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湖南青年作家何立伟的作品,不以记叙情节取胜,也不以刻划人物见长,而是追求以情绪的音符去记录生活,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不拘文章成法,既不重情节,亦不重人物塑造,只重那么一股意绪,那么一种淡淡的水墨意境”。这种意绪和意境,构成了何立伟小说艺术的情绪结构这一突出特征。  相似文献   

2.
标题音乐与非标题音乐是音乐美学中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众说纷纭。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利用音乐的“标题”来提高同学们对音乐作品中的“情绪”及“意境”的理解,是教学在欣赏教学中使用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标题”具有描绘的作用各类艺术都是以其独特的方式反映现实的。音乐用脱离空间物质形态的声音作为物质媒介,因此最不便于再现现实生活中各类事物实际存在的样式。语义性的“标题”揭示了音乐的题材、内容,也就是说,标题音乐的思想内容需要通过情感的折射来表现。标题音乐是非客体性的,是表情性的。标题音乐…  相似文献   

3.
在张承志的小说尤其是以蒙古草原为题材或背景的作品中,蒙古族音乐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音乐内涵及意境的借用对于小说主题的阐发大有助益。  相似文献   

4.
音乐的要素包括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音响等。通过这些要素可以表现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理解音乐内涵及意境,从而感受到音乐之外的文化背景,进一步领悟到相关文化。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精神的体现,是直接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良好方式,它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升艺术审美能力,优化音乐课资源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黄美华 《江苏教育》2022,(41):62-66+3
在标题音乐的欣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音乐标题的描绘作用和叙事作用来增进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和意境的理解,同时要紧扣音乐表现手段的特殊性,即抓住音乐要素及模拟、象征的手法,设计音乐活动,进而让学生积极参与,获得具体的感性体验,激发联想与想象。此外,还要充分挖掘作品的时代背景,拓展不同作曲家的相关作品,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音乐,拓宽文化视野,提升音乐欣赏素养。  相似文献   

6.
高慧 《儿童音乐》2007,(10):66-67
在音乐教学中,导入新课是第一个环节,它的任务是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歌的题材和意境中去,做学歌前思想和情绪上的准备,为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基础。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开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新歌的愿望,用最短的时间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那么,在音乐教学中如何导入新课呢?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歌曲,我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仅从龚自珍的纪梦诗词入手 ,以西方弗洛依德和卡尔·霍尔奈的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依据 ,以龚自珍的生平事迹为辅助 ,着重探讨他万千哀乐集一身的平生意绪。龚自珍的一生被焦虑情绪所纠缠。这种情绪主要来源于他的忧患意绪 ,而忧患意绪又导致了狂意绪、孤绝意绪和出世意绪的产生 ,三者又增添了他的焦虑情绪 ,使他陷入了焦灼状态而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8.
谈高职音乐欣赏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象是创造的基础,无想象绝无创造。音乐与想象密不可分,音乐欣赏教学对想象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透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要素去领略音乐的情绪美、意境美,产生各种联想与想象,就可找到一条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之路。  相似文献   

9.
"风格"一词与英文"style"最初都与木质条棒、条枝相关,木条又与棍棒、栅栏、范围、外表或笔杆、写作、表述有关,故得"表现""方式"诸义。"音乐风格"是对复数性音乐存在、音乐现象的一种形式特色的归纳与总结,是指比较稳定、共性的音乐样态。音乐风格的构成要素主要在主题、意境及其音响形式、行为形式。意境分自然意境、人世意境、超世意境等,音响形式主要在音色、节奏、旋律、调式等,行为形式主要在吹、拉、弹、打、唱等发声行为及相关辅助行为。  相似文献   

10.
音乐、美术虽然是两门独立的学科,但两者之间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不同的色调,感应不同的音乐情绪;用简单的线条,感知不同的音乐元素;绘优美的画面,感受音乐作品的意境三个方面摭谈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与美术学科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在声乐表演艺术中,钢琴伴奏作为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丰富作品的内容,表达语言和歌声无法准确传达的情感,还能帮助演唱者快速进入到乐曲所要表达的意境情绪中,帮助演唱者准确定音、定调,使演唱者在钢琴伴奏的引领和气氛烘托中准确清晰的表达主题、丰富乐思。从而帮助演唱者提高自身歌唱水平,完善歌唱技巧、提升艺术素养。本文将针对钢琴伴奏在声乐表演艺术中的价值和地位进行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国声乐文化之意境构成及其表现方式,是声乐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生通向更高艺术台阶的理论基础。声乐文化意境的本质是歌曲内容之情与景,声乐文化意境的代表符号是歌词和旋律,声乐文化意境的表现有触景生情、因情生景、情景交融等方式,各种表现方式其歌词和旋律的表达各具特点。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节奏、押韵、音调、声情、复沓、重叠、双声、叠韵等方面论述了中国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同时指出:诗歌与音乐毕竟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其艺术手段和给人的感受有其不同点;诗歌的声韵并不等于音乐,而只是诗歌含有的音乐性因素,因而作诗不能以此为满足,还应进一步在诗歌的音乐性元素方面着力,去适应与配合音乐。诗人应主动寻求与作曲家、歌唱家合作,共同创造珠联璧合的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4.
谈到艺术创作就离不开情感这个词,艺术情感的完美表达是艺术家终其一生追求的最高境界。从绘画作品中艺术情感的五个特征,尝试剖析艺术情感与画家个性、风格、情绪以及创作环境、背景时代性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联,帮助人们深刻理解艺术情感对创作者的重要作用,它是始终贯穿在创作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声乐演唱中的情感表现应体现在对歌词的理解、对作品情感基调的把握和对歌曲艺术技巧的处理等不同方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少年强则中国强,14-18岁的青少年学生应该朝气蓬勃、天天向上;然而,高中学生学习紧张、压力大,比较沉闷。高中音乐教育可以让学生愉悦心理、激发斗志,从音乐欣赏中获得修养与智慧,有一个好的心情、好的学习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高中音乐教育对于向高校输送音乐人才来说,音乐基础、音乐专业技能、音乐鉴赏素质和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音乐基础、音乐素质、音乐欣赏能力是素质教育所追求的。因此,高中音乐课要充满激情和诗情画意,要有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才能激发学生热情和创造力,帮助学生健康成才,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主要阐述了教师的良好情绪对于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在声乐课堂师生双边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情绪状态,使学生保持稳定的情绪及畅通的思维,才能拥有放松的心情,在歌唱中最大限度地体会到快乐。从分析声乐课堂中教师不良情绪的成因入手,对如何保持良好情绪、做一名快乐的声乐教师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在古筝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古筝演奏者充分把握作曲家作品的创作感情、意境、意图等,从而激发演奏热情,更好地表现乐曲中心思想和情感?展示音乐作品的本质?巧设艺术情境、激发学习情趣、点燃情感火花是古筝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19.
包铁良 《辽宁高职学报》2009,11(1):64-65,86
从汉语的发音特点着手,论述了歌唱中应如何咬字,如何将歌唱语言与音乐相结合,帮助学生演唱时表达出歌曲的意境,使歌唱突出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强调了歌唱语言的灵活运用,并分析了歌唱语言在表达歌曲风格、塑造音乐艺术形象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从音乐知觉、音乐情感以及意志品质三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长笛初学者的艺术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