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学生修完高中语文5个必修模块,进行《唐宋散文选读》模块的学习时,为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巨大魅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我开展了“贬官文化”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设计的几个分课题和时间安排如下:  相似文献   

2.
山东人民出版社的高中语文教材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必修每个模块的最后都设置了活动性学习专题,这五个专题分别是:《走近孔子》、《与经典对话》、《真情伴我成长》、《语文与我同行》、《感受古代汉语的文化底蕴》,这五个专题从不同方面诠释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苏敦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一、模块一为“吟诵青春”。这一模块规定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吟诵”活动体验。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说,“吟诵青春”的学习材料是一组诗歌,要组织学生围绕“理解”与“吟诵”两个要点展开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感受。  相似文献   

4.
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对语文学分制的构想是:高中语文必修模块以学期为单位进行认定评价,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以所选具体科目为单位进行认定评价。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选修课是在完成五个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利用高二一个半学段的时间从五个选修系列中任选四个模块,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前提下开设的课程,修完后学生可获得8个学分。开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高中教育发展的趋势,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和学生对语文教育的不同期待,使学生的语文素养普遍获得提高,同时也为具有不同需求的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它是对必修的补充和延伸,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3教材,安排了"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四个板块,其中"梳理探究"板块设计了三个活动内容:"交际中的语言运用""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语文学习的自我评价"。"梳理探究"作为高中语文新教材一个全新的语文学习模块出现在我们目前,我们该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切实开展梳理与探究,落实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语  相似文献   

7.
“研习”是统编版教材体系设计的创新点,成为了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的单元结构方式。面对这一新的教材形式,一线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回应两个重要问题:一是如何带领学生形成专题脉络的意识并提高思维能力,二是如何在专题的深度研读中又兼顾文本的细读。通过学情研究与教学实践,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研习性任务群的教学体系可以通过“系统建构、深度研读、文本中心”三个维度来建立。该教学体系构建“问题引导式”的课堂模式,以文本为中心,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引导学生系统建构专题脉络,实现统编教材“研习”要求的专题性、研究性、拓展性。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突出特点是“模块化”,“模块化”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升语文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阐述《新课标》语文模块化课程价值的基础上,文章探讨了阅读教学和选修课教学结合、主渠道和次渠道结合的实现途径。为了保证模块课程价值的实现,必须强调教学与评价相结合,积极优化评价方案。  相似文献   

9.
《学子》2004,(7)
据央视记者报道从教育部获悉,从今年秋季起,我国高中将逐步推行学分制,毕业学分最低144。据了解,高中三年学生可获得约180个学分,高中毕业学分最低的要求为144个,其中必修学分116个。如语文课程按“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方面组成语文1至语文5五个必修模块,这五个必修模块学生可在高一至高二两年内逐步完成,学生修满1个模块并通过考试可获得2个学分,学生修完5个模块,就完成了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学习要求。高中阶段选修学分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学生兴趣和个性发展在各学科课程中按不同层次或类别设置的选修模块,如对语文…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一直担负着传播文化的重任,高中阶段的语文应更加突出人文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探究与审美能力.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外国选文,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让学生体会异域文化的魅力.由于社会文化语境趋向多元化,要构建具有时代性、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语文教材必然要做出选文与编排上的革新.通过对外国选文的类型、篇目、作家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当前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外国选文的现状,并给予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11.
走进新教材     
新教材以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课改的实验省区。我们黑龙江省的高中语文教材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两套:必修和选修。必修五个模块内容,编排以四个板块为序,它打破了以往“旧”教材按文体编排的形式,而是以四大板块形式出现:即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名著导读。这样编排,更注重语文知识的整体性,系列性;更突出语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培养的综合性;更强调阅读积累的重要性;更侧重语文学科学习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研究》2004,(7):11-11
从今年秋季起,我国高中将逐步推行学分制。据了解,高中三年学生可获得约180个学分,高中毕业学分最低的要求为144个,其中必修学分116个。如语文课程按“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方面组成语文1~语文5五个必修模块,这五个必修模块学生可在高一至高二两年内逐步完成,学生修  相似文献   

13.
信息广场     
《河北自学考试》2004,(8):30-30
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取消我国高中将逐步推行学分制据中央电视台报道,从今年秋季起,我国高中将逐步推行学制。据了解,高中三年学生可获得约180个学分,高中毕业学最低的要求为144个,其中必修学分116个。如语文课程按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组成“语文1—语文五个必修模块。这五个必修模块,学生可在高一至高二两年逐步完成,学生修满1个模块并通过考试可获得2个学分,生修完5个模块,就完成了高中阶段语文课程的基本学习要。高中阶段选修学分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根据学生兴趣个性发展在各学科课程中按不同层次或类别设置的选修…  相似文献   

14.
刘忠华 《现代语文》2008,(10):153-155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将高中语文课程结构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必修课程由“语文1”罕“语文5”五个模块组成,选修课程由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构成。每个系列义可以设计若干模块,并要求每个学校应按照各个系列的课程目标,根据本校课程资源和学生需求,有选择地设计模块,灵活开设选修课。同时,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关乎到人的精神成长。语文阅读教学是开启中国传统文化的金钥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精神与文化的思想碰撞和动态交流。一、语文阅读教学在高考中的现状语文阅读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感受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审美探究能力。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高中语文课程设置时,把阅读教学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阅读结构也有必修与选修两模块。而高考试卷中阅读试题的文体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诗词鉴赏等形式是比较常见的题型,其呈现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李春雨 《现代语文》2009,(9):145-146
语文教材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站在不同立足点的专家学者、教师甚至是学生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看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语文教与学》2009年第一期高中版在“教材研究”板块中转载了两篇观点截然相反的研究“苏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文章,其一为徐林祥的《从“文选”到“单元”再到“专题”——苏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制的新探索》,从宏观角度肯定了“苏教版”编排中的一些创新性探索:其二为孟凡军的《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偏失》,则从微观角度对“苏教版”在实际运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述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很难评价两者孰是孰非,但其背后所呈现出来的关于语文教科书的问题却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王军林 《教师》2023,(34):15-17
针对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与国家教材委员审核通过的2019普通高中教科书《语文必修上册》《语文必修下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以下简称“新教材”)对高中语文“文本解读”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即语文学科教师要以“新教材”中的文本为载体,在具体的教学实践情境中,坚持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树立“文以载道”的教材观、“文道合一”的教学观、“全人之美”的学生观。语文学科教师要坚持以文化人,以美其身,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坚持以文铸魂,焕彩生命,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广东教育出版社同时编写了必修5个模块和选修课2个模块,而且规定选修须与必修科书配套使用,且由教师指导学生在高中前8个学段修完相关课程,其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应如何在模块整合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将高中语文的基本内容压缩在必修5个模块里面,教学内容增加了,学时却没有增加;编排体例、教学要求也变化甚大。如果因循守旧,依然是“教教科书”,拿起教材从第一课讲到最后一课,就难于完成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了。这就要整体把握教材,善于处理教材。广东版教材的总体特点是“三线两结合”。三线就是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索,“两结合”就是“活动”与“阅读”相结合“,写作”与“口语”相结合。教材构成综合体现了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综合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必修1…  相似文献   

20.
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中语文必修一、专题一、模块一为吟诵青春。这一模块规定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吟诵活动体验。课程标准教学要求说,吟诵青春的学习材料是一组诗歌,要组织学生围绕理解与吟诵两个要点展开活动,在理解感受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