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8 毫秒
1.
杨振宁在第六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会议上首次谈到了中国高校的水平以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杨振宁说, 评判一所大学,主要有教学、研究、对社会服务三方面。从教学上讲,中国高校本科教学有很多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我这个学期在清华大学教课,以前我也在美国的大学里教过课。我的感觉是,清华本科生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清华本科的平均程度比哈佛要高。”而谈到研究,杨振宁认为,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清华的本科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清华本科生的平均程度比哈佛高。”杨振宁在日前召开的第六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会议中这样表示。在这次计算机领域的国际盛会上,物理大师杨振宁作了主题演讲并在回答现场提问中最引人注目,反而成为会议的主角。昨天,第六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会议在清华大学举行,杨振宁作了题为“近代计算机之渊源”的主题演讲。在谈及计算机的重要意义时,他说:“计算机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人的大脑进行拓展。”杨振宁在会上还首次谈到了中国高校的水平以及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杨振宁说,评判一所大学,主要有教学、研究、对社会服务三方面。从教学上讲,中国高校本科教学有很多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我这个学期在清华大学教课,以前我也在美国的大学里教过课。我的感觉是,清华本科生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清华本科的平均程度比哈佛要高。”而谈到研究,杨振宁认为,中国高校的研究水平相比世界一流大学有很大差距,这与历史积累、资金投入很多方面都有关系,这也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赶上去的。杨振宁:清华本科生水平超哈佛$《北京晨报》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参考》2006,(11):I0004-I0004
清华附小的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而设。诺贝尔奖获得杨振宁博士,名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在此学习;冯友兰、朱自清等名教授也都曾先后担任学校董事会成员。抗战爆发后,大学南迁,小学暂时解散。直到1952年正式命名为清华附小。  相似文献   

4.
《学子》2004,(12):26-26
杨振宁在11月9日召开的第六届“21世纪的计算”国际学术会议中表示“清华的本科生教育是世界一流的。清华本科生的平均程度比哈佛高。”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3,(28)
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是清华附小的前身,是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就学而建。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两弹元勋邓稼先先生都曾在成志学校学习过。成志学校的管理由校  相似文献   

6.
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是清华附小的前身,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就学而建。诺贝尔奖获得杨振宁教授、两弹元勋邓稼先都曾在成志学校学习过。成志学校的管理由校董事会负责。张子高、冯友兰、纪约翰、萧公权、朱自清、杨武之、刘崇宏、陈达等名教授都曾先后担任成志学校董事会成员。抗战爆发后,清华大学南迁,成志学校暂时解散。直到1952年正式命名为清华附小。  相似文献   

7.
2000年3月4日,一代物理学宗师吴大猷逝世。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杨振宁和李政道都是他的学生,然而吴大猷从不把功劳记在自己账上。 曾有记者问吴先生:“杨振宁是你的学生,你是否给他一个良好的训练?”吴先生笑答:“他主要得益于西南联大。那时,西南联合大学集聚了北大、清华、南开的师资,他自然能接受比较好的训练。他自己本身也是一个天资极高的学生。”他还特别提到一位教过杨振宁、早在1962年去世的马仕俊老师,连这样一位名气并不大且谢世已久的同事也不忘记。  相似文献   

8.
阅勘 《神州学人》2001,(6):25-25
在数学界,熊庆来、杨武之、华罗庚等一批先驱蜚声中外。熊庆来教授30年代关于整函数与无穷级的亚纯函数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被誉为“熊氏无穷极”。国际公认的力学和应用数学权威林家翘,是当代应用数学的领路人。赵访熊献身清华数学教学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后起之秀。 在物理学界,叶企孙、吴有训、萨本栋、周培源、赵忠尧是清华物理学系的奠基人,也是我国物理学界的老前辈。在现代物理学发展过程中,清华学人多次登上世界科学高峰。杨振宁、李政道发现了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登上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领奖台,历史…  相似文献   

9.
中外高等教育之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汇报》曾用一个很大的标题,刊登了一篇文章:《清华、哈佛学生水平哪个高?》文章第一句话是“杨振宁:清华平均水准高”,下面一句是“杨福家:哈佛创造能力强”。人家问我:“你怎么和杨振宁辩论起来了?”杨振宁是我很尊敬的一位教授,他长期生活在美国。而我虽然最近到国外去的次数比较多,但一直生活在国内。我感到我们两个人都有中国传统的美德,大家都比较谦虚。所以,他就把中国学生讲得好一点,我就讲美国学生好的一些方面。我很推崇丹麦科学家玻尔的互补原理,玻尔讲要了解一枚分币,你必须看它的两面才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教…  相似文献   

10.
清华附小的前身是始建于1915年的成志学校,专为清华早期教职员子弟而设。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著名物理学家、两弹元勋邓稼先曾在此学习;冯友兰、朱自清等著名教授也都曾先后担任学校董事会成员。抗战爆发后,大学南迁,小学暂时解散,直到1952年正式命名为清华附小。现在的清华附小位于清华大学的西南角,占地33000平方米,其中操场占地1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00平方米,有35个教学班,1500余名学生,教职工93人。清华附小得益于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影响,受“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熏陶,形成了清华附小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11.
杨振宁──中国人的骄傲安徽省无为中学俞成本文主要介绍杨振宁先生的生平,叙述杨振宁先生对物理学的贡献,评述其治学经验和研究风格.一、生平介绍1922年9月22日,杨振宁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克纯(1896~1973,字武之)毕业于北京市高师本科.在杨振宁...  相似文献   

12.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科协2001年学术年会上,诺贝尔奖获得者、美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我以为清华大学学生的平均水准要比美国哈佛大学学生的平均水准高,因为这些考上清华的孩子是从全国各地选择出来的最优秀的青年。”但中国科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杨福家却不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杨福家承认,能够考上清华的学生,其素质绝对是一流的,毕竟是万里挑一选择出来的。如果从考试成绩上看,清华大学学生的水准的确比美国哈佛大学  相似文献   

13.
东莞理工学院是广东东莞的第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博士任名誉校长。学校1992年4月建校,200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变更为本科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2006年5月获批成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08年5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良好成绩,2010年6月与清华大  相似文献   

14.
清华设“杨振宁讲座基金”为加强基础科学研究,进一步促进与世界科学界的密切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基础科学研究优势,推动理科建设,清华大学决定设立“杨振宁讲座基金”,用于聘请国际著名教授以及杰出青年学者进入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基金主要来自海内外企业、团体或个人的赞助。北大推出暑假学校今年暑假,北京大学将率先在国内高校中推出暑假学校,即小学期。小学期从6月21日开始,7月25日结束,每个班级限定在80人左右。届时将邀请世界知名学者、大师来北大为校内外学生讲课,开拓学生视野校内学生上小学期的课程,学校承认学分。对校外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语教课教学方法谈裴云飞中师《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简称语教课)本是理论性与实践性之统一,所以在实际教学中必须努力贯彻、执行这一基本原则,并把它作为衡量语教课教学质量的标尺。但用这一标尺审度我所任的语教课却不如意:部分学生的学风不正,时有把理论与实践相互...  相似文献   

16.
1945年8月28日,日本宣布投降后的第13天,23岁的杨振宁办好了留学美国的手续。那天,在西南联大教书的父亲送他到昆明西北角乘黄包车。一路上父子并无太多话,到站后,杨振宁急匆匆地上了机场的公共汽车,然而,1小时后,车还没发动,杨振宁从车窗中瞥见了依然站在车下的父亲。  相似文献   

17.
杨振宁这位华裔科学家,因与李政道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而获诺贝尔奖。传记作者不但描述了杨振宁的科学成就,而且还展示了他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作者对杨振宁的治学方法也进行了评述和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与杨振宁会面所想到的●北京大学许渊冲杨振宁在南京参加“杨振宁星”命名仪式之后,5月28日来到北京。我们自从西南联大毕业,已有50多年没有见面。最近我在三联书店出版了一本回忆录《追忆逝水年华———从西南联大到巴黎大学》,书中谈到我们当年一同上课的往事,...  相似文献   

19.
1952年,爱国斯坦在读了李政道和杨振宁合著的两篇统计力学的文章后,请其助手找他们询问,可否和他讨论。李政道和杨振宁高兴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20.
杨振宁预言十六年后中国超过美国“2010年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经济、科技大国,国民的收入将超过美国。”杨振宁教授在中国科技大学肾《中国近代科学发展的回顾与前瞻》的报告时,对千余名师生表达了自己的信念。杨振宁教授认为,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技优于欧洲,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