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龙祖胜 《家长》2008,(1):30-30
成长中的孩子是极易犯错的。面对孩子一次次的犯错,大多数家长轻则言语斥责,重则连打带骂。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扼杀孩子的个性,扭曲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成长中的孩子是极易犯错的。面对孩子一次次的犯错,大多数家长轻则言语斥责,重则连打带骂。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只会扼杀孩子的个性,扭曲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成长有百害而无一益。  相似文献   

2.
孩子犯错是正常的,不犯错的孩子是没有的,教师必须能正确的对待每一个犯错的孩子,不管遇到哪种孩子犯了错误,都应给予关爱,要相信只有走进犯错孩子的心灵深处,从情感上接纳犯错的孩子,再对孩子施于宽容而不失严格的教育,才能促使孩子从错误中醒悟,从困境中解脱,从挫折中成长。  相似文献   

3.
范杰 《家长》2008,(Z2):43-43
学校和家庭应该是允许孩子犯错的地方,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可以拥有一处避难所。面对孩子的错误,家长不妨聋一回,哑一次。  相似文献   

4.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从出生到长大,由无知到有知,需要经历无数个第一次。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对待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第一次,是使孩子少走弯路,健康成长的关键。 1.第一次犯错孩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把不  相似文献   

5.
当孩子犯错时,试着放下严词苛语,给孩子一次做“幸福的小老鼠”的机会又何妨呢?  相似文献   

6.
允许孩子犯错具有深刻的教育意蕴,即"犯错"的教育价值在于:帮助孩子健全是非观念;帮助孩子提升理性思维;帮助孩子激发道德行动力;帮助孩子形成宽容的人格特质。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错误观",善于挖掘孩子所犯下的错误背后的教育资源,是降低孩子"犯错"教育成本和提升教育实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杜绝任性     
家长们老是说孩子任性没法治,其实呀,抓住孩子第一次“犯错”,严加治理,常能杜绝孩子坏毛病的出现。这里介绍一位家长是如何“杜绝任性”的。  相似文献   

8.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会碰到一些让自己感到"头痛"的孩子.然而,作为教师,不要轻易地为这些孩子贴上"坏孩子"的标签,可以试着给孩子"找"一个犯错的理由.你会发现,在你的帮助下.这些孩子会慢慢地变得"可爱"起来. 可能有人会说,孩子错了就是错了,帮他改正错误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帮他找一个犯错的理由呢?其实,给孩子"找"一个犯错的理由,并不是为孩子的错误开脱,更不是有意寻找老师或家长的所谓"不是".因为,只有帮孩子找到了犯错的理由,才能帮助他真正认识犯错的根源,进而使之逐步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9.
60秒之前,孩子第N次犯错;60秒之内,听不到哭闹,闻不到硝烟;60秒之后,妈妈不再生气,孩子乖乖听话。你只需做到以下6步: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的孩提时代都是天真烂 漫的,也是极易犯错的。面对孩子 的一次次出错,大多数家长采取的 手段往往是轻则言语斥责,重则棍 棒侍候。甚至还美其名曰:"不打不 成人"、"棍棒下出孝子"。有些孩子  相似文献   

11.
宁斌玉 《考试周刊》2012,(73):170-171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我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找出孩子犯错的根本原因,宽容教育是最有效的手段,即多表扬鼓励,少讽刺打击,有平和心就有幸福。  相似文献   

12.
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总会犯些错误。孩子犯点错误不足为奇,关键是我们如何对待犯错的孩子。当孩子有不正确的言行或不良习惯时,家长不能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要给孩子以适当的帮助和教育。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犯错的孩子,对孩子犯错误的前因后果了解不足,只知道一股脑地责备孩子。结果是家  相似文献   

13.
"一个孩子应该品尝自己不当行为所带来的后果,而不只是受罚。"这句话让我体会到,我们可以把孩子的犯错作为教育契机,引导他们认识自己因犯错导致的后果,从而让他们能对自己的错误作出深刻的反思,而不只是一味地责备或惩罚孩子。回顾以往,对待犯错的孩子,我是责备或惩罚的多。如,看到孩子把饭泼了,我会责备他:"怎么这么不小心,肯定是你不专心吃饭。"然后请他到一边坐着。记得一  相似文献   

14.
如果我们给别人造成了伤害,即使我们采取了补救措施,仍然会在对方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的。教育也是这样,我们教师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要始终去关爱孩子,鼓励孩子,不可用自己的消极情感影响孩子,因为一旦造成了消极的影响,就会在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去除的伤疤。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人保证自己会不犯错。犯错有什么可怕的吗,其实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恰恰是不允许学生犯错。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人们正是在不断的失败中,不断的错误中,反思自己,找寻原因,逐步成长的。  相似文献   

15.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犯错,孩子犯了错却最有可能招致批评,为什么呢?因为父母的目光总是跟随着孩子,孩子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父母的关注。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吃饭时我不小心打了一只碗,被妈妈狠狠骂了一通,屁股还被扇了一巴掌。吃完饭妈妈收拾碗筷一时没拿稳,又一个碗从桌上滑落打碎了,她悄悄地把碎片收拾了,我在角落里看见了不敢吭声,家里其他人也没说她什么。当时我想,等我长成了大人,犯错就不用挨罚了。  相似文献   

16.
马老师:我是孩子的父亲。最近,因为老师让家长签字,我们家里闹了几次不愉快。前两天,孩子犯错了要我签字,我一气之下还打了孩子。他妈妈说光打也不是个办法。您说当老师让家长签字的时候,我们该怎样处理?  相似文献   

17.
我在家滑冰的时候肚子饿了,很想吃东西,我滑到桌子旁边拿吃的,把碗打碎了,妈妈骂了我,当时我很委屈。第二天想想,觉得妈妈是对的,我不能在滑冰的时候吃东西,很不安全。如果以后我的孩子第一次犯错,我会跟他讲道理,让他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是第二次犯错,我就会教训他。二(2)班袁宇柯  相似文献   

18.
兰兰 《家庭教育》2014,(12):20-20
每个孩子都不可避免犯错,也害怕犯错后父母的批评和责怪。父母们常说:“犯错不要紧,重要的是能够及时改正。”但是不是真的不要紧?当自己的孩子做错事,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心平气和地面对呢?本期,我们就请浙江省金华市西苑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谈谈这个话题,看看他们的父母是如何对待他们的错误的吧!  相似文献   

19.
无论多大年龄的孩子,都会犯错。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常常会对批评避而远之,因此,让宝宝从幼儿时期就学会接受批评,能帮助他塑造完整的人格。下面我们通过日常生活常见的三个例子,探讨一下如何正确对待犯错的小宝宝。  相似文献   

20.
刘丽丽 《山东教育》2010,(11):60-60
“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问候的话语,一个关心的动作,一次进步后的鼓励,一次犯错后的宽容,这些都可能改变学生,使他们不断进步。”“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只有引导他们找到做好孩子的感觉,他们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班主任与学生关系是否融洽,是班主任管理班级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