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图书馆》1980,(3)
我国刻版印书,大约起于唐僖宗中和(公元881—884)年间。湖南最早刻版印书的人,据现有史料记载,是北宋初年的朱昂。朱昂,衡山人,宋真宗时为翰林学士,致仕后还乡,以“知止亭”、“幽栖亭”名义刻过书,但其书今尚未见。现在还有书可查、有记载可考的,是南宋初年刻印的孔平仲《续世说》十二卷。据《宋史·孔平仲传》称,孔为北宋时新喩(今属江西省)人,绍圣(公元1094—1097年)中曾知衡州。《续世说》是仿照南朝刘庆义的《世说新语》体例编写的叙述南朝及隋唐五代  相似文献   

2.
辽阳历史悠久,从战国时期到后金定都辽阳,一直是祖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一个都邑,最初叫襄平,是战国时期燕国所置辽东郡的首府。五世纪初,地入高句丽,改襄平为辽东城,唐代收复辽东,置安东都护府,治所曾一度在今辽阳。唐废“襄平”,把汉代位于浑河下游的辽阳县旧名,移作辽东城的名字,延用至今。辽置东京辽阳府,金置东京辽阳路,皆为五京之一,元属辽阳路,明为辽东都司,治所都在辽阳。后金天命六年(公元1261年),建东京于辽阳,天命十年迁沈阳,从此东北的政治中心北移。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设辽阳府,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升州,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  相似文献   

3.
中韩文化交往历史远久。据伏胜《尚书大传》、司马迁《史记》及班固《汉书》等记载,早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武王克商后封箕子于朝鲜,中华文化便传及韩国。韩国古代典籍对此也屡有记述。如公元1428年,李朝文臣卞季良奉命撰《箕子庙碑》,引国王李世宗传旨称:"吾东方文物礼乐,侔拟中国,迨今二千祀,惟箕子之教是赖"(见《世宗实录》卷40)。后来,李朝学者也每每述及之(如徐居正《东国通鉴》等)。直至清代末年以前,中韩两国在学术、思想、政  相似文献   

4.
《晋书·褚陶传》中关于《水硙》赋的记载存在讹误,不能据此将水磨在中国的起源时间提早至公元3世纪。公元5世纪中期以前,中国的文字记载并无明确提到水磨这一大型水力机械,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分水岭,在目前尚无确凿考古资料印证的前提下,它体现了基于文字记载对历史事实的一种认识。  相似文献   

5.
一、文化的历史性 沈阳古代文化的历史性是它城市演变和发展的结果.沈阳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通过对新乐遗址古迹的挖掘,现以证明早在7200年前,这里就有了人类的生活.夏商时期,这里的居民被称之为"夷人",据《后汉书·东夷传·序》记载:"夷有九种,世服王化,随宾于王门,献其乐舞"[1]沈阳属于夷人的一种,隶属于当时的营州.春秋时,燕将在这里屯兵戍边,名为"斥堠".西汉设置郡县,沈阳为候城.历经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和隋唐历史,到了辽代这里建有沈州土城,统领乐郊、灵源两县.从此开始了沈阳古代建城的历史.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改沈州为沈阳路.因辽建土城毁于兵火,又重建土城,并将治所设在沈阳古城内.  相似文献   

6.
陈钢 《历史档案》2004,(1):70-73
据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记载,我国早在殷商盘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就有了设置驿站传递官府文书、设置烽火台以传递信息的记载,但近现代意义上的邮政是19世纪中叶,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才逐步兴起和发展起来。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签订《南京  相似文献   

7.
日本平安初期汉诗集《经国集》卷十,载有安吉人(即安倍吉人)《忽闻渤海客礼佛感而赋之》及岛渚田(即岛田渚田)《同安领客感客等礼佛之作》两首诗。这是记载中日友好往来,研究两国文化交流,尤其是外交、文学和宗教交流的宝贵之作。今试考释之,以求方家法正。 一、 二诗写作之缘起  日本大学者津田左右吉先生《渤海史考》云:“(渤海国)其使臣遂于开元元年,对唐请互市,且请礼佛寺。日本《经国集》卷十有赋此事之诗,可为一证。”(陈清泉译,长沙,商务印书馆1938年版第77页)接着,他便征引了上述两首诗。津田的这一判断,无论从哪个角…  相似文献   

8.
冀振武 《出版史料》2005,(1):120-125
一、清代以前故实中日两国书籍的交流不仅历史悠久,其规模和领域在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史上都是罕见的。据传秦代徐福东渡日本,带去的书籍中就有《百工技艺》一书。随着海上交通的逐渐发展,汉魏两朝和倭国(日本)的交往增多。公元57年(东汉建武中元二年)日本派使节来中国,汉光武帝赠以印绶,3世纪末,陈寿的《三国志·魏志》上详细记载了2世纪末至3世纪初的日本政治、经济和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9.
“出版”考     
一、出版与印刷是密不可分的。中国发明印刷术起源于何时,从汉到北宋有七种不同的说法,经张秀民考证:“中国雕版印刷术大概起源于7世纪初年左右,8世纪市场上出现了印纸,9世纪不但文献记载更多,敦煌发现的实物也不少,成都并已成为全国刻书业的中心了”(《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上海人民出版社,1958年2月版)。这里所说的出版,指雕板印刷的印本书,而不是手工抄写在纸上的钞本书。现存世界最古的中国印本书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王玠印造的《金刚经》和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剑南成都府樊堂家刻”印本历书。  相似文献   

10.
档案在修志中的重要作用早已为人们所认识。唐宋时期就开始运用官府所藏的簿册、文书等档案资料编修方志。如《括地志》就以"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大簿"的记载为基础,全面记述了政区的建置沿革,并兼记山  相似文献   

11.
杜吉 《新闻世界》2005,(8):54-55
宋慈的传奇生涯 宋慈,字惠父,福建建阳人。据南宋学家、宋慈挚友刘克庄所撰《宋经略墓志铭》记载,宋慈生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卒于南宋理宗淳祐六年(1246年),享年六十四岁。(其他献也有一些史学家将宋慈的生卒年确定为公元1186—1249年。)其父宋巩,曾任广州节度推官。而宋惩唐五代藩镇之祸,节度使一职已为虚衔,权力大为削弱。节度推官虽非要职,却在节度使幕府掌管刑狱。父亲的这个职务和家庭刑名之学的传统。或许对宋慈的人生道路产生了某些微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辽宁日报》的前身是《东北日报》。1954年8月,东北行政委员会宣布撤销。由原辽东、辽西两省合并成新的辽宁省,在沈阳正式宣布成立。1954年9月1日,中共辽宁省委机关报——《辽宁日报》在沈阳创刊。  相似文献   

13.
古小说集《世说新语》简称《世语》,唐时期称《世说新书》,宋代改称《新语》。原为八卷,今本分作三卷。这是一部集汉魏晋南北朝传闻轶事之作。也是中国志人轶事小说的代表作。古代著名笔记小说之一。现题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刘义庆生于东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卒于刘宋文帝元嘉二十一年(公元444年),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他是刘宋王朝的宗室。父亲长沙景王刘道怜,是宋武帝刘裕的二弟,后来刘义庆给他叔叔临川王刘道规作嗣子,就袭封了临川王。但据鲁迅先生所说,该书并非出自刘义庆之手。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世说新语》“乃纂辑旧  相似文献   

14.
《项脊轩志》的写作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有光的名篇《项脊轩志》历来被选人大、中学教材,其写作年代应予考订。 该篇分为正文和补文两部分。其正文的写作年代可据补文中所说的“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一语推定。按归有光第一次结婚娶魏氏,是在他23岁时,即嘉靖七年(1528),所以《项》之正文当作于嘉靖三年(1524)他19岁时。 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归有光的生年,一是他本人统计年头的习惯。目前记载归有光的生年有两说,一作1506年,一作1507年,两说各有所当。按归氏生于明正德元年,当公元1506年;但他的生日在腊月二十四,据《两千…  相似文献   

15.
明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公元1634年)七月至闰八月,后金皇太极亲率八旗兵分四路进入明王朝腹地。兵锋及于今北京延庆、河北宣化、怀来,以及今山西大同、代县、五台山一带,明京师为之震动。后金八旗兵入关骚扰,给当时直隶、山西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后金统治者在关内骚扰了将近三个月的时间,虏掠了大批人口财物,才回师沈阳。关于这次事件,在后来的《明史》、《清史稿》中,记载均过于简略,且为清方一面之词。为了使研究者对这场战争情况有更全面的了解,现从馆藏明代档案中,选出明方的记载,分三次予以公布。  相似文献   

16.
我们总爱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比喻为“祖国的钢铁长城”。但你知道军队比喻长城的由来吗?最早将军队喻为万里长城的,是1500多年前南朝时期宋朝的著名将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宋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檀道济一生征战,所率军队常使敌军闻风丧胆。元嘉八年(公元431年),他率兵攻魏国,稂尽退兵,北魏军队竟不敢追来。因他功勋显赫,官至司  相似文献   

17.
接受的历史及其特色日本有史以来既广且深地受到中国文明的各方面的影响。中国的文学也是其中一方面。日本接受中国文明的历史,据日本的记载, 以285年(晋·武帝时代)朝鲜(百济)王向日本朝廷呈献《论语》和《千字文》为始。但是,据中国的记载.周成王的时候(约公元前750年之际)日本人已向中国贡献物品(见王充《论衡》),由此可推定这个过程开始于公元前8世纪。迄今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讲经是一种在靖江的农村盛为流行的说唱艺术,如同吴方言区的“宣卷”,属同一类型的说唱文艺形式,不同之处是:宣卷是照本宣科,而靖江的讲经是自成体系,用靖江土话讲唱靖江的生活,语言和故事都靖江化了。1987年至今,许多国内外的学者来靖江对靖江的讲经进行观摩考察。笔者值《靖江宝卷》出版发行之际,将讲经这一艺术的有关情况介绍给广大读者,以求共享。靖江与讲经的源流靖江位居长江的下游,据《广陵志》记载,最初它是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年)长江中涌出的一座沙洲,由于长江主流南移,明朝天启年间,江北淤流与泰兴如皋相接,呈靖江之地,“以其…  相似文献   

19.
万松书院景区在历时一年的重建工程后,于2002年10月1日建成并对游人开放。景区东起万松岭路,南到于子三墓山脊,西达孔家山山脊,北至将台山脚,占地面积57470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万松书院始建于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4年),时称“报恩寺”。据《武林梵志》卷三记载:“报恩寺,唐贞元间建,在万松岭西,内有舞凤轩、万菊轩、浣云池、铜井”。万松岭地名源自于唐代白居易之诗“万株松树青山上”。明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浙江右参政周木,在报恩寺旧址的基础上,首次改建成书院,并塑孔子及四弟子像(颜子、曾子、子思、孟子)…  相似文献   

20.
《齐民要术》(以下简称《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占代综合性农书。约成书于公元532—544年问,作者贾思勰是山东益都人(今寿光县)。生平事迹文献没有记载,惟各家书目和各种刊本都作"后魏高阳太守",《四库全书总目》也只说知道他曾任高阳太守。全书十卷,九十二篇十余万字,另有序文和卷端《杂说》。在序文里对书的内容大体上描绘出一个轮廓:"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 《要术》历经一千四百多年延至今日,为各代藏书家所重,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