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丹巴服饰可划分为嘉绒服饰、宅垄服饰、羌族服饰和汉族服饰四大系列。嘉绒服。饰是居住在丹巴境内的所有嘉绒藏族的共同服饰;宅垄服饰主要分布在小金河畔的宅垄地方,是清代流传在嘉绒地区的一种女性服装;羌族服饰主要分布在太平桥乡,是当地羌族的服装;汉族服饰是由清代传入,为当地汉族服饰,与内地汉族服饰无较大区别。  相似文献   

2.
仫佬族服饰保持着一种与世无争的朴实特色。通过研究仫佬族服饰的服饰面料、服饰款式、服装图案和服饰色彩的特色,了解仫佬族服饰的质朴美和艺术美。  相似文献   

3.
汉代服饰考古学研究的五个问题:(1)汉代服饰的研究现状。(2)汉代服饰的概念、内涵及特点。(3)汉代服饰考古资料的概念及特点。(4)服饰考古资料与汉代现实中服饰的关系。(5)汉代服饰的宏观与微观研究。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建立补充了汉代服饰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服饰的考古学研究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曾慧 《大连大学学报》2008,29(1):101-104,94
在历时三百年的盛行光景中,清代服饰以其独具的民族性特质和风格谱就出了我国服饰史发展的标志性历程。清代服饰是在基于满族传统服饰的基础上以及对其它少数民族服饰的采借而塑造就出来的。因之对清代服饰尤其是冠服制度的考究就不得不溯源到满族服饰的脉络。满族服饰的发展诚然是清代服饰产生的源头。展示清入关前满族服饰的发展态势,无疑是找寻清代以及近代服饰变迁的渊源与逻辑。  相似文献   

5.
服饰是白裤瑶族群身份的标志,通过对白裤瑶服饰起源传说、服饰的着色特点及其服饰图案的基本特征的深入分析,力图揭示出白裤瑶服饰内在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6.
通过论述服饰美的概念、内涵和特征,指出服饰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形式是服饰美之表象,内容才是服饰美之灵魂,形式服从于内容。服饰的形式美和内在美相统一,使得视觉语言得以反映审美需求,共同传达美的讯息。同时指出服饰美的两个特质:1.服饰美依附于人体;2.服饰美的传达由着装者与观察者之间的审美交流而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服饰选择与服饰时尚处于互动关系,大学生不仅是服饰时尚的追随者和创造者,而且是服饰文化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大学生服饰时尚化的内在动机表现为:从众与模仿心理、求新欲望强烈、追求自我防御与自我显示。学校应引导大学生认清服饰时尚的变迁规律、消解时尚心理的消极影响、追随服饰时尚的正确道路,使大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服饰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现今的中国少数民族服饰中,苗族服饰最绚丽,最繁杂.关于现今苗族服饰的形成和演化,有的学者认为是中原服饰影响的结果,也有的学者认为是唐代的遗风.笔者通过中原服饰和苗族服饰的历史比较,以及苗族服饰学习中原服饰的历史条件分析,认为苗族服饰是自源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畲族服饰的特点,尤其对"凤凰装"进行了全面的阐释。通过对畲族传统服饰现状的探讨,认为畲族传统服饰应借鉴现代服饰的某些因素,以使畲族服饰得以传承和发展。传承和发展畲族服饰对弘扬中华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福建惠安女服饰的长期调查研究以及相关文献记载的查阅,从概说渔家惠安女服饰、服饰分类、饰品、服饰的传奇色彩、服饰纹样五个方面对惠安女的服饰文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最后分析了惠安女服饰对艺术的影响,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戏剧服装是古代服饰的美化与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代服饰为主,融合了从唐代至清朝的各时代服饰式样。通过分析明代戏曲舞台艺术服饰,可以看出明代的舞台艺术服饰已经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为后人对舞台艺术服饰的继续探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服饰的发展与演进与社会文化的变迁紧密相连。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少数民族拓跋鲜卑建立的政权,各种文化的大交融使得北朝服饰出现一些新的特征,比如上衣下裤、衣侧开叉等服饰形制的改变,左右衽兼行、袒右臂等着装方式的产生。北朝服饰对中国传统汉族服饰的解构直接影响到隋唐的服饰形制,在中国服饰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本论文主要研究穆斯林服饰与伊斯兰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服饰纹样、色彩、款式、着装等方面穆斯林服饰中的宗教意义。其次研究穆斯林服饰在伊斯兰教中的作用,最后阐明伊斯兰文化对穆斯林服饰发展与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服饰广告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刺激着人们的购买欲。在服饰广告中,色彩是冲击人们视觉的第一要素。科学地将色彩运用于服饰广告之中是决定服饰广告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文对服饰广告中色彩的运用进行了研究,并对服饰广告中色彩运用的若干误区作出了一些提示,以及对我国服饰广告未来的发展的趋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服饰文化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历代统治者对服饰的制定拥有决定权.以符合礼法社会等级制度,作为服饰等级的标志,无论是设计色彩还是图案,都必须效法大自然,以求与大自然达到和谐的境界。本文分析几种服饰色彩的由来与特征,分析了服饰图案的设计用意,说明等级制度在服饰上的体现:每一时代的服饰与前代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变化,服饰与某一国家制度密切相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礼仪的重要内容,反映着某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有着每一时代的特征,由于人皆有爱美之心,追求华丽的服饰,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斯的服饰与传统服饰不断发生冲突,推动服饰设计突破原有的模式而发展。  相似文献   

16.
藏族服饰是中华民族服饰中一颗耀眼的奇葩,在新的时代,如何让藏族服饰重放异彩,走出传一条既有民族化和现代化相结合的道路呢?本文首先从传统藏族服饰的特点入手,分析了藏族服饰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及在新时代所遭遇的尴尬,探索藏族服饰的民族化与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的戏剧服装是古代服饰的美化与艺术的再创造,它以明代服饰为主,融合了从唐代至清朝的各时代服饰式样。通过分析明代戏曲舞台艺术服饰,可以看出明代的舞台艺术服饰已经在前人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为后人对舞台艺术服饰的继续探究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谢静  谢生保 《家教指南》2007,(4):80-85,插6-插7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大多数服饰论著和论文中都把沙州回鹘供养人服饰当作西夏供养人服饰研究.本文通过探讨造成这一错误的原因、沙州回鹘政权建立、沙州回鹘与高昌回鹘供养人服饰的对比、西夏服饰与回鹘服饰的对比等问题,进一步阐明了沙州回鹘和西夏供养人服饰的区别.  相似文献   

19.
唐宋时期的妇女服饰代表了中国古代妇女服饰的两种不同风貌,唐代妇女服饰欣欣向荣、雍容华美;宋代妇女服饰则是阴柔病态、质朴拘谨。审视这两种不同的服饰风貌,不难发现其背后隐含的审美趋向却是相同的。这种审美并非是唐宋时期妇女自身的爱好和追求,而是男子们更为隐蔽的想象和要求。本文就此问题略作探讨。一、唐宋时期妇女服饰的审美趋向唐代妇女服饰是中国古代妇女服饰史上最浓烈的一笔,使一直沿着封建礼教轨道滑行的古代女性服饰呈现出中国历史上所独有的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局面。唐代妇女服饰多姿多彩,总的风格是华丽、开放、创新及…  相似文献   

20.
《礼记》是我国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书中记载的服饰类名物词数量众多,包括祭服、丧服、朝服、吉服等各种具体的服饰类名物词共计152个,这些众多的服饰类名物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服饰语义场。而服饰是划分社会等级、辨别亲疏关系、表达人们心愿的重要工具,本文在全面考查、整理《礼记》服饰类名物词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服饰类名物词系统的不同层次,同时探讨了先秦礼法制度下的服饰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