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后都市报时代”:与主流媒体对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报是我国报业发展的一个独有报种和特殊现象。如今,一批问世5年左右的新兴都市报开始发生新的变革,显示出向主流媒体方向发展的趋势。针对这一现象,本文大胆提出“后都市报时代”的命题,对其创新嬗变的历程加以系统观察、梳理,试图分析其向主流媒体演进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寻找成长规律和基本特质,发现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文追寻“后都市报”产生的历史渊源和发展的现实依据,概述“后都市报”努力与“主流媒体”对接所进行的创新和基本特征,分析“后都市报”的基本实力和市场价值,也指出其潜在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2.
黎勇 《青年记者》2006,(19):34-37
都市报等市场化媒体要成为“主流媒体”,必须强化时政新闻等“主流新闻”。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令都市报采编人员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都市报一“时政”,读者就不买报,都市报一“主流”,零售量就下降;而如果不“时政”,不“主流”,都市报又不能令上级领导和主管部门满意。如何才能踩好都市报时政新闻这块“翘翘板”?  相似文献   

3.
贾明 《新闻前哨》2010,(11):97-98
社会新闻是晚报、都市报的主打新闻之一,在提倡向主流媒体转型的今天也不例外。《荆门晚报》在探索向主流媒体转型的过程中,从社会新闻开始,以“拍案警醒”系列报道为发端,深入挖掘内涵,担当社会责任,让社会新闻“奏”出了主旋律。  相似文献   

4.
21世纪初.随着读者市场的变化、社会中间阶层的崛起.一批处于优势的都市报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口号。都市报已经不满足于快餐式新闻,开始向深度报道进军,企图通过加强深度报道来提升报纸的公信力和影响力。2006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副司长王国庆在第三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明确提出:做好深度报道是都市报类报纸重点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后都市报时代:向主流媒体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罗建华 《传媒观察》2004,(11):18-21
都市报是我国报业发展的一个独有报种和特殊现象,它的出现意味着我国市场化大众报纸的诞生。自1995年《华西都市报》创刊以来,都市报的发展已近10年,它在总体成熟定型的同时也面临新的发展课题,要么因循守旧“老化”下去,要么变法维新“主流”起来。其中,一些报纸在原有轨道上“重复操作”,遇到严峻挑战,有的中途夭折,有的数年不振;一批问世5年左右的新兴都市报则发生新的变革,显示出向主流媒体方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文缩微     
都市报主流化的几个误区 陈国权在《当代传播》杂志2004年第5期上撰文说,1998年3月,报人席文举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理论观点,并全面诉诸办报实践。一时间,几乎所有的都市报都开始打出“迈向主流媒体”的旗号。然而,在“迈进”的过程中,由于各家都市报“主流化”的起点、目的不同,有的都市报不由自主地“迈”进了“主流化”的误区。  相似文献   

7.
陈军 《新闻世界》2009,(4):26-27
多年来,作为“市民生活报”定位的都市报在实践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在取得成功的同时,都市报却又同时出现了许多问题:剧烈的恶性同质化竞争,使许多都市报办报理念和读者定位出现混乱,以社会新闻立足的办报方针所导致的“小报”作风为世人所诟病:都市报将如何进一步发展?属性来分析都市报迈向“主流媒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及其困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明 《青年记者》2006,(4):66-67
1998年3月,《华西都市报》作为我国第一家都市报,在创刊3周年时,席文举有感于《华西都市报》在进一步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迈向主流媒体”的理论观点,并全面诉诸办报实践。随后,《南方都市报》在2003年春季改版时骄傲地标出“主流,就是力量”的口号,《新京报》也提出“负责报道一切”的口号。这3家报纸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要实现“小报大报化”,使自身成为主流报纸。目前,有学者称我们进入“后都市报时代”,而都市报向主流媒体演进则是这一时代的主要标志①。都市报“主流化”的现实动因都市报“主流化”从本质上讲,是我国报界经…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市类报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都市报发展进入后成熟期,同质化现象已从不同报纸之间扩大到报纸内部,处于困局中的都市报人开始探寻解决办法。向主流媒体转型成为众多都市报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各种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0.
报纸的生存和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新闻的独创能力。在“没有独家新闻,只有独家策划”的今天,由强势媒体向主流媒体迈进的各类都市报面临着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课题:改变“一地鸡毛”式的信息收集,全面介入社会改革和发展,靠关注社会重大问题的独家策划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1.
从1995年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创刊至今,10年沧桑,都市报从兴起到壮大,进入一个求新求变的新时期。有人评价说:“蓦然回首,我们发现都市报在分化裂变,一批原有都市报寻求自我超越,一批新兴都市报另辟新径,呈现出向主流媒体演进的鲜明趋势。这一现象可称之为后都市报时代。”  相似文献   

12.
庞遵星 《新闻窗》2007,(5):47-47
当今,主流媒体在市场上面临各种都市报和晚报的严峻挑战,都市报和晚报面向市民阶层,增加实用性、服务性报道,因而增强了报纸的吸引力。作为主流媒体的城市党报,迎接挑战的最好策略,就是坚持“三贴近”。关注广大受众,增强党报的影响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市类报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都市报发展进入后成熟期,同质化现象已从不同报纸之间扩大到报纸内部,处于困局中的都市报人开始探寻解决办法.向主流媒体转型成为众多都市报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各种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方仁 《传媒观察》2007,(2):12-14
《南方都市报》走过十年,它开启了中国新一代都市报的大潮,新主流媒体的定位和“做中国最好报纸”的追求,使《南方都市报》脱颖而出,2002年3月,《南方都市报》推出“焦点”“时评”和“对话”。当时的焦点和对话都做本地题材,主要是为了广州和深圳两地的新闻本地化,深圳和广州各做各的,两地读者看到的内容不一样。2003年3月,《南方都市报》正式成立深度小组。2003年4月1日,报社取消“焦点”,正式推出“深度对话”,开始走全国化道路。“深度对话”的推出反映出《南方都市报》做新闻的特点:一则,体现了敢抢新闻、追求独家新闻的传统;二则,维护了报纸一贯的形象;三则敢于承担一定的政治风险。《南方都市报》跟其他报社在做新闻方面有个最大的不同,就是像和洪水抢时间一样,有敢“闯”的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15.
主流媒体是当下传媒业一个出现频度最高的词。各级党报、省级电台、电视台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提出做城市主流媒体。都市报、晚报也提出了办城市主流媒体。如《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一批在都市报中颇有影响的新兴都市类报纸也在近期提出了创建主流媒体的主张。这一方面说明,当下报纸同质化竞争激烈,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在完成初步积累以后,更多有着远大志向的新闻人开始了对高品质产品追求。  相似文献   

16.
倪惠杰 《传媒》2023,(1):38-40
智库化转型是媒体机构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媒体融合趋势的主流方式。面对媒体融合与智库建设战略的时代语境,南方都市报以“大数据+AI”为动力,以“全面智库化”为方向,采取“媒体+智库”两元发展策略,通过将智库产品深度嵌入社会治理、企业运营等多元应用场景,实现了媒体智库化的成功转型。通过分析“大数据+AI”赋能南方都市报智库化转型的机遇、实践举措,为传统媒体办智库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7.
在互联网的浪潮下,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面临“收窄”,都市报应在话语体系、媒体定位、平台升级等三方面加快转型,才能求变图存,再次迎来新时代的辉煌. 经过20年的发展,都市报已经成为与党报、新媒体“三足鼎立”的主流媒体.到了现在新的时代,中国社会和中国媒体都在转型.今天的中国都市报,又重新面临着“话语空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曹山旭 《新闻前哨》2003,(11):11-13
一个时期以来,一些似是而非的概念在新闻界大行其道,被人们说在嘴上,写在纸上,似乎很在理,似乎很时髦。比如,把社会生活类的大众化报纸统统指称为非主流“小报”,而对各级机关报,不论个头大小,一概尊为“主流媒体”。令人不解的是,一些省级晚报和都市报也耐不住寂寞,似乎不甘认可自己“不入流”的社会地位,信誓旦旦地提出要向主流媒体靠拢,要跻身主  相似文献   

19.
苏常 《青年记者》2016,(21):70-71
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对传统媒体带来冲击,同时,也造就了“传统媒体将自身品牌优势向新媒体领域延伸拓展的难得机遇”.①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主流纸媒的微信入驻率超过90%,其中都市报的入驻率高达100%”.②笔者结合对南方都市报二级微信公众号“南方体育”的在线观察和公众号编辑运营团队的深度访谈,探讨社交媒体传播生态下都市报体育版转型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整合新闻资源 提升党报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保持和提升影响力,是地市党报面临的迫切的问题之一。地市党报影响力遭遇挑战在中国的报业市场结构中,地市党报从诞生之日起就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之传播优势,其区域影响力是垄断性的。然而,近几年以市场为指向的地市级晚报、都市报迅速崛起,其市场覆盖率、绝对发行量不少都超过了当地党报。那些走向成熟的晚报、都市报喊出了“从强势媒体走向主流媒体”等口号,功能定位正努力从“拾遗补缺”、“茶余饭后”向主流报纸转变,试图创建全新的社会服务功能,关注主流信息,努力影响主流人群,向地市党报的权威性提出挑战。毋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