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意识是法治建设的根本,贯穿于法治建设的金过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就必须提高公民的法意识;法意识的提高有赖于正确的法律理念的确立,而法律权利本位、法律至上、司法自治和程序正义理念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选择,只有确立了正确的法治理念,才能更好地强化法律意识,使广大公民成为法治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2.
法律信仰对一个致力于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一个社会若失去了民众对法律的信仰与尊重,即便制定再好的法律,也难以内化为一种民族传统和民族精神,从而难以完成建立法治社会的历史使命。只有以形式珲性的法律为法律信仰的生成提供支点,建立正义的法律秩序,才能实现法律信仰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法律程序在现代法治社会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法律程序在社会各方利益的博弈中提供给双方或多方彼此选择和接受的解决问题以及纠纷的工具.法律程序一旦被开启,实体法律关系的纠正或重新认定便从此打开.程序的公正才能保证实体的公正,实体的公正才能保障人民对法律的遵守和认可,才能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维护公民的自由,推动社会的公正,而这三者正是法律的价值所在.当前我国法制进程的推进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迫切需要法律程序去规范实体法的运作.  相似文献   

4.
现代法治社会必须强化内含公正的法律效益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实践和改革十多年来的经验表明:既不能以单纯追求公正来牺牲法律的经济效益,因为法律离开经济效益这一现实的物质基础,就没有条件实现社会公正;又不可因着意强调效率或效益,放弃甚或否定社会公平和正义,因为缺乏公正的社会,不仅不可能获得高效率,而且也不可能有效益,甚至还会刺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主动性,弱化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支持和承受力,从长远来看,既不利于实现部分人先富,也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因此,在建立现代法治社会的过程中,必须从法律理念的高度认清和把握好法律的公正性和效益性,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内摄公正的法律效益观。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全体社会成员的观念更新。本文认为,应当确立法律至上观念,摆脱人治观念;坚持法律上的公正观与道德观,摆脱社会普通公正观和道德观的束缚;建立新型的诉讼观,摒弃旧有的息讼和厌诉心理。这几个方面观念的转变是实现法治国家建设目标的最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保障的有序社会、民主社会、公正、公平、正义的社会、尊重和保障人的权利的社会。在当前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好认真梳理现行法律体系、改进我们的立法工作、完善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规范的工作。才能充分发挥民主与法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脊梁作用。  相似文献   

7.
商鞅的社会理想是他变法行为的观念先导。他的社会理想分为两个高低衔接的层次 ,一是建立理想的法治社会 ,其时 ,法是国家管理社会的唯一规范 ,法律取代道德规范 ,法律规范人们的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风俗 ,消除人们的犯罪动机。法治的结果是达到人人自断、自律。法治实现的条件是法律的公平、公正。二是建立大治无为的社会 ,其时 ,法律制度转化为社会成员不假思索的行为习惯。商鞅的社会理想具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明显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提出,高校也步入“依法治教”的进程。法治现代化的根本条件就是人的法律精神现代化。树立人们的法律信仰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人都信仰法律,在社会生活中才能实现真正的法治,而从大学生做起,显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法律信仰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只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从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两方面努力,才能培育大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背后往往有着复杂的法律与社会问题。围绕案件展开的争论与博弈,都有一定的理论支撑。权利、正义、秩序等价值位阶的争论、死刑存废的辩驳以及法治理念的分歧借助于特定案件或隐或显的表现出来。坚持正义最高位阶,寻求不同法律价值之间的适当妥协,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目的。  相似文献   

10.
程序法治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确立,程序法治是程序正义的保障和通往实体正义的必由之路,违反程序法治会损害司法公正、侵害人权。但是,法律程序并非完美无缺,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存在割裂,遵循程序法治会付出代价,有时造成实体正义的牺牲。这是法治所必然付出的代价,我们仍然要选择程序法治,制定和遵循正当的法律程序,并不断地加以完善,来弥补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之间的裂痕。  相似文献   

11.
法律规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手段。只有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法治水平,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法律规制,才能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严打"方针是刑事政策,但不是法律.非"法"意义上的刑事政策不具有普遍效力.也不应当成为影响司法独立的因素."严打"是我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产物,也是法律工具论的现实反映."严打"对于实现秩序、公正等法的价值有一定效果,但法的价值的永恒却不能仅依赖于暂时的"严打"政策.因而,在法治实践中,必须将刑事政策的制订和法的目的、法治要求结合起来,才能培育出法治社会所需的法律文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法律规范的要求,只有转化为社会生活的现实,法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建立符合立法目的的法律秩序。能够促进社会发展的,不是法律文件本身,而是法律文件中规定的行为规则在人们行为中得到实现。从法治理论的角度来看,法律实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相似文献   

14.
在加快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根据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理论的要求,文章阐述了社会管理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内涵;联系实际分析了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方向;重点论述了法治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根本保障,法治要求在立法方面要建立更加严谨规范的法律制度体系,在司法和执法方面要做到公平严格有序,政府组织与全体社会成员要增强法律意识,不断强化权利监督与救济。从而,推进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WTO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公正、开放基础上的国际贸易体系和法律规范体系,入世对中国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充分认识入世对中国传统法律观念的冲击,主动运用WTO规则促进中国法律观念的变革,有助于实现法治现代化,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法律遵守是指全体公民普遍履行法律的义务,积极行使各种权利。遵守法律是法律自身的要求,历史演进的趋势,人类道德的追求。法律普遍得到遵守,才能实现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7.
法律规范不可能包罗万象,而社会生活却是变幻莫测的,欲以有限的规范把握无限的社会就不可能将法律设定为一个封闭的体系。法律条文中一般规定与特殊规定的设置既可以满足实在法对法的稳定性与可预见性的需求,又可以达至法律灵活适用的境界。旨在实现普遍正义的一般规定与意在增加法律弹性、为个案正义留出余地的特殊规定在实现普遍正义与个案正义进而实现法治理想的追求中有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法律至上是人类法治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和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法治国家的根本标志之一;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现实需要;是法治社会中协调各种利益的需要;是维护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9.
法律至上是人类法治发展进程中提出的重要口号和基本原则之一,它强调法律在整个社会规范体系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法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法治国家的根本标志之一;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中的现实需要;是法治社会中协调各种利益的需要;是维护法治社会公平正义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0.
法治社会的根本特征是法律权威的至上性,树立法律权威是进行法治建设的决定性前提,树立法律权威须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以法治权,制约权力,二是以法济民,实现守法的自觉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