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个人生活的基地,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美满往往取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女人不仅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其事业的成败也注定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职业女姓要想家庭、事业花开并蒂,必须从提高自身素质入手,成功地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现代女性应注意提高哪几个方面的素质.  相似文献   

2.
城市女性的思想意识、文化素养、个性追求以及婚恋观念对当代和谐家庭关系构建具有重要作用。现代城市女性需要完善自己,树立现代家庭观念,合理承担家务,经常与家人沟通,合理化解家庭内部矛盾,以促进家庭内部的人际和谐,在和谐家庭的构建中,实现自己的婚姻幸福生活。  相似文献   

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女性在家庭和谐、社会和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续戴月,一个普通平凡的女性,为人善良,以自己真诚浓厚的爱谱写出一曲和谐的赞歌。她的爱心善举值得时下人们的学习。  相似文献   

4.
《林兰香》是一部以探索女性命运为主旨的作品,它以家庭中的夫妻关系、妻妾纷争为中心,从不同层面呈现了传统女性在婚姻家庭中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生存之道的思考。小说通过对特殊环境中不同女性家庭生活境遇的描写,较真实地展示了五位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命运,对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夫妻关系、维持家庭和谐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新女性精神,实践着现代女性自我完善的新路。双重性格、双重能力、双重责任、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确立了"职业女性+贤妻良母"的角色定位,反映了女性在自我认识上一个质的飞跃,现代女性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新的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现代职业女性的角色冲突原因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职业女性面对家庭与社会双重角色的冲突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叫"女人回家"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这也是当今中国职业女性面临的一大问题,女性双重角色冲突仍然需要深入探讨。现代女性的角色期望是社会角色与家庭角色的内在统一。要给职业女性心理减压,要实现女性人生价值的和谐统一,需要全社会从观念上、政策上以及女性自我调整各方面来改变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主题呈现不同风格的同时,表现出大体相同的文化趋向,主要在爱情、家庭以及人文关怀三个方面,表现出女性作家的文化趣味和人生关怀“五四”以来女性作家以父子对立模式表现青年一代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其目的并不在于爱情本身,而更在于通过爱情叙述一个社会化的故事,达到批判封建主义礼教的目的;不同的家庭观念也表现出作家的文化差异和审美趋向;女性文学的人文关怀,是对题材领域的超越,也是对女性意识的超越.  相似文献   

8.
与社会转型相适应,我国家庭道德建设要走出以家庭内部伦理和谐为主皋的思维窠臼、价值标准和操作模式,把家庭道德建设与社会道德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深化社区建设与社会公德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转型期相适应的家庭法律体系;建立家庭道德评价的社会一体化机制,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发挥现代传媒在道德评价和教育中的作用,推广家庭道德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女性坚持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在维系家庭稳定、创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全面普及女性健康知识,以家庭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自2006年起",心系女性——和谐婚姻指导及生理健康"教育活动,将关爱女性的步伐,从大学校园的未婚女大学生,延展至婚姻中的女性。通过4年的宣传教育,在  相似文献   

10.
"两性战争"是现代女性文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词,然而也是一个被女性主义者所夸大了的命题.这一命题发源并植根于西方文化话语,中国文化的特质决定了两性关系建基于独特的家庭关系之上,总体态势是平等、和谐的.无论是古代还是现在,女性处于被动和妥协,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也说明中国古典形态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地位的低下,现代形态中两性之间的争战不是根源于人性,而是中国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建构现代形态的两性美学对于最终消除两性战争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湖南省老司城村土家族的婚姻制度、婚恋观念、婚姻习俗等的当代变迁中可以透视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的回归.从史前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到清朝改土归流,再到新中国成立,历史进程步入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经历了一个由较高到低谷,再到较高的"回归"过程.土家族女性的家庭地位在当代大幅度提升,形成与男性基本平等的社会地位.当代湘西土家族女性家庭地位的"回归"是回归平等的两性关系,是回归城市化,回归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2.
易卜生笔下《玩偶之家》中的娜拉和萧伯纳《格梅利翁》中的伊莉莎生活背景迥然不同,但她们有着极其相似的经历,她们都有很强的觉醒意识,是追求独立自主、平等和谐的女性代言人。从女性主义视角走进娜拉和伊莉莎的世界,探索在男权社会中女性的人生和命运,以寻求现代女性在家庭、社会中如何关注个体发展,形成自己的独立人格,实现真正的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电视广告中和谐性别观念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和谐首先应该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在一个人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首先应该是男女地位的平等。然而,我国长期以来,盛行男权主义,女人大都成为了男人的附属品。现代社会,这种观念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但依然缺乏必要的敏感和意识。通过电视广告中所产生的大量性别歧视现象就可窥见一斑。性别不平等不仅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从更深层次说是对女性人格的侵犯和尊严的亵渎。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性别歧视对家庭和社会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断提高女性地位,促进女性维权意识的觉醒,努力营造男女平等的和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4.
家庭的和谐促进社区的和谐,社区的和谐促进社会的和谐,社会的和谐确保国家的和谐.链接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是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被为现代社会的“稳定器”,“安全阀”、关系到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定,关系到建设和谐社会的成败.本文从提高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的服务效果、服务途径、服务方法,论述了社会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歧路灯>通过塑造两对和谐妻妾的形象--孔慧娘和冰梅;薛全淑和王全姑,描绘了一幅男权社会理想家庭的极乐图.由此展示了在封建婚姻制度下清代女性心理的无奈与扭曲,也表达了以作者为代表的封建时代男性对于理想家庭的普遍愿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蔡东短篇小说《伶仃》为研究对象,关注面临社会与家庭双重危机的现代中年女性,在失去另一半陪伴,被迫出走家庭之后如何以自洽、向上的努力重建自我生存秩序,透视以卫巧蓉为代表的现代中年女性的生存境况与情感成长之路.  相似文献   

17.
现代女性越来越多投身于个人职业发展中,其职业生涯规划意义重大。国内外有关女性职业发展的研究已有丰富的理论基础,但理论分析较多,实证研究成果相对匮乏。高星级酒店的女性管理者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分析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确定女性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并选取某高星级酒店作为案例,通过深度访谈具体分析各影响因子的具体表现。结果显示:影响酒店女性管理者职业生涯规划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和组织因素。社会因素是一种宏观背景;个人因素贯穿女性管理者职业生涯规划的始终,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家庭因素对酒店女性管理者婚后和生育后的职业生涯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其中家庭责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而来自长辈和丈夫的家庭支持能促进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组织因素属于外部客观的影响因素,酒店和谐的工作环境和完善的福利制度,对其职业生涯规划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浅析家庭体育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功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体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日益显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家庭体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以家庭和谐为中心、追求公平和公正、终身体育的起点和归宿等理念极好地顺应了和谐社会的构建.家庭体育与和谐社会是共生、共存、共荣的关系,它倡导"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追求家庭和谐,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追求公平和公正.促进社会公平观的建立.其教育利于社会安定有序局面的控制,其文化倡导社会的诚信友爱.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将女性定位于家庭,并提出"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等具体要求。"男尊女卑"与"阴阳和谐"两种文化观念的长期共存使中国古代女性的地位相对玄妙,虽然礼教的约束不能扼杀所有女性的才智发展,却对这一群体的整体成长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进入新时期,自我意识的觉醒使更多女性从家庭走向社会。为消除其长期存在的不适感,在对女性进行相应家庭角色教育的同时,还应以科学方法对其展开社会角色教育,从而以真正意义上的两性平等来推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相似文献   

20.
张翼 《语文知识》2011,(2):15-16,61
在以《两个家庭》为代表的女性题材小说创作中,冰心通过特殊的"家庭一社会"的途径,以现代经验突破了传统文化将女性隔绝在社会之外,禁锢于家庭之内的规约,同时又以传统文化缓解了女性骤然被现代经验抛向社会时的焦虑与孤独。其女性意识既带有"五四"告别传统的激情,又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对西方现代经验的过分依赖,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