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境界"是《人间词话》的核心内涵,王国维视境界为艺术评价的最高标准,将审美的超越理解为对个体生命体验的重新观照和品味,并借助此观照实现由一己身世之感向"人类全体之感情"的飞跃,使其"境界"说抓住了文学之"本",即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生命体验,从而真实地描绘生活和现实人生,表现了对人类、自然的终极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2.
身魂二重唱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中,主人公托马斯曾一度在萨比娜与特蕾莎之间痛苦地抉择.在我看来,托马斯的这种犹豫不决、徘徊不定反映的是肉身与灵魂二者对于以整体形式存在的人的不同意义.选择萨比娜,就是选择肉身纵欲的欢娱;选择特蕾莎,就是选择灵魂相契的幸福.而肉身与灵魂之间的矛盾与契合,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科学与人文各自存在的意义.相似之处在于:肉身与科学同以物质为对象,外求于物的丰饶充盈;灵魂与人文同以精神为对象,内求于心的自在圆满.正如肉身与灵魂作为人的各自一极不可或缺一样,科学与人文对于生活也是同样举足轻重的.而不同的是,人文更重要.  相似文献   

3.
洛夫为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人物,独特的人生经历形成了他"孤绝"的心路历程,而骨子里的中国传统文人气质使其一生的创作都关注于人类的生存,执著于对悲剧生命体验的阐释。纵观洛夫的作品,他的诗风由前期对悲剧生命体验的"抗争"转向后期对悲剧生命体验的"释",并创立了"天涯美学"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4.
昆德拉小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的女主人公萨比娜个性丰盈、形象立体.一方面,萨比娜通过对"他者"的颠覆、对福柯式"圆形监狱"的逃离、对"媚俗"的反叛,执着追寻女性自我主体和本真灵魂;另一方面,她不断叛离、打破一切却又无所构建,最终成为了精神的流浪者.萨比娜的形象分析或可为现代读者探寻生命存在价值、追求人生幸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小说依托60年代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政治历史背景,围绕着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和弗兰茨等人物,以托马斯与特蕾莎的爱情为主线展开故事。  相似文献   

6.
生命课堂就是把课堂看作师生人生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是一段有意义的人生经历:"生命课堂"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要确立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生命课堂是教师生命活力的展现,是学生生命活力的激发,生命课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都应该闪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7.
徐军义 《文教资料》2012,(8):105-106
古希腊的"模仿论"经历了从模仿自然、模仿社会到模仿人生的三次转变,亚里士多德实现了"模仿论"的最后总结,奠定了欧洲文艺理论中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论基础。"模仿论"强调文学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生行动的反映,它能够反作用于社会生活,具有认知价值、审美价值和实践改造价值。在本质上,古希腊的"模仿论"是为人生的文艺理论,"模仿论"的发展过程是人类生命意识的不断觉醒的理论写照。  相似文献   

8.
杨俊兴 《考试周刊》2010,(29):79-80
"凝固的课堂气氛如同瘟疫,只要在课堂上蔓延,这节课非失败不可。"这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活跃的课堂氛围"对教学有深刻的影响。新课标要求: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外,还要重视学生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其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9.
"观"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本体诠释学的意义。"观"牵引出人多向度的认知方式、人与物之间互为主体的存在结构、"天-地-人-神"彼此勾连的人类源初信仰之域,从而指导人去选择处理社会人生世事的方法与态度。  相似文献   

10.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以特蕾莎和托马斯的爱情为主线,讲述了一种非主流的爱情可能性:托马斯游离于性与爱之间,特蕾莎执念于灵与肉的融合。这样的爱情错位使他们的爱情成为不对称的畸形建筑,注定坍塌。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和理解,应该宽容和正视这种爱情存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