2.
被遗忘的人     
在教室的角落不是躲只是被遗忘不是我太平凡只是我不太出众不是我不想表现只是我个性内敛被人遗忘的感觉不好受,还有一点空虚和寂寞被遗忘的人不止是一个偏偏被遗忘的人同时也是将人遗忘的参与者这个世界就这么矛盾[解读]不想被人遗忘,就不要做遗忘的参与者。看过这样的话:孤独的你,遇到孤独的我,两颗孤独的心,将孤独消融。对别人热情,也一定会收获别人的热情。被遗忘的人@隐形的人  相似文献   

3.
无论哪一方面的学习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遗忘,这是一个避免不了的趋势,因此教师需要利用遗忘规律来对抗遗忘,解决小学音乐课中学(唱)会后却又遗忘了的问题,让学习更有效率。音乐课是小学课程的组成部分,与其他课程共同为教育的发展助力。艾宾浩斯遗忘规律能够使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与课后学习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作为信息加工的最终结果,是人们获得了知识并存储在记忆中,而反向结果就是将其遗忘。遗忘主要是由信息干扰和提取失败导致的,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实验总结出遗忘规律,即:遗忘是由快到慢的。高校会计专业财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学生难以记忆并容易遗忘的知识点,文中重点探讨了如何巧用遗忘规律,提高财会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作为信息加工的最终结果,是人们获得了知识并存储在记忆中,而反向结果就是将其遗忘。遗忘主要是由信息干扰和提取失败导致的,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根据实验总结出遗忘规律,即:遗忘是由快到慢的。高校会计专业财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学生难以记忆并容易遗忘的知识点,文中重点探讨了如何巧用遗忘规律,提高财会课程的教学效果,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英 《学周刊C版》2014,(1):95-95
正复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重要组成部分。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研究的遗忘现象表明,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也就是说,学得的知识要抓紧复习。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知识才得以保持。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心理,及时组织复习。对于复习,教师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认为复习只需要安排大量模仿性的机械练习  相似文献   

7.
遗忘是英语学习中必然的一个环节。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 英语学习本来就是记忆和遗忘之间的殊死搏斗。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  相似文献   

8.
遗忘规律的探索与运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们仅仅满足于艾宾浩斯发现遗忘曲线的规律是不够的,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去研究遗忘规律的具体应用,这对于人们的记忆实践有重大意义。“消极遗忘”是要克服的,而“积极遗忘”则是一个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要遗忘掉那些烦恼的事情和无意义的信息,要牢记那些最有价值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常听参加进修学习的教师议论一个头痛的问题:遗忘。他们每每埋怨:“学不进去了,今天学明天忘,实在没有办法!”有的人因此却步辍学。其实,在遗忘面前大可不必如此感叹,只要我们树立信心,发挥优势,遗忘是能够战胜的。  相似文献   

10.
我们仅仅满足于艾宾浩斯发现遗忘曲线的规律是不够的,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去研究遗忘规律的具体应用,这对于人们的记忆实践有重大意义。“消极遗忘”是要克服的,而“积极遗忘”则是一个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现,要遗忘掉那些烦恼的事情和无意义的信息,要牢记那些最有价值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没有哪个国家像俄罗斯与中国这样具有如此大的可比性和可借鉴性。然而,近20年来中国教育界似乎正在遗忘俄罗斯。/遗忘俄罗斯,就等于忘记了那段特殊的历史;遗忘俄罗斯,我们就缺失了一个审视和反观自己的参照系;遗忘俄罗斯,我们在学习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时就缺少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记忆对学习的意义不言而喻。我国心理学家杨治良在《记忆心理学》中写道:"有了记忆,人才能有间接知识,没有记忆,学习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记忆是教育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主题。记忆研究中的突破对教学与学习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在记忆研究中,遗忘是最常见的现象,也是人们进行记忆最大的敌人。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说要记住某个东西时,往往真正的含义是要避免遗忘它。遗忘在记忆过程中的重要性由此不言而喻,而记忆的研究就是从遗忘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学习活动中有一个规律,这就是要及时复习。这是珍贵的学习经验,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学习之法。学生对学过的功课或读过的文章、书籍,趁热打铁,及时回顾、检查,有所侧重地进行复习、反刍、消化,是保持记忆、加深理解、提高学习质量的必要方法。1885年,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首先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进行实验研究,他发现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识记以后,最初遗忘的特别快,以后的遗忘速度逐渐递减。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遗忘的速度并不与时间间隔成正比。  相似文献   

14.
记忆是掌握知识的关键,记忆是发展智力的前提。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易学难记”的心理,因而如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一、及时有效复习及时复习是防止遗忘的最有效和最常用的方法。根据遗忘规律,初始遗忘特别迅速,随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变慢。有研究表明,当天学习的知识若不及时复习,第一天可遗忘70%,第二天可遗忘10%左右,随时间推移遗忘得会越来越少。因此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学过的内容当堂当天一定要复习好,不留下记忆死角。许多学…  相似文献   

15.
审美遗忘是审美活动中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刘勰的《文心雕龙》中包含了丰富的审美遗忘思想。"虚静"理念中对创作心境的选择性遗忘,以及自然理念中的反浮华尚质朴,都要求主体对现有僵化的审美经验进行审慎观察并主动淘洗,为文学创作打开审美视野。  相似文献   

16.
记忆是人们评价一个人智力的重要指标.在教学活动中人们重视和强调必要的记忆,这对提高一个人知识水平无疑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怎样正确处理好遗忘与记忆的辩证关系,却时常被人们所忽视.现就教学中的一些体会,谈谈这个话题. 人们常说:有所失才会有所得,光想得而不想失的想法显然是幼稚的表现.遗忘与记忆的关系也正是如此.要有所记忆,必有所遗忘,而必须有所忘,才能有所记和忆.因为遗忘本身是整个识记过程的对立面,同时  相似文献   

17.
如何抗遗忘人的记忆可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短时记忆经过抗遗忘而形成的。人们在背单词时共同遇到的问题是今天背,明天忘,记忆率低,也就是无法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见到一个单词似乎似曾相识,但是无论如何还是难以想起,这说明我们在与遗忘作抗争中处于劣势。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小偷叫做遗忘,他常常来到我的身边, 偷走一种叫做记忆的宝物, 然后悄无声息地离开。遗忘是一个小偷。学走路的时候一摇一晃,妈妈有力的双手扶住我。那种摔跤时的痛楚,那种温暖的感觉,那些富有纪念性的画面,现在已经忘得  相似文献   

19.
永远不会忘记,17岁那年,曾有人用关怀和包容,教会我遗忘一个字和铭记一个字:遗忘的字叫恨,而铭记的那个字,叫爱。  相似文献   

20.
支祎 《南昌教育》2005,(4):27-27
看到这个题目,也许有人感到不解.因为读书求学.通常总是强调记忆的重要。的确.记忆是重要的心理过程。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的活动,都是不可能实现的。然而,保持与遗忘是同一记忆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识记之后的遗忘,虽然有碍于记忆的保持,但在记忆过程中,有些遗忘却具有积极意义。打一个比方说,人的大脑就像一个仓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